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580 页/共 603 页

【修治】《别录》曰:白胶生云中,煮鹿角作之。   弘景曰:今人少复煮作,惟合角弓用之。其法:先以米沈汁渍七日令软,煮煎如作阿胶法耳。又一法:锉角令细,入干牛皮一片,即易消烂。不尔,虽百年无一熟也。   恭曰:鹿角、麋角,但煮浓汁重煎,即为胶矣,何必使烂?欲求烂亦不难,陶未见耳。   诜曰:作胶法:细破寸截,以 水浸七日令软,方煮之。   曰:采全角锯开,并长三寸,以物盛,于急水中浸一百日取出,刀刮去黄皮,拭净。   以 醋煮七日,旋旋添醋,勿令少歇。戍时不用着火,只从子至戌也。日足,软如粉。捣烂,每十两入无灰酒一镒,煮成胶,阴干研筛用。   时珍曰:今人呼煮烂成粉者,为鹿角霜;取粉熬成胶,或只以浓汁熬成膏者,为鹿角胶。按胡 《卫生方》云:以米泔浸鹿角七日令软,入急流水中浸桑柴火煮七日,旋旋添水,入醋少许,捣成霜用。其汁,加无灰急方》云:用新角三对,寸截,盛于长流水浸三日,刮净,入铁锅中水煮三日夜,不可少停,水少即添汤。日足,取出刮以新鹿角寸截,囊盛,于流水中浸壶掩住,水少旋添。其角软,以竹【气味】甘,平,无毒。《别录》曰:温。得火良,畏大黄。   【主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中益气。妇人血闭无子,止痛安胎。久服,轻身延年(《本经》)。疗吐血下血,崩中不止,四肢酸疼,多汗淋露,折跌伤损(《别录》)。男子肾脏气,气弱劳损,吐血。妇人服之,令有子,安胎去冷,治漏下赤白(《药性》)。炙捣酒服,补虚劳,长肌益髓,令人肥健,悦颜色;又治劳嗽,尿精尿血,疮疡肿毒(时珍)。   【发明】 曰:凡使,鹿角胜于麋角。   颂曰:今医家多用麋茸、麋角,云力紧于鹿也。   时珍曰:苏东坡《良方》云:鹿阳兽,见阴而角解;麋阴兽,见阳而角解。故补阳以鹿角为胜,补阴以麋角为胜。其不同如此,但云鹿胜麋,麋胜鹿,疏矣。按此说与沈存中“鹿茸利补阴,麋茸利补阳”之说相反。以理【附方】旧三,新五。   异类有情丸:《韩氏医通》云:此方自制者。凡丈夫中年觉衰,便可服饵。盖鹿乃纯阳,龟、虎属阴,血气有情,各从其类,浸七日,酥炙研)各三两六钱,鹿茸(熏干,酒洗净,酥涂炙,研)、虎胫骨(长流水浸七日,蜜涂酥炙)各二两四钱,水火炼蜜,入九十丸。如浓味善饮者,加猪胆汁一二合,以寓降火之义。   (炒)、牡蛎( )各一两,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盐汤下四十丸。(《普济》)白胶二两炙为末,酒二升和,温服。(《外台》)合,分再服。(《外台》)小便不禁,上热下寒者:鹿角霜为末,酒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温酒下。   小便频数:鹿角霜、白茯苓等分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总要》)门方》)   齿   【主治】鼠 ,留血,心腹痛。不可近丈夫阴(苏恭)。   骨   【气味】甘,微热,无毒。   【主治】安胎下气,杀鬼精物,久服耐老,可酒浸服之(孟诜)。作酒,主内虚,续绝伤,补骨除风(思邈)。烧灰水服,治小儿洞注下痢(时珍)。   【附方】新一。   补益虚羸:鹿骨煎:用鹿骨一具,枸杞根二升,各以水一斗,煎汁五升,和匀,共煎五升,日二服。(《千金》)   肉   【气味】甘,温,无毒。诜曰:九月以后,正月以前,堪食。他月不可食,发冷痛。白臆者、豹文者,并不可食。鹿肉脯,炙之不动,及见水而动,或曝之不燥者,并杀人。不可同雉肉、蒲白、 鱼、虾食,发恶疮。《礼记》云:食鹿去胃。   【主治】补中,益气力,强五脏。生者疗中风口僻,割片薄之(《别录》。   华陀云:中风口偏者,以生肉同生椒捣贴,正即除之)。   养血生容,治产后风虚邪僻(时珍。《外台》有鹿肉汤)。   【发明】思邈曰:壶居士言鹿性多警烈,能别良草,止食葛花、葛叶、鹿葱、鹿药、白蒿、水芹、甘草、荠 、齐头蒿、山苍耳,他草不食,处必山冈,故产则归下泽。   飨神用其肉者,以其性烈清净也。凡药饵之人,久食鹿肉,服药必不得力,为其食解毒之草制诸药也。   弘景曰:野兽之中,獐、鹿可食生,则不膻腥。又非十二辰属,八卦无主,且温补,于人生死无尤,道家许听为脯。过其余,虽鸡、犬、牛、羊补益,于亡魂有愆责,并宗 曰:三祀皆以鹿腊,亦取此义,且味亦胜他肉。   时珍曰:邵氏言:鹿之一身皆益人,或煮,或蒸,或脯,同酒食之良。大抵鹿乃仙兽,纯阳多寿之物,能通督脉,又食良草,故其肉、角有益无损,陶说亦妄耳。   头肉   【气味】平。   【主治】消渴,夜梦鬼物,煎汁服,作胶弥善(苏恭。宗 曰:头可酿酒,须于作浆时,稍益葱、椒)。   【附方】新一。   老人消渴:鹿头一个,去毛煮烂,和五味。空心食,以汁咽之。(《鄙事》)   蹄肉   【气味】平。   【主治】诸风,脚膝骨中疼痛,不能践地,同豉汁、五味煮食(孙思邈)。   脂   【主治】痈肿死肌,温中,四肢不随,头风,通腠理。不可近阴《本经》麋脂正文,而苏氏以注鹿脂,二脂功或同耶?)。   【附方】新一。   面上 :鹿脂涂之,日再。(《圣惠方》)   髓   (炼净入药)【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丈夫女子伤中绝脉,筋急痛,咳逆,以酒和,服之良(《别录》)。   壮阳道,令有子。同地黄汁煎膏服,填骨髓,壮筋骨,治呕吐(《日华》)。补阴强阳,生精益髓,润燥泽肌(时珍)。   【发明】颂曰:髓可作酒,唐方多有其法。   时珍曰:鹿髓,近方稀用者。《删繁方》治肺虚毛悴,酥髓汤用之。《御药院方》滋补药,用其脊髓和酒熬膏丸药,甚为有理。白飞霞《医通》云:取鹿脑及诸骨髓炼成膏,每一两,加炼蜜二两炼匀,瓷器密收,用和滋补丸药剂甚妙。凡腰痛属肾虚寒者,以和古方摩腰膏,姜汁化一粒擦肾俞,则暖气透入丹田如火,大补元阳。此法甚佳,人鲜知之。   【附方】新一。   鹿髓煎:治肺痿咳嗽,伤中脉绝。用鹿髓、生地黄汁各七合,酥、蜜各一两,杏仁、桃仁各三两(去皮炒,酒一升,同捣取汁),先煎杏仁、桃仁、地黄汁减半,入三味煎如稀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