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聚英 - 第 47 页/共 52 页
欠气通里及内庭。诸积三里治之宁。阴谷解 通谷穴。上脘肺俞膈俞应。脾俞三焦俞上治。
九穴治之命不倾。腹中气块穴头针。二寸半兮二七焚。块中一穴铁三寸。灸之二七块犹存。
块尾一穴针三寸。灸至七壮块渐分。胸中膨胀气又喘。合谷期门乳根善。
卷四下 杂病歌
哮
医者若欲灸人哮。天突尾穷骨尖高。又法背上有一穴。量穴须用线一条。环颈垂下至鸠尾。尖上截断牵脊背。线头尽处是穴端。灸至七壮真为贵。
卷四下 杂病歌
腹痛胀满
腹痛三里与内关。阴陵复溜太 连。昆仑阴谷陷谷穴。太白中脘与行间。气海膈俞脾俞穴。
疝气心痛诸气痛。足之大指次指下。中节横纹灸五壮。男左女右无虚假。两足并灸无所分。
细按神经亦云可。小腹胀痛气海焚。绕脐痛兮治水分。小腹痛兮治阴市。承山下廉及中封。
复溜小海关元穴。肩俞随年壮大敦。夹脐痛兮治上廉。脐痛中封与曲泉。再兼水分通三穴。
太冲太白引腰痊。少商阴市腹满祛。三里曲泉昆仑穴。隐白大都陷谷中。商丘通谷与太白。
行间一穴不可遗。十二穴治胜服药。腹肋满兮治阳陵。三里上廉三穴精。心腹胀满绝骨上。
更兼一穴是内庭。小腹胀满痛中封。然谷内庭大敦中。腹胀阴市与尺泽。三里曲泉阴谷穴。
阴陵商丘公孙中。内庭太 与太白。厉兑膈俞及肾俞。中脘大肠俞太白。胀而胃满治膈俞。
腹坚大兮治丘墟。三里阴陵解 上。冲阳期门水分宜。此病治之通九穴。更有神阙膀胱俞。
寒热坚大冲阳焚。鼓胀复溜与公孙。中封太白三阴交。更兼一穴是水分。腹寒不食阴陵烧。
痰癖腹寒三阴交。腹鸣寒热复溜上。一穴治之命坚牢。胸腹膨胀气鸣疾。合谷三里期门高。
卷四下 杂病歌
心脾胃
心痛间使与曲池。内关大陵神门医。太渊太 通谷穴。巨阙百壮通心俞。心痛食不化中脘。
心烦阳 与神门。鱼际腕骨少商焚。解 穴与太白穴。更兼至阴与公孙。烦渴心热与曲泽。
心烦怔忡鱼际穴。卒心疼兮不可忍。吐冷酸水难服药。此患灸足最为良。得效最速不虚谑。
大指次指内纹中。各一壮炷如小麦。思虑过多无心绪。少力忘前失后起。寻穴须从百会中。
患者灸之病自除。心风灸心俞中脘。患者烦闷腕骨观。虚烦口干肺俞攻。烦闷不卧治太渊。
公孙隐白阴陵泉。肺俞三阴交六穴。治之何患病不痊。烦心喜噫治少商。再兼太 陷谷康。
心痹悲恐神门穴。大陵鱼际定吉昌。懈惰须治照海中。心惊恐兮曲泽攻。天井灵道神门穴。
大陵鱼际二间同。液门百会厉兑上。通谷巨阙与少冲。章门通前十四穴。治之立见有神功。
嗜卧百会与天井。二间三间太 顶。照海厉兑及肝俞。嗜卧不言膈俞应。不得卧兮治太渊。
公孙隐白阴陵泉。并治三阴交穴上。通宵得寝期安然。支满不食治肺俞。振寒不食冲阳宜。
胃热不食下廉穴。胃胀不食水分宜。心中恍惚天井上。再兼巨阙与心俞。心喜笑兮阳 中。
阳谷神门大陵同。列缺鱼际复溜上。再兼肺俞与劳宫。胃痛太渊与鱼际。三里肾俞肺俞治。
胃俞再兼两乳下。一寸二十一壮病愈。翻胃下脘取之先。后取三里泻宜然。胃俞脾俞及中脘。
三焦俞兮大肠俞。食兮下咽有神功。不能食兮治胃俞。少商三里然谷宜。再及大肠膈俞穴。
通前六穴皆常医。若不嗜食治中封。然谷内庭厉兑中。隐白阴陵泉上穴。脾俞胃俞小肠同。
食多身疲脾胃俞。脾寒二间与中渚。液门合谷商丘中。中封照海陷谷里。太 至阴腰俞端。
兼治三阴交乃止。乃若胃热治悬钟。胃寒有痰膈俞攻。脾虚腹胀谷不消。只治三里最为高。
脾病溏泄若不愈。此病须治三阴交。脾虚不便治商丘。三阴交灸三十休。胆虚呕逆兼带热。
若治气海病即瘳。
卷四下 杂病歌
心邪癫狂
心邪癫狂攒竹穴。阳 间使与尺泽。癫狂肺俞至百壮。曲池一七理所当。小海少海间使穴。
癫痫攒竹神门中。天井小海金门同。商丘行间与通谷。心俞后 鬼眼攻。通前总计十一穴。
心俞百壮有神功。鬼击间使与支沟。癫疾上星百会头。风池曲池与尺泽。阳 脘骨与商丘。
解后 及申脉。昆仑然谷通谷求。承山针三分速出。灸至百壮疾即瘳。狂言阳 与太渊。
并及昆仑与下廉。狂言不乐太阳穴。多言用治百会尖。痫狂言语无尊卑。唇里中央肉缝宜。
灸上一壮如小麦。又用钢刀割断奇。患者狂言数回顾。宜治阳谷液门穴。喜笑阳 及大陵。
并及水沟与列缺。喜哭百会水沟中。目妄视兮风府攻。鬼邪须治间使穴。仍针后 起鬼宫。
试问鬼宫何所在。要识此穴即人中。二鬼信兮手大指。甲下入肉三分是。三鬼垒兮足大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