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585 页/共 603 页

【附方】新六。   乳痈溃烂见内者:猫儿腹下毛,坩锅内 存性,入轻粉少许,油调封之。(《济生秘览》)瘰 鼠 :以石菖蒲生研 之,微破,以猫儿皮连毛烧灰,用香油调敷。内服白蔹末,酒下,多多为上。仍以生白蔹捣烂,入酒少许,敷之,效。(《证治要诀》)鬓边生疖:猫颈上毛、猪颈上毛各一把,鼠屎一粒,烧研,油调敷之。(《寿域》)鬼舐头疮:猫儿毛烧灰,膏和敷之。(《千金》)鼻擦破伤:猫儿头上毛剪碎,唾粘敷之。(《卫生易简》)鼠咬成疮:猫毛烧灰,入麝香少许,唾和封之。猫须亦可。(《救急易方》)   尿   以姜或蒜擦牙、鼻,或生葱 鼻中,即遗出。   【主治】蜒蚰诸虫入耳,滴入即出(时珍。出《儒门事亲》)。   屎   【修治】腊月采干者,泥固,烧存性,收用。   【主治】痘疮倒陷不发,瘰 溃烂,恶疮蛊疰,蝎螫鼠咬(时珍。痘 有无价散,见人类)。烧灰水服,治寒热鬼疟,发无期度者,极验(《唐本注》)。   【附方】旧一,新七。   小儿疟疾:乌猫屎一钱,桃仁七枚,同煎,服一盏立瘥(《温居士方》)腰脚锥痛支腿者:猫儿屎烧灰,唾津调,涂之。(《永类钤方》)蛊疰腹痛:雄猫屎烧灰,水服。(《外台》)瘰 溃烂:腊月猫屎,以阴阳瓦合,盐泥固济, 过研末,油调搽之。(《儒门事亲》)鬼舐头秃:猫儿屎烧灰,腊猪脂和,敷之。(《千金》)鼠咬成疮:猫屎揉之,即愈。(《寿域方》)蝎螫作痛:猫儿屎涂之,三五次即瘥。(《心镜》)哮痰咳:猫粪烧灰,砂糖汤服一钱。(叶氏《摘玄   兽部第五十一卷 兽之二   狸   (《别录》中品)【释名】野猫。   时珍曰:按《埤雅》云:豸之在里者,故从里,穴居狸伏之兽也。《尔雅》云:狸子曰KT(音曳)。其足蹯,其迹KT (音钮,指头处也)。   【集解】弘景曰:狸类甚多。今人用虎狸,无用猫狸者,然猫狸亦好。又有色黄而臭者,肉亦主鼠 。   颂曰:狸,处处有之。其类甚多,以虎斑文者堪用,猫斑者不佳。南方一种香狸,其肉甚香,微有麝气。   宗 曰:狸形类猫,其纹有二:一如连钱,一如虎纹,皆可入药。肉味与狐不相远。江西一种牛尾狸,其尾如牛。人多糟食,未闻入药。   时珍曰:狸有数种:大小如狐,毛杂黄黑有斑,如猫而圆头大尾者为猫狸,善窃鸡鸭,其气臭,肉不可食。有斑如 虎,而尖头方口者为虎狸,善食虫鼠果实,其肉不臭,可食;似虎狸而尾有黑白钱文相间者,为九节狸,皮可供裘领,《宋史》安陆州贡野猫、花猫,即此二种也。有纹如豹,而作麝香气者为香狸,即灵猫也。南方有白面而尾似牛者,为牛尾狸,亦曰玉面狸,专上树木食百果,冬月极肥,人多糟为珍品,大能醒酒。张揖《广雅》云:玉面狸,人捕畜之,鼠皆帖伏不敢出也。一种似猫狸而绝小,黄斑色,居泽中,食虫鼠及草根者名 (音迅)。又登州岛上有海狸   肉   【气味】甘,平,无毒。诜曰:温。正月勿食,伤神。   时珍曰:《内则》:食狸去正脊,为不利人也。反藜芦。   【主治】诸疰(《别录》)。治风湿鬼毒瓦斯,皮中如针刺(时珍。出《太平御览》)。作羹,治痔及鼠 ,不过三顿,甚妙【附方】新二。   