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 第 29 页/共 43 页
大补黄 汤(魏氏)
人参 茯苓 白术 黄 甘草 川芎 当归 熟地 防风 肉桂 山茱萸(取肉) 五味子 肉苁蓉加姜枣。水煎服。
沉附汤(直指)虚炎短乏。
沉香 附子 辣桂 荜澄茄 香附 甘草加姜。水煎服。
归脾汤(济生)惊悸。
人参 黄 白术 茯神 甘草 酸枣仁(炒) 木香 龙眼肉加姜枣。水煎服。
滑石六一汤滑石(五两) 甘草(炙。一两)
每服五钱。为末。白汤调服。
干葛汤干葛(二钱) 枳实(麸炒) 栀子仁 豆豉(各一钱) 甘草(五分)
水煎服。
胃苓汤 疸。
即平胃散、五苓散并用。
枳归汤(阙)
菊花汤 眼。
白蒺藜(炒) 羌活 木贼(去节) 蝉蜕(去头足) 菊花(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服。
升麻煎(千金) 治膀胱热不已。口舌生疮、咽肿。
升麻 玄参 蔷薇根白皮 射干(各四两) 大青 黄柏(各三两) 蜜(七合)
七味。 咀。以水七升。煮一升五合。去滓。下蜜。煎两沸。细咽。
疮毒门汤类五香连翘汤。
沉香 乳香 甘草 连翘 青木香 射干 升麻 桑寄生 独活 木通 丁香 大黄水煎。空心热服。以利下恶毒为度。
妇人门汤类玄胡索汤(济生)经事不调。
当归 玄胡索 蒲黄 赤芍药(各八分) 乳香 官桂(各二分) 没药 木香 甘草 姜加姜。水煎服。吐逆。加半夏、橘红各八分。有痰亦加。
温经汤阿胶(蛤粉炒) 当归 川芎 芍药 人参 肉桂 甘草 牡丹皮 半夏 吴茱萸 麦门加姜。水煎服。
小温经汤(简易) 血疼。
当归(二钱) 附子(炮。一钱。)
水煎服。
证治要诀类方卷之二·饮类
三生饮(和剂) 中风。
木香(一钱) 南星(生。一两) 川乌(生。去皮) 附子(生。去皮。各五钱)
每服五钱。姜十五片。水煎服。
草果饮(和剂)
苏叶 草果仁 川芎 白芷 甘草 良姜(炒) 青皮(去穣炒)
各等分。每服二钱。水煎服。
香薷饮 中暑。
白扁豆(炒) 浓朴(姜制。各一钱) 香薷(二钱)、水煎入酒少许。水中沉冷服。
缩脾饮砂仁 乌梅肉 草果 甘草(各四两) 干葛 白扁豆(各二两)
水煎。沉冷服。以解烦。
参苏饮苏叶 前胡 干葛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人参 枳壳 木香 加姜枣。水煎服。
柴胡饮子(事亲增入) 兼治于内者。
柴胡 人参 黄芩 甘草 大黄 当归 芍药(各半两)
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六磨饮(和剂) 痞塞七气。
枳壳 槟榔 乌药 人参 木香 沉香上用粗碗磨。水服。
五皮饮 肿证。
五加皮 地骨皮 生姜皮 大腹皮 茯苓皮等分。水煎热服。忌生冷油腻坚硬粘滑物。
芦根饮子(千金增入。) 治伤寒后呕哕、反胃、干呕。不下食。
生芦根(切) 青竹茹(各一升) 粳米(三合) 生姜(三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千里鞋底一只。取五升澄。清下药。煮二升半随便饮。不瘥重犀角饮子(千金增入) 由心脏热之所感。宜服此方。
犀角(十八铢) 茯神(一两) 麦门冬(一两半) 甘草(半两) 白术(六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