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聚英 - 第 41 页/共 52 页

闪挫脊膂腰难转。举步多难行重蹇。遍体游气生虚浮。复溜一刺人健羡。久患腰痛背胛劳。   但寻中注穴中调。行针用心须寻觅。管取从今见识高。腰背连脐痛不休。手中三里穴堪求。   神针未出急须泻。得气之时不用留。小腹便 最难医。气海中极间使宜。三里更须明补泻。   下针断不失毫厘。   上天元太乙歌。 仙所撰。今自神应经表录于此。   卷四上   铜人指要赋   行针之士。要辨浮沉。脉明虚实。针别浅深。经脉络脉之别。巨刺缪刺之分。经络闭塞。须络流注。各应其时。先脉诀病。次穴蠲 。左手掐穴。右手置针。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气悍则针小而入浅。气涩则针大而入深。气滑出疾。气涩出迟。深则欲留。浅则欲疾。候其气至。必辨于针。徐而疾者实。实而迟者虚。虚则实之。满则泄之。菀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经气已至。慎守勿失。谨守其法。勿更变也。贼邪新客。未有定处。推之则前。引之则止。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损其有余。补其不足。先去血脉。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若有若无。若得若失。五脏以定。九候以备。诊脉病明。行针病愈。众脉不见。众凶不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手动若务。针耀而匀。伏如横弩。起如发机。见其鸟鸟。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静意是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莫知其形。如临深渊。手如握虎。如待所贵。不知日暮。其气已至。适而自护。五虚勿近。五实不远。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怒之。爪而下之。通而取之。阴募在腹。阳俞在背。藏病取原。府病取合。藏俞治脏病。府募治腑病。出入导气。补泻同精。善行水者。不能注水。善穿水者。不能凿冻。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肺。五劳五痹。九气七情。六淫六腑。九窍九州。四气三因。伤风伤寒。杂病奇病。妇人小儿。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上铜人指要赋。多取内经词语。末后权衡以平。文不相属。   卷四上   禁针穴歌   禁针穴道要先明。脑户囟会及神庭。络却玉枕角孙穴。颅HT 承泣随承灵。神道灵台膻中忌。水妇不宜针合谷。三阴交内亦通论。石门针灸应须忌。女子终身无妊娠。外有云门并鸠尾。缺盆客主人莫深。肩井深时人闷倒。三里急补人还平。   卷四上   禁灸穴歌   禁灸之穴四十五。承光哑门及风府。天柱素 临泣上。睛明攒竹迎香数。和 颧 丝竹空。   经渠天府及中冲。阳关阳池地五会。隐白漏谷阴陵泉。伏兔髀关委中穴。殷门申脉承扶忌。   卷四上   行针指要歌   或针风。先向风门气海中。或针水。水分夹脐脐边取。或针结。针着大肠泻水穴。或针劳。   须用灸。或针痰。先针中脘三里间。或针吐。中脘气海膻中补。翻胃吐食一般针。针中有妙少人知。   卷四上   补泻雪心歌   行针补泻分寒热。泻寒补热须分别。捻针向外泻之方。捻针向内补之诀。泻左须将大指前。   补泻又要识迎随。随则为补迎为泄。古人补泻左右分。今人乃为男女别。男女经脉一般生。   昼夜循环无暂歇。两手阳经上走头。阴经胸走手指辍。两足阳经头走足。阴经足走腹中结。   随则针头随经行。迎则针头迎经夺。更有补泻定呼吸。吸泻呼补真奇绝。补则呼出却入针。   要知针用三飞法。气至出针吸气入。疾而一退急扪穴。泻则吸气方入针。要知阻气通身达。   气至出针呼气出。徐而三退穴开禁。莫向人前容易说。   卷四上   经脉交会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 督内连颈。申脉跷络亦相通。列缺肺任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卷四上   十五络穴歌   人身络穴一十五。我今逐一从头举。手太阴络为列缺。手少阴络即通里。手厥阴络为内关。   足少阳络为光明。足太阴络公孙寄。足少阴络名大钟。足厥阴络蠡沟配。阳督之络号长强。   阴任之络号尾翳。脾之大络为大包。十五络脉君须记。   卷四上   十二经脉昼夜流注歌   肺寅大卯胃辰经。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肾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   卷四上   十二原穴歌   甲出丘墟乙太冲。丙归腕骨是原中。丁出神门原内过。戊胃冲阳气可通。己出太白庚合谷。   卷四上   八会穴歌   府会中脘脏章门。筋会阳陵髓绝骨。骨会大杼气膻中。血会膈俞太渊脉。   卷四上   脏腑七募穴歌   肝募期门脾章门。肾募京门心巨阙。天枢关元大小肠。胆募当记在日月。   卷四上   薛真人天星十二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