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聚英 - 第 46 页/共 52 页
经渠合谷共相宜。五分针刺于二穴。疟病缠身便得离。未愈更加三间刺。五分深刺莫忧疑。
又兼气痛憎寒热。间使行针莫用迟。腿胯腰疼痞气攻。髋骨穴内七分穷。更针风市兼三里。
一寸三分补泻同。又去阴交泻一寸。行间仍刺五分中。刚柔进退随呼吸。去疾除 捻指工。
肘膝疼时刺曲池。进针一寸是相宜。左病针右右针左。根据此三分泻气奇。膝痛三寸针犊鼻。
三里阴交要七次。但能仔细寻其理。劫病之功在片时。
卷四下 杂病歌
风
半身不遂患偏风。肩 曲池列缺同。阳陵泉兮手三里。合谷绝骨丘墟中。环跳昆仑照海穴。
肘不能屈治腕骨。偏风却治冲阳窟。身体反折肝俞中。中风肘挛内关突。目戴上治丝竹空。
吐涎百会丝竹同。不识人治水沟穴。临泣合谷三穴攻。脊反折兮治风府。并治哑门真有补。
风痹天井曲泽中。少海委中兼阳辅。惊痫神庭与百会。前顶涌泉丝竹类。神阙一壮鸠尾三。
七穴治之斯为贵。风劳曲泉膀胱俞。只有膀胱七壮宜。风疰肾俞膀胱穴。三壮百会肝与脾。
风眩临泣与阳谷。再有申脉同腕骨。风痛临泣百会攻。肩井肩 曲池窟。兼治天井并内间。
通前七穴不可忽。口眼 斜治太渊。列缺申脉与二间。内庭行间地五等。水沟颊车合谷连。
复有通谷不可失。十一穴治病即痊。喑哑间使与支沟。合谷鱼际并复溜。灵道阴谷然谷穴。
兼治通谷疾即瘳。凡人口噤不可开。颊车承浆合谷该。风痫疾发僵仆地。风池百会灸无灾。
又曰。半身不遂云中风。七处各灸三壮同。如风在左灸在右。患右灸左艾气通。寻穴须从百会起。次及耳前之发际。第三肩井四风市。六是绝骨五三里。乃若曲池居第七。灸之神效无可比。二椎五椎各七壮。状如半枣核大炷。以此同灸二椎上。中风目戴不能语。
卷四下 杂病歌
伤寒
身热头疼攒竹穴。大陵神门与少泽。合谷鱼际中渚间。液门委中与太白。洒淅恶寒栗鼓颔。
寒热风池与少海。鱼际少冲合谷在。复溜太白临泣中。八穴治之病自瘥。伤寒汗不出风池。
鱼际二间兼经渠。过经不解期门上。余热不尽先曲池。次及三里与合谷。二穴治之余热除。
腹胀三里内庭中。阴证伤寒神阙攻。灸壮须及二三百。庶几能保命不终。大热曲池及三里。
复溜不失患者起。呕哕百会曲池中。间使劳宫商丘底。腹寒热气少冲中。商丘太冲行间同。
三阴交兮与隐白。阴陵三壮炷火红。发狂间使与百劳。合谷复溜四穴焦。不省人事中渚穴。
三里大敦二穴烧。秘塞照海与章门。小便不通阴谷焚。更兼阴陵通二穴。治之患者效自臻。
卷四下 杂病歌
痰喘咳嗽
咳嗽列缺与经渠。须用百壮灸肺俞。尺泽鱼际少泽穴。前谷解 昆仑隈。 中七壮不可少。
肺俞百劳乳根穴。风门肺俞咳血关。唾血内损治劳宫。间使神门太渊同。鱼际泻兮尺泽补。
曲泉太 只在中。肝脾三壮肺俞兮。终及然谷与太冲。唾血振寒治太 。三里列缺太渊宜。
呕血曲池神门穴。鱼际通前三穴医。吐脓不愈治 中。吐浊尺泽间使攻。列缺少商与前穴。
此患治之四穴同。呕食不化治太白。呕吐通里与曲泽。劳宫阴陵太 中。照海太冲大都穴。
通谷胃俞与肺俞。再兼一穴是隐白。患者呕逆治大陵。呕哕太渊治之宁。喘呕欠伸经渠上。
治之无恙乐 平。上喘曲泽大陵中。神门鱼际三间攻。商阳解 昆仑穴。 中肺俞十穴同。
喘嗽隔食治膈俞。喘满三间商阳宜。肺胀气抢胁下痛。阴都太渊肺俞除。喘息难行治中脘。
期门上廉三穴善。诸虚百损等极病。五劳七伤失精证。大椎膏肓脾胃肺。下脘三里首肩井。
传尸骨蒸肺痿法。膏肓肺俞四花穴。干呕间使三十壮。胆俞通谷及隐白。乳下寸半要识真。
灸之神效胜服药。噫气劳宫与大敦。少商太渊与神门。太 陷谷与太白。八穴治之神效臻。
痰涎阴谷与前谷。复溜三穴不可忽。结积留饮病不瘳。膈俞五壮通谷灸。数嗽而喘治太渊。
一穴治之病自痊。
卷四下 杂病歌
诸积聚
气块冷气一切气。气海针灸病可愈。心气连胁里大陵。支沟上脘兼百会。结气上喘及伏梁。
气海百壮不可少。巨阙五穴通前论。气逆商丘与尺泽。三阴交兮与太白。喘逆神门足临泣。
阴陵昆仑不可失。太冲神门二穴中。噫气下逆病可攻。支沟前谷攻咳逆。大陵曲泉三里同。
陷谷前谷行间穴。临泣肺俞十穴通。患者咳逆无所出。三里取之为第一。后取太白与太渊。
鱼际太渊不可失。窍阴之穴及肝俞。通前七穴斯为毕。咳逆振寒治少商。更兼天突灸三壮。
久病咳兮少商穴。天柱三壮病即康。厥气冲腹及解 。天突通前二穴宜。短气大陵尺泽上。
少气间使神门医。大陵少冲三里穴。下廉行间兼肺俞。然谷至阴与气海。十一穴治病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