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 第 47 页/共 54 页

【注】药性滑有毒,滑而易下,故发痔病。   野苣不可同蜜食之,作内痔。   【注】野苣味苦性寒,若同蜜食,必成内痔。   白苣不可共酪同食,作 虫。   【注】白苣味苦性寒,乳酪味甘性热,一寒一热而成湿,湿成则生虫,故曰:不可食。   黄瓜食之发热病。   【注】黄瓜多湿有毒。程林曰:动寒热虚热,天行热病及病后,皆不可食。   葵心不可食,伤人;叶尤冷,黄背、赤背、赤茎者,勿食之。   【注】葵心有毒,背叶反常亦有毒,不可食。   胡荽久食之令多忘。   【注】胡荽辛温开窍,久食耗心血,故令人多忘。   病患不可食胡荽及黄花菜。   【注】胡荽耗气,黄花菜破气耗血,皆病患忌食。   芋不可多食,动病。   【注】芋滞有毒,多食则脾困而胀生,故戒多食。   妊娠食姜,令子余指。   【注】余指,手多一指也。姜形类指,物性相感如此。   蓼多食,发心病。蓼和生鱼食之,令人夺气,阴核疼痛。   【集注】孙思邈曰:食蓼过多有毒,发心痛,以气味辛温故也,生鱼 属合食,则相犯夺气也。阴核痛,亦湿热致病耳。   芥菜不可共兔肉食之,成恶邪病。   【注】凡物性相反,不可同食,同食则成恶邪病。   小蒜多食,伤人力。   【注】小蒜辛温小毒,若多食气散,故伤心力。   食躁式躁方   【按】食躁式躁之“式”字,当是“或”字,应改之。   【注】食躁或躁者,即今之食后时或恶心,欲吐不吐之病也,故以豉汤吐之。   豉浓煮汁饮之。   钩吻与芹莱相似,误食之杀人。解之方:   【注】太阴之精,名曰钩吻,入口则死。葛洪云:钩吻生处,无他草,茎上有毛。   荠 (八两)   上一味,水六升,煮取二升,温分二服。   菜中有水莨菪,叶圆而光,有毒,误食令人狂乱,状如中风,或吐血。治之方:   甘草煮汁,服之即解。   春秋二时,龙带精入芹菜中,人偶食之为病,发时手青腹满,痛不可忍,名蚊龙病。   治之方:   硬糖(二三斤)   上一味,日两度服之,吐出如蜥蝎三五枚,瘥。   【方解】芹生陂泽之中,蚊龙虽变化莫测,其精焉能入此。大抵是蜥蜴虺蛇,春夏之交,遗精于此耳。且蛇嗜芹,尤为可证。按《外台秘要》云:蚊龙子生在芹上,误食入腹,变成龙子,饴、粳米、杏仁、乳饼煮粥食之,吐出蚊子大验。张机用硬糖治之,考《本草》并无硬糖,当是粳米、饴糖无疑。二物味甘,甘能解毒是也。   食苦瓠中毒,治之方   黍穣煮汁,数服之解。   【注】《风俗通》云:烧穣可以杀瓠。又云:种瓜之家不烧漆,物性相畏有如是也。人过食苦瓠,吐利不止者,以黍穣汁解之,本诸此。   扁豆,寒热者,不可食之。   【注】扁豆性滞而补,如患寒热者忌之。   久食小豆,令人枯燥。   【注】小豆即赤豆也,性主利水,久食令肌肤枯燥。   食大豆屑,忌啖猪肉。   【注】大豆即黄豆也,若同猪肉食之,则闭气,故忌之,小儿尤当忌之。   大麦久食,令人作 。   【集注】李 曰: 疥同。盖麦入心,久食则心气盛而内热。《内经》曰:诸疮疡皆属心火。故作 。   白黍米不可同饴蜜食,亦不可合葵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