肠风痔 ,下血年深日近者:如圣散:用腊月野狸一枚,蟠在罐内;炒大枣半升,枳壳半斤,甘草四两,猪牙皂荚二两,同入罐内盖定,瓦上穿一孔,盐泥固济, 令干。作一地坑,以十字瓦支住罐子,用炭五秤, 至黑烟尽、青烟出取起,湿土罨一宿,为末。每服二钱,盐汤下。一方:以狸作羹,其骨烧灰酒服。(《杨氏家藏方》)风冷下血,脱肛疼痛:野狸一枚,大瓶盛之,泥固,火 存性,取研,入麝香二钱。每食前,米饮服二钱。(《圣惠方》)   膏   【主治】鼷鼠咬人成疮,用此摩之,并食狸肉(时珍)。   肝   【主治】鬼疟(时珍)。   【附方】新一。   鬼疟经久,或发或止:野猫肝一具,(瓶盛,热猪血浸之,封口,悬干去血,取肝研末),猢狲头骨、虎头骨、狗头骨各一两,麝香一分,为末,醋糊丸芡子大。发时手把一丸嗅之,仍以绯帛包一丸系中指上。(《圣惠方》)   阴茎   【主治】女人月水不通,男子阴 ,烧灰,东流水服(《别录》)。   骨   (头骨尤良)【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风疰、尸疰、鬼疰、毒瓦斯,在皮中淫跃如针刺者,心腹痛,走无常处,及鼠恶疮(《别录》)。烧灰酒服,治一切游风(《日华》)。炒末,治噎病,不通饮食(《药性》)。   烧灰水服,治食野鸟肉中毒。头骨炙研或烧灰,酒服二钱,治尸疰、邪气腹痛及痔 ,十服后见验(孟诜。宗 曰(时珍)。   【发明】颂曰:华佗治尸疰有狸骨散,用其头。   时珍曰:狸骨、猫骨性相近,可通用之。《卫生宝鉴》治诸风心痫神应丹,用狸全身烧过入药。   【附方】旧一,新一。   瘰 肿痛久不瘥。用狸头、蹄骨,并涂酥炙黄为散。每日空心米饮下一钱匕。(《圣惠》)瘰已溃 狸头烧灰,频敷之。(《千金》)   屎   (五月收干)【主治】烧灰,水服,主鬼疟寒热(孟诜)。烧灰,和腊猪脂,敷小儿鬼舐头疮(《千金》)。   兽部第五十一卷 兽之二   风狸   (《拾遗》)【校正】原附狸下,今分出。   【释名】风母(《纲目》)、风生兽(同)、时珍曰:风狸能因风腾越,死则得风复生,而又治风疾,故得风名。   言其诘崛也。   【集解】藏器曰:风狸生邕州以南。似兔而短,栖息高树上,候风而吹至他树,食果子。   其尿如乳,甚难得,人取养之乃可得。   之平猴,《岭南异物志》之风猩,《酉阳杂俎》之 ,《虞衡志》之风狸,皆一物也,但纹有大同小异尔。其兽生岭南及蜀西徼外山林中。其大如狸如獭,其状如猿猴而小,其目赤,其尾短如无,其色青黄而黑,其文如豹。或云一身无毛,惟自鼻至尾一道有青毛,广寸许,长三四分。其尿如乳汁。其性食蜘蛛,亦啖薰陆香。昼则蜷伏不动如 ,夜则因风腾跃甚捷,越岩过树,如鸟飞空中。人网得之,见人则如羞而叩头乞怜之态。人挝击之,倏然死矣,以口向风,须臾复活。惟碎其骨、破其脑乃死。一云刀斫不入,火焚不焦,打之如皮囊,虽铁击其头破,得风复起;惟石菖蒲塞其鼻,即死也。一云此兽常持一小杖,遇物则指,飞走悉不能去,见人则弃之。人获得击打至极,乃指示人。人取以指物,令所欲如意也。二说见《十洲记》及《岭南志》,未审然否?   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