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 第 33 页/共 43 页

通关散 头痛。   抚芎 川芎 川乌 细辛 白芷 薄荷上为末。葱白、茶清调服。薄荷汤调亦可。   茶调散 头痛。   川芎 白芷 羌活 防风 荆芥 薄荷 香附 甘草上为末。食后茶清调服二钱。   八生散天雄(去皮脐。如无以大附子代之) 大川乌(各一两。去皮脐) 白附子 南星 天麻(各五钱) 川芎 半夏 木香 全蝎(去毒。姜汁拌。全用)   并生用。加姜。多水煎服。   追风散川乌(炮。去皮脐) 草乌 僵蚕 全蝎 白附子 南星 天麻 白芷 川芎 羌活 防风荆芥 石膏 甘草 地龙(去土) 乳香 没药 雄黄上为末。每服半钱。入好茶少许。临卧沸汤调服。   白蔹散(千金) 治风痹肿筋急展转易常处。   白蔹(半两) 附子(六铢)   二味治下筛。酒服半刀圭。日三。不知。增至一刀圭。热行为候。十日觉。   正元散人参 白术 茯苓 黄 陈皮 甘草 川芎 肉桂 干姜 附子 乌药 山药 川乌加姜枣。入盐少许。水煎服。   碧雪散(魏氏)   白矾(明净七钱) 巴豆(一粒。去壳研)   上以矾为末。瓦上溶化。入巴豆在内。候矾干为度。细研。每用一字。以竹管吹入咽喉中。涎出为效。又方用青矾。   琥珀散(济生) 经痛。   赤芍药 三棱 莪术 牡丹皮 玄胡索 刘寄奴 当归 熟地 乌药 官桂(各一两)   上为赤芍、棱莪、牡丹、寄奴五味。用乌豆一升。生姜半斤切片。米醋四升。同煮。豆烂为度。焙干。入后五味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温酒调服。   劫劳散人参 黄 甘草 当归 芍药 地黄 阿胶 紫菀(等分)   加姜枣。水煎服。又方有五味子。   异攻散 脾痛。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陈皮姜枣。水煎服。   五味子散(增入) 治肾泄。(有一人五更初晓时。必溏泄一次。此名肾泻。)   五味子(二两) 吴茱萸(一两。细粒绿色者)   二味炒香熟为度。细末。每服二钱。陈米饮下。   手拈散 治心脾气痛。   草果 玄胡索 五灵脂 没药(等分)   上为末。酒调服二钱。   调气散即木香调气散。   观音应梦散(夷坚志)   人参(一钱) 胡桃(二枚。去壳不去皮)   加姜、枣。水煎服。盖人参定喘。胡桃能敛肺也。   橘苏散(济生)   橘红 苏叶 杏仁 半夏 贝母 五味子 白术 桑白皮(等分) 甘草(减半)   加姜水煎服。   应梦人参散甘草(炙一钱) 人参 白术 桔梗 青皮 白芷 干葛(各六分) 干姜加姜。水煎服。   款冬花散知母 桑白皮(一云桑叶) 款冬花(去梗) 阿胶(炒) 麻黄(去根节) 贝母(去心) 杏仁(去皮尖) 甘草(炙) 半夏(汤泡。姜制)   加姜。水煎服。   二母散知母 贝母加姜。水煎服。   丁香煮散(直指) 属诸嗽门不喜食。   石莲肉 丁香(各十四枚)   生姜七片。大枣七枚。黄秫米半合。水煮食。   导赤散 淋。   生地黄 木通 甘草竹叶、灯心水煎。饥服。   五淋散(和剂)   赤茯苓 赤芍药 栀子仁 当归梢 甘草(生)   水煎饥服。   五香散(和剂) 尿血木香 丁香 沉香 乳香 藿香水煎服。   竹龙散(三因) 三消。   五灵脂(另研) 黑豆(生。去皮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不拘时。冬瓜煎汤调服。瓜叶子皆可。一日两服。渴少减一服。渴止宜八味丸去附子。加五味子。此方沈存中载于灵苑方。得效者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