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聚英 - 第 45 页/共 52 页

三针足大指甲下。名曰鬼垒入二分。四针掌后大陵穴。入寸五分为鬼心。五针申脉名鬼路。   火针三下七 。第六却寻大杼上。入发一寸名鬼枕。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床针要温。   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君须记。九针间使鬼营上。十针上星名鬼堂。十一阴下缝三壮。   女玉门头为鬼藏。十二曲池名鬼臣。火针仍要七 。十三舌头当舌中。此穴须名是鬼封。   手足两边相对刺。若逢孤穴只单通。此是先师真妙诀。狂猖恶鬼走无踪。   卷四下   八法手诀歌   春夏先深而后浅。秋冬先浅而后深。随处按之呼吸轻。迎而吸之寻内关。补虚泻实公孙是。   先浅后深阳数法。前二后三阳数定。临泣公孙肠中病。脊头腰背申脉攻。照海咽喉并小腹。   内关行处治心疼。后 前上外肩背。列缺针时脉气通。急按慢提阴气升。急提慢按阳气降。   取阳取阴皆六数。达人刺处有奇效。   卷四下   八法飞腾定十干八卦歌   壬甲之日公孙干。乙癸坤宫申脉连。庚日外关属震卦。丙从艮位内关便。戊日临泣坎象卦。后 辛日巽宫迁。丁日兑宫针照海。己应列缺与离前。   卷四下   三阴三阳歌   丙手太阳壬足阳。庚手阳明戊足乡。焦手少阳甲足类。辛手太阴己足详。丁手少阴癸足论。心包厥阴乙足量。   一论甲窍阴。胆足少阳经。乙木是大敦。肝经足厥阴。丙少泽小肠。名为手太阳。丁心少冲在手乡。辛少商为肺。太阴掌上详。壬至阴膀胱。原是足太阳。涌泉肾经穴。足上少阴乡。   三焦为父手少阳。包络足上厥阴母。   甲胆原来属窍阴。三焦足是少阳经。乙木属肝名大敦。包络同归踝厥阴。丙似少阳少泽乡。   庚似商阳大肠络。戊属厉胃足阳明。   卷四下   血忌歌   行针须要明血忌。正丑二寅三之未。四申五卯六酉宫。七辰八戌九居巳。十亥十一月午当。腊子更加逢日闭。   卷四下   逐日人神歌   初一十一二十一起。足拇鼻柱手小指。初二十二二十二日。外踝发际外踝位。初三十三二十三。股。初。腕   卷四下   九宫尻神歌   尻神所在足跟由。坤内外踝圣人留。震宫牙 分明记。巽位还居乳口头。中宫肩骨连尻骨。   为医精晓尻神法。万病无干禁忌忧。   卷四下   太乙人神歌   立春艮上起天留。戊寅己丑右足求。春分左胁仓门震。乙卯日见定为仇。立夏戊辰己巳巽。   秋分仓果西方兑。辛酉还从右胁谋。立冬左足加新洛。戊戌己亥干位收。冬至坎方临叶蛰。   壬子腰尻下窍流。五脏六腑并脐腹。招摇诸戊己中州。溃治痈疽当须避。犯其天忌疾难瘳。   卷四下   杂病十一穴歌   攒竹丝空主头疼。偏正皆宜向此针。更去大都除泻动。风池针刺三分深。曲池合谷先针泻。   更向大都针眼痛。太渊穴内用针行。牙疼三分针吕细。齿疼根据前指上明。更推大都左之右。   交互相迎仔细迎。听会兼之与听宫。七分针泻耳中聋。耳门又泻三分许。更加七壮灸听宫。   大肠经内将针泻。曲池合谷七分中。医者若能明此理。针下之时便见功。肩背并和肩膊疼。   曲池合谷七分深。未愈尺泽加一寸。更于三间次第行。各入七分于穴内。少风二腑刺心经。   穴内浅深根据法用。当时蠲疾两之经。咽喉以下至于脐。胃脘之中百病危。心气痛时胸结硬。   伤寒呕哕闷涎随。列缺下针三分许。三分针泻到风池。二指三间并三里。中冲还刺五分根据。   汗出难来刺腕骨。五分针泻要君知。鱼际经渠并通里。一分针泻汗淋漓。二指三间及三里。   大指各刺五分宜。汗至如若通遍体。有人明此是良医。四肢无力中邪风。眼涩难开百病攻。   精神昏倦多不语。风池合谷用针通。两手三间随后泻。三里兼之与太冲。各入五分于穴内。   迎随得法有神功。风池手足指诸间。右痪偏风左曰瘫。各刺五分随后泻。更灸七壮便身安。   三里阴交行气泻。一寸三分量病看。每穴又加三七壮。自然瘫痪实时安。肘痛将针刺曲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