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聚英 - 第 52 页/共 52 页

二寸三寸动脉中。假如吐乳灸中庭。一寸六分下 中。羊痫猪痫灸巨阙。灸至三壮收全功。   假如口有疮蚀龈。秽臭冲人难看管。劳宫二穴各一壮。用心仔细须寻篡。卒患肚痛皮青黑。   肚脐四边各半寸。各灸三壮皆安全。鸠尾一寸三壮益。惊痫顶上旋毛中。须于此处三壮攻。   耳后青络三壮灸。炷如小麦大有功。风痫屈指如数物。鼻上发际治之不。一二岁者目赤 。   大指小指间后寻。一寸半灸三壮没。夜啼百会灸三壮。囟门不合各有方。脐上脐下各五分。   三穴各灸止三壮。灸疮未发囟门合。患者诚之必然康。肩肿偏坠是关元。灸止三壮诚宜然。   大敦七壮真果便。若此治之病即痊。猪痫如尸厥吐沫。巨阙三壮不可忽。寒热洒淅食痫发。   鸠尾上至五分突。宜灸三壮身即安。不灸三壮病不痊。羊痫九椎下节间。灸至三壮如服丹。   又法大椎上三壮。可保小儿无灾难。中间三壮鸠尾穴。大椎三壮通过间。马痫治之自有方。   仆参二穴各三壮。风府脐中各三灸。根据此妙法得安康。假如犬痫两手心。足太阳与肋户寻。   各灸一壮病必愈。鸡痫足诸阳三壮。牙疳舌烂治之强。或针或灸须承浆。遍身生疮曲池穴。   合谷三里绝骨良。通前通后共五穴。须兼膝眼二七壮。假如腋肿马刀疡。要知此是头中疮。   宜治阳辅太冲穴。热风瘾疹肩 臧。曲池曲泽环跳等。须带合谷涌泉康。疡肿振寒少海中。   疥癣疮兮曲池攻。支沟阳 阳谷等。大陵合谷后 同。委中三里阳辅穴。昆仑穴与行间通。   三阴交穴百虫窠。十四穴治为有功。   卷四下 杂病歌   疔疮、溺死、犬伤、蛇伤、脉绝、痈疽   疔生面上与口角。须灸合谷疮即落。若生手上灸曲池。若生背上肩井索。三里委中临泣中。   三十六息椎针入。入内须当定浅深。追核大小勿出核。三上三下乃出针。天池章门临泣等。   支沟阳辅百壮真。复兼肩井手三里。肩井随年壮为吟。痈疽发背肩井攻。再兼一穴是委中。   以蒜片贴疮上灸。如不疼兮灸至疼。愈多愈好是此病。若疼宜灸至不疼。溺水死者虽经宿。   细按神经亦可救。即解死人衣带开。速急把他脐中灸。假如人被狂犬伤。当时须灸咬处疮。   凡人若是蛇伤者。亦把咬处灸三壮。仍以蒜片贴咬处。灸在蒜上即安康。人脉微细不见临。   或时无有不可寻。少阴经兮复溜穴。此穴宜刺圆利针。针至骨处顺针去。下刺候回阳脉临。   阳脉生时方稳当。方乘此际可出针。痈疽疮毒实难医。患人须将竹马骑。薄篾用量患人手。   尺泽头纹横比齐。起循手臂至中指。尖上截断斯为宜。竹杠两头置凳上。患人去衣方可骑。   须当以足微点地。比篾头安竹杠皮。循内直上篾尽处。医者须当墨点记。只是取中非灸区。   更以薄篾量中指。中节两纹为一寸。将篾以墨点为主。点上两傍各一寸。是穴各灸五七炷。   或五或七不可多。此法灸之无不愈。   卷四下   附辨   或问睛明、迎香、承泣、丝竹空。皆禁灸何也。曰。四穴近目。目畏火。故禁灸也。以是推之。则知睛明可灸。王注误矣。   或问迎而夺之。随而济之。此固言补泻也。然其义何如。曰。迎者逢其气之方来。如寅时气气去注大肠。辰时气去注于胃。肺与大肠此时正虚而补济之也。余仿此。   或问 穴针入几分。留几呼之说。曰。愚以为初不如是相拘。盖肌肉有浅深。病去有迟速。   。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也。   或问孙氏以灸为闭门赶贼何如。曰。夫以火泻者。疾吹其火。则火气与邪气去矣。此内经火微而轻之也。孙氏之云。特归重于火针耳。要之。言不能无弊。故曰立言难。   或问人神随年岁巡历于身。尻神逐日坐临于人。若人死。此神与之俱死乎。抑出于人之身。   间。无人可根据。神亦离散矣。既曰。神则灵变莫测者也。何必求人而附之乎。人之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胡不驱此神。使身安而不为针灸所犯乎。曰。人神尻神。后世术家之言。素难未有也。何足信哉。   或问胃之大络。名曰虚里。其动应衣。脉宗气也。而不系于补泻之列。岂以偏穴而废之欤。而宗气为之盈缩。取之三里。以下其气。而宗气之盈者消。调之三里。以补其气。而宗气之耗者滋。则其气未尝不补泻也。特以非别走他经。故不在诸络之例。此所以举丰隆而不属虚里也欤。   或问素问、难经论针之旨何如。曰。素问博而详。难经精而约。其道则一而已。孟子谓、博学详说。将以反说约。二书不可偏废也。   或问古人补泻在井荥俞经合。然睛明、瞳子 治目疼。听宫、丝竹空、听会治耳聋。迎香治者因而越之之意也。   素问补遗注云。动气至而即出针。今针入穴。邪气吸拔。推之不前。引之不后。转之不移。   气少血之经。尤所当忌。吾尝谓遗篇之补。出于后人之托。其经注一律出于一人之手。由是观之。岂特注说未当而已邪。   十二经络 穴。各有流注衰王之时。按时补泻固是。今病在各经络者。或按时亦能去病。盖故浅深。新且浅。一针可愈。若深痼者。必数针可去。如服药然。有一二剂病退。有多服至四五十剂。或累百而愈。   或问针形至微。何以能泻有余补不足。曰。如气球然。方其未有气也。则靥塌不堪蹴踢。及则泻之之义也。   或问素、难、长沙、东垣、窦肥卿、窦桂芳针法何如。曰。素问犹五经之载道。难经犹易之能无偏倚驳杂。要之素问、长沙、东垣如美玉。而二窦诚为有瑕之璧也。   或问医经国小云。出针不可猛出。必须作三四次。徐徐转而出之。则无血。若猛出必见血也泻者。当猛出。若寻常补泻。必当从医经国小也。   或问铜人、千金等书空穴多。十四经发挥所载空穴少。如风市、督俞、金津、玉液等。   彼有岐黄正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