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医醇剩义 - 第 40 页/共 50 页
吴茱萸散
治肠痹,腹痛气急,大便飧泄。
吴萸(五钱) 干姜(五钱) 甘草(五钱) 砂仁(一两) 神曲(一两炒) 肉蔻(五钱) 白术(一两) 浓朴(一两) 陈皮(一两) 良姜(五钱) 研末,每服一钱,食前米饮下。
羚羊角散
治筋痹,肢节束痛。
羚羊角 薄荷 附子 独活 白芍 防风 川芎(等分) 姜(三片)
羌活汤
治皮痹,皮中状如虫行,腹胁胀满,大肠不利,语不出声。
羌活 细辛 附子 沙参 羚羊角 白术 五加皮 生地 官桂 枳壳 麻黄 杏仁白蒺藜 丹参 萆 五味 菖蒲 木通 郁李仁 槟榔 赤苓(各等分) 姜(五片) 水煎,分温服。
升麻汤
治热痹,肌肉极热,体上如鼠走,唇口反缩,皮毛变红黑。
升麻(一钱) 人参(一钱) 茯神(二钱) 犀角(一钱) 羚羊角(一钱)
官桂(三分) 防风(五分) 羌活(五分) 姜(三片) 竹沥(半杯)
巴戟汤
治冷痹,脚膝疼痛,行步艰难。
巴戟天(二钱) 附子(五分) 五加皮(二钱) 川牛膝(一钱五分) 石斛(二钱)
甘草(五分) 萆 (一钱) 茯苓(二钱) 防风(一钱) 防己(一钱)
姜(三片)
犀角散
治心痹,神情恍惚,恐畏闷乱,不得睡,及语言错乱。
犀角(一钱) 羚羊角(一钱) 人参(二钱) 沙参(三钱) 防风(一钱)
天麻(一钱) 天竺黄(一钱) 茯神(二钱) 升麻(一钱) 独活(一钱)
远志(一钱) 麦冬(一钱三分) 甘草(一钱) 龙齿(一钱) 丹参(一钱)
牛黄(一分) 麝香(一分) 冰片(一分) 研末,每服一钱五分,麦冬汤调服。
人参散
治肝痹,气逆,胸膈引痛,睡卧多惊,筋脉拘急。
人参(一两) 黄 (一两) 杜仲(一两) 枣仁(一两) 茯神(一两)
五味(一两) 细辛(一两) 熟地(一两) 秦艽(一两) 羌活(一两) 丹砂(五钱) 每服一钱,不拘时调服。
温中法曲丸
治脾痹发咳呕涎。
法曲(一两) 麦芽(一两) 茯苓(一两) 陈皮(一两) 浓朴(一两) 枳实(一两) 人参(五钱) 附子(五钱) 干姜(五钱) 当归(一两) 甘草(五钱) 细辛(五钱) 桔梗(五钱) 吴萸(三钱) 研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
紫苏汤
治肺痹,上气不下。
紫苏(一钱) 半夏(一钱) 陈皮(一钱) 桂心(五分) 人参(五分) 白术(一钱) 甘草(三分) 姜(三片) 枣(二枚)
牛膝酒
治肾痹,复感寒湿。
牛膝(一两) 秦艽(一两) 川芎(一两) 防己(一两) 茯苓(一两)
官桂(一两) 独活(一两) 丹参(一两) 麦冬(一两) 五加皮(四两)
石斛(一两) 杜仲(一两) 附子(五钱) 干姜(五钱) 苡仁(一两)
地骨皮(五钱) 火麻仁(一两) 好酒一斗,浸三五日,每服半杯。
卷四
胀
经曰:厥气在下,营卫留止,寒气逆上,真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为胀。一则曰厥气,再则曰寒气,可知各种胀症,皆由浊阴上乾清道所致。卫气遇寒则滞,营血遇寒则凝,营卫不调,不能捍卫,阴邪乃得乘虚而入,何脏虚即入何脏,何腑虚即入何腑,真气与邪气相搏,而五脏六腑遂各有胀病矣。兹将见症及治法,详列于后。
经曰: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心本纯阳,寒邪来犯,阴阳相战,故烦满短气而卧不安也。治之之法,但须发其神明,摧荡邪气,使浮云不能蔽日,自然离照当空,太阳之火不烦补助也。离照汤主之。
离照汤
(自制)
琥珀(一钱) 丹参(三钱) 朱砂(五分) 茯神(三钱) 柏子仁(二钱) 沉香(五分) 广皮(一钱) 青皮(一钱) 郁金(二钱) 灯芯(三尺) 姜皮(五分)
本方仍用心痹通阳抑阴煎之辰砂、琥珀、茯神、丹参、沉香,而去当归、白术、远志、益智、故纸、红枣,加柏子仁、灯芯、郁金、青陈皮,姜亦用皮。以痹偏于血,而胀偏于气,故减去归、术等六味,而加郁金、青陈皮等助沉香以行气也。祖怡注。
肺胀者,虚满而喘咳。肺为主气之脏,居于至高,寒气逆上,肺气壅塞,清肃之令不能下行,故虚满而喘咳。当温肺降气,以解寒邪,温肺桂枝汤主之。
温肺桂枝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