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医醇剩义 - 第 26 页/共 50 页
(自制)
白石英(三钱 研) 合欢花(二钱) 鲜百部(四钱) 沙参(四钱) 麦冬(一钱五分)
贝母(二钱) 桑皮(二钱) 苏子(一钱五分) 杏仁(三钱) 茯苓(二钱) 苡仁(四钱) 淡竹叶(十张) 金丝荷叶(二张去背上白皮)
肺叶痿败,喘咳夹红者,白胶汤主之。
白胶汤
(自制)
嫩白芨(四钱研末) 陈阿胶(二钱) 冲汤调服。
心经之咳,痰少心烦,夜不成寐,玄妙散主之。
玄妙散
(自制)
玄参(一钱五分) 丹参(三钱) 沙参(四钱) 茯神(二钱) 柏仁(二钱) 桔梗(一钱) 麦冬(一钱五分朱砂拌) 贝母(二钱) 杏仁(三钱) 夜合花(二钱) 淡竹叶(十张) 灯芯(三尺)
肝经之咳,痰少胁痛,易怒头眩,丹青饮主之。
丹青饮
(自制)
赭石(三钱) 麦冬(一钱五分青黛拌) 杭菊(二钱) 石斛(三钱) 潼蒺藜(三钱)
白蒺藜(三钱) 沙参(四钱) 桑叶(一钱) 橘红(一钱) 贝母(二钱) 杏仁(三钱) 旋复花(一钱绢包)
脾经之咳,胸懑痰稠,食少体倦,术米汤主之。
术米汤
(自制)
当归(一钱五分) 白术(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 苡米(八钱) 半夏(一钱五分)
橘红(一钱) 莱菔子(二钱) 海石(三钱) 杏仁(三钱) 蒌仁(四钱) 姜汁(两小匙冲服)
肾经之咳,或呛或喘,痰味咸而有黑花者,山虎汤主之。
山虎汤
(自制)
蛤蚧尾(一对酒洗) 生地(四钱切片蛤粉炒) 麦冬(一钱五分) 破故纸(一钱五分核桃肉拌炒) 人参(二钱) 沙参(四钱) 沉香(五分) 茯苓(二钱) 山药(三钱) 贝母(二钱) 杏仁(三钱) 人乳(半杯冲服) 姜汁(两滴冲服)
卷三 咳嗽
五脏传腑之咳
经曰:五脏咳久,传于六腑。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胃乃脾之妻,故脾咳必传于胃。胃受邪则水谷不安,故发呕。长虫常处胃中,呕甚则胃气逆而不降,故长虫亦随气而出也。加味二陈汤主之。
加味二陈汤
(自制)
橘红(一钱) 半夏(一钱五分) 茯苓(二钱) 白术(一钱) 苡仁(四钱)
枳壳(一钱) 砂仁(一钱) 苏梗(一钱) 花椒子(二十四粒) 姜(三片)
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胆为清净之腑,肝邪中之,则胆不安,而汁内沸,故所呕皆苦水。西清汤主之。
西清汤
(自制)
桂枝(五分) 栀子(一钱五分姜汁炒) 苏子(一钱五分) 桑皮(二钱) 杏仁(三钱)
橘红(一钱) 半夏(一钱) 茯苓(二钱) 蒺藜(三钱) 郁金(二钱) 姜(三片)
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矢。肺与大肠,庚辛金也。风阳外烁,肺热移于大肠,更兼风入空窍,宜其咳而遗矢矣。当培土化热,兼以熄风,回风养脏汤主之。
回风养脏汤
(自制)
沙参(四钱) 苏子(一钱五分) 枳壳(一钱) 前胡(一钱) 桑叶(一钱) 茯苓(二钱) 白术(一钱) 苡仁(四钱) 橘红(一钱) 贝母(二钱) 荷叶蒂(一枚)
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小肠下口接大肠之上口,小肠化则大肠通,小肠咳则气达于大肠,故下焦之浊气不时宣泄也。洁宫汤主之。
洁宫汤
(自制)
沙参(四钱) 茯神(二钱) 远志(五分甘草水炒) 归身(二钱) 麦冬(二钱) 贝母(二钱) 橘红(一钱) 半夏(一钱) 白术(一钱) 砂仁(一钱) 姜(三片)
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尿。膀胱为津液之腑,咳则气不能禁而遗溺也。加味茯菟汤主之。
加味茯菟汤
(自制)
茯苓(三钱) 菟丝(四钱) 杜仲(三钱) 破故纸(一钱五分) 当归(二钱)
贝母(二钱) 橘红(一钱) 半夏(一钱) 白术(一钱) 杏仁(三钱) 核桃肉(二枚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