宋元学案 - 第 362 页/共 437 页

昔文公初登延平之门,务为儱侗宏阔之言,好同而恶异,喜大而耻小,延平皆不之许。既而言曰:「吾儒之学所以异于异端者,理一而分殊也。理不患其不一,所患者分殊耳。」朱子感其言,故其精察妙契,著书立言,莫不由此。足下所示程子「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之两言,固学者求道之纲领。然所谓致知,当求其所以知而思得乎知之,非但奉持致知二字而已也,非谓知夫理之一而不必求之于分之殊也。朱子所著书,盖数十万言,巨细精粗,本末隐显,无所不备,方将句而诵,字而求,竭吾之力,惟恐其不至。然则,举大纲弃万目者,几何不为释氏之空谈也﹖近日学者,盖不免此失矣,吾侪其可踵而为之乎﹖抑愚又有所闻,圣贤之学,知与行两事尔。讲问诘辩,朋友之职也,至于自得之妙,力行之功,他人不得与焉,非自勉无所得也。某虽愚钝,然不可谓无志于此。足下于斯两者,涵泳从容,精修力践,旦旦有得,幸明以告我,赐中流之一壶,则感责善之德深矣。《□□□□□》。   宗羲案:「理一分殊,理不患其不一,所难者分殊耳」,此李延平之谓朱子也。是时朱子好为儱侗之言,故延平因病发药耳。当仁山白云之时,浙、河皆慈湖一派,求为本体,便为究竟,更不理会事物,不知本体未尝离物以为本体也,故仁山重举斯言以救时弊,此五世之血脉也。后之学者,昧却本体,而求之一事一物间,零星补凑,是谓无本之学,因药生病,又未尝不在斯言也。   (梓材谨案:梨洲所录《白云文集》本三条,今移一条于《濂溪学案》朱、陆《太极图说辩》后。)   台掾郭先生子昭   郭子昭,汝南人。仕为御史掾。受业于仁山。白云谓:「师门数十人,惟子昭与余合志以求道,不汩流辈。群会无长语,昼讲肄有条,夜则执经问难,析理毫缕,率下漏过半,疲极抵足而卧。觉,复共索所未悟。稍间,各言其志,思苴漏易弊振奋,以迈寻常。若是者久。」   文肃柳静俭先生贯   柳贯,字道传,浦江人。受经于仁山,究其旨趣,又交故宋之遗老,故学问皆有本末。举为江山教谕,迁昌国学正,擢湖广儒学副提举,未上,改国子助教、太常博士,出提举江西儒学,秩满归,杜门十余年。至元元年,召为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任七月而卒,年七十三。门人私谥文肃。其文与黄晋卿溍、虞伯生集、揭曼硕傒斯齐名,天下称为「四先生」。(云濠案:史传先生「所著书有《文集》四十卷、《字系》二卷、《近思录广辑》三卷、《金石竹帛遗文》十卷。」)   正节卫耕读先生富益(见下《白云门人》。)   唐先生良骥   唐良骥,兰溪人。   (梓材谨案:《兰溪唐氏谱》载:「先王建齐芳书院,延仁山金先生讲道著书」。可以知其概矣。《儒林宗派》亦列先生于仁山之门。)白云学侣   修撰张子长先生枢   张枢,字子长,金华人。幼而夙慧,外家蓄书万卷,悉取读之,过目辄不忘,宇宙之分合,政治之得失,礼乐之废兴,以至帝号官名,岁月后先,皆无脱误。每论及一人,则其世系阀阅,与材质之良窳,历如指掌。一日,白云漫叩以高帝取天下之故,子长矢口而对,出入纪传,语蝉联不能休,白云大奇之。既而以书上谒,请就弟子列,白云不可,以友待之,由是敛华就实,而其学益粹。至正间,脱脱修三史,奏辟为长史,力辞不就。再以翰林修撰同知制诰兼国史编修官召之,行至武林驿,以病辞归而卒。   郎中吴正传先生师道   吴师道,字正传,兰溪人。初工祠章。及阅真西山遗书,幡然志于为己之学。尝以持敬致知之学质之白云,白云复以理一分殊之旨,由是造诣益深。元至治初,登进士第,授高邮丞,调宁国录事,迁池州建德尹。召为国子助教,升博士。其教一遵许鲁斋成法。以母忧去职。寻以奉议大夫、礼部郎中致仕。先生于白云虽不称弟子,而其祭白云之文曰:「小子托交殆三十年,指圣途而诱掖,极友道以磨镌,骨肉不足以俪其亲,金石不足以拟其坚。比居闲而独处,益共究于遗编,不鄙予以不肖,将叩竭于师传。」然则先生不可谓不与于授受之际者也。子沈。   百家谨案:白云高第弟子虽众,皆隐约自修,非岩栖谷汲,则浮沈庠序州邑耳。如子长、正传,文釆足以动众,为一世所指名者,则又在师友之间,非帖帖函丈之下者也。然白云非得子长、正传,其道又未必光显如是耳。   ◆白云同调   贞献赵松涧先生宏伟(见上《导江讲友》。)   ◆蛟峰门人(奉直再传。)   教授魏石川先生新之   魏新之,字德夫,(云濠案:先生号石川。)桐庐人也。受业于蛟峰。咸淳七年进士,为鄞教授。宋亡,隐居不出,与同里孙潼发、袁易称为「三先生」。(补。)   邵先生桂士   邵桂士,字古香,淳安人也。(补。)   汪先生斗建   汪斗建,淳安人。(梓材案:先生歙人,徙淳安。)倜傥有奇志,在京学率同舍生伏阙上书,攻贾似道误国。至元内附,从蛟峰讲道石峡书院。(参《戴九灵集》。)   ◆石川讲友   干官孙盘峰先生潼发   孙潼发,字帝锡,一字君文,别号盘峰,桐庐人。登咸淳进士,调衢州军事判官,有廉能声。蜀名卿史绳祖侨寓是邦,先生暇日辄相与研究先儒性理之学,为士往往闻其绪言,有所开悟。辟御前军器所干办公事,未几宋亡,家亦毁,先生避地万山中。久之乃归,稍复其故宇,为终焉之计。元侍御史程巨夫求遗逸,以先生应诏,先生固辞,弗能强,慨然以风节自期,与乡先生袁易、魏新之为三友。袁、魏云亡,先生踦孤孑立,如鼎一足,意有不适,咄咄书空而已。(参《黄文献集》。)   山长袁静春先生易   袁易,字通甫,平江人。不乐仕进,行中书省署为石洞山长。归,卒隐弗仕,即所居西为堂曰静春。先生少敏于学,蕴积之素,一发于诗,未始高谈性命以师道自任。其在石洞,推明双峰之说,上及于考亭,多诸生昔所未闻,莫不敬服焉。所为诗有《静春堂集》。(同上。)子高家学(朱、刘五传。)   待制周先生仁荣   周仁荣,字本心,敬孙之子也。承其家学,又师杨■、陈天瑞。因荐署美化书院山长。美化在处州万山中,人不知学,举行乡饮酒礼,士俗为变。辟江浙行省掾史,省臣皆呼先生,不以吏遇之。泰定初,召拜国子博士,迁翰林修撰,升集贤待制。奉旨代祀岳渎,至会稽,以疾作,不复还朝。卒年六十有一。(修。)   (云濠谨案:梨洲原本传尾有「所著有《易象占》、《书补遗》、《春秋类例》」十三字。查《浙江通志》,皆先生之父之书,故谢山抹之。)   ◆简斋门人   待制周先生仁荣(见上《子高家学》。)   康靖孟森碧先生梦恂   孟梦恂,字长文,黄岩人。与周仁荣同师事杨■、陈天瑞,讲解经旨,体认精切,务见诸行事,四方从游者服焉。部使者荐其行义,署本郡学录。至正十三年,以御寇功,授常州宜兴判官,未上而卒,年七十四。赐谥号曰康靖。先生所著有《性理本旨》、《四书五经辩疑》、《汉唐会要》、《七政疑解》、《笔海杂录》。(修。)   (云濠谨案:先生号森碧。见《台州府志》。)南村门人   待制周先生仁荣(见上《子高家学》。)   康靖孟森碧先生梦恂(见上《简斋门人》。)   ◆导江门人   待制杨通微先生刚中(附子翮。)   杨刚中,字志行,上元人。为文奇奥简涩,动法古人,不屑为世俗凡语,元明善极叹异之。仕元,累官江浙提学,以洛、闽之说教学者,至翰林待制卒。子翮,世其家学,亦为江浙提学,有声。(修。)   (梓材谨案:先生称通微先生,见杨铁崖所作《杨文举文集》序。《金陵新志》云:「其先松阳人,徙居建康。」又云:「着有《易通微》、《说诗讲义》若干卷。」《元史》本传云:「有《霜月集》行于世。」)   尚书夹谷先生之奇   夹谷之奇,字士常。家于滕州。累官至侍御史、吏部尚书,政事卓卓可称。虽老于吏学者,自以为不及。为文简严有法。《元史》张传言:「其高弟子知名者甚多,夹谷之奇、杨刚中尤显。」   宗羲案:鲁斋以下,开门授徒,惟仁山、导江为最盛。仁山在南,其门多隐逸;导江在北,其门多贵仕,亦地使之然也。   ◆桂山家学   提举闻人凝熙先生梦吉   闻人梦吉,字应之,诜老先生之子。诜老学于鲁斋,里中称为桂山先生。受学家庭,《七经》传疏,皆手钞成集,训诂抵牾者,别白是非,使归于一,闭户讨论逾十年不出。因荐起历处州学录、西安教谕、昌国学正、泉州教授。至正戊戌,授福建副提举。卒年七十。门人宋景濂等私谥凝熙先生。(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