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504 页/共 603 页

肉   【气味】酸,平,无毒。   瑞曰:味珍美。动风气。   【主治】益气强志(《别录》)。益人,通月经(大明)。   骨(一名海螵蛸)   【修治】弘景曰:炙黄用。   曰:凡使勿用沙鱼骨,其形真似。但以上文顺者是真,横者是假。以血卤作水浸,并煮一伏时漉出。掘一坑烧红,入鱼骨在内,经宿取出入药,其效加倍也。   【气味】咸,微温,无毒。   普曰:冷。   权曰:有小毒。   之才曰:恶白芨、白蔹、附子。能淡盐,伏 ,缩银。   【主治】女子赤白漏下,经汁血闭,阴蚀肿痛,寒热症瘕,无子(《本经》)腹痛环脐,丈夫阴中寒肿,令人有子,又止疮多脓汁不燥(《别录》)。   (《日华》)。炙研饮服,治妇人血瘕,大人小儿下痢,杀小虫(藏器。又曰:投骨于井,水虫皆死)。治眼中热泪,及一切浮翳,研末和蜜点之。久服益精(孟诜。恭曰:亦治牛马障翳)。   主女子血枯病,伤肝唾血下血,治疟消瘿。研末,敷小儿疳疮,痘疮臭烂,丈夫阴疮,汤火伤,跌伤出血。烧存性,酒服,治妇人小户嫁痛。同鸡子黄,涂小儿重舌鹅口。同蒲黄末,敷舌肿,血出如泉。同槐花末吹鼻,止衄血。同银朱吹鼻,治喉痹。同白矾末吹鼻,治蝎螫疼痛。同麝香吹耳,治 耳有脓及耳聋(时珍)。   【发明】时珍曰:乌下痢疳疾,厥阴本病也。寒热疟疾,聋、瘿,少腹痛,阴痛,厥阴经病也。目翳流泪,厥阴窍病也。厥阴属肝,肝主血,故诸血病皆治之。按:《素问》云: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少时,有所大脱血。或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治之以四乌茹为末,丸以雀卵,大如小豆。每服五丸,饮以鲍鱼汁,所以利肠中及伤肝也。观此,则其入厥阴血分无疑矣。   【正误】鼎曰:久服,绝嗣无子。   时珍曰:按:《本经》云:主症瘕,无子。《别录》云:令人有子。   而张鼎此说独相背戾,亦误矣。若云血病无多食咸,乌 亦主血闭,故有此说。然经闭有有余、不足二证。有余者血滞,不足者肝伤。乌相合,岂有令人绝嗣之理?当以《本经》《别录》为正。恐人承误,故辨正之。   【附方】旧三。新二十一。   女子血枯:见上。   赤白目翳:《圣惠》:治伤寒热毒攻眼,生赤白翳。用乌 鱼骨一两,去皮为末,入龙脑少许点之,日三。治诸目翳:用乌赤翳攀睛:照水丹:治眼翳(惟浓者尤效)及赤翳攀睛贯瞳人。用海螵蛸一钱,辰砂半钱,乳细水飞澄取,以黄蜡少许,化和成剂收之。临卧时,火上旋丸黍米大,揉入 中。睡至天明,温水洗下。未退,更用一次,即效。(《海上方》)雀目夜眼:乌贼骨半斤为末,化黄蜡三两和,捏作钱大饼子。每服一饼,以猪肝二两,竹刀批开,掺药扎定,米泔水半碗,煮熟食之,以汁送下。(《杨氏家藏》)血风赤眼:女人多之。用乌贼鱼骨二钱,铜青一钱,为末。每用一钱,热汤泡洗。(《杨氏疳眼流泪:乌贼鱼骨、牡蛎等分。为末,糊丸皂子大。每用一丸,同猪子肝一具,米泔煮熟食。(《经验》)底耳出脓:海螵蛸半钱,麝香一字,为末。以绵杖缴净,吹入耳中。(《澹寮方》)鼻疮疳 :乌贼鱼骨、白芨各一钱,轻粉二字,为末,搽之。(钱乙小儿脐疮出血及脓:海螵蛸、胭脂为末,油调搽之。(《圣惠方》)头上生疮:海螵蛸、白胶香各二钱,轻粉五分,为末。先以油润净乃搽末,二、三次即愈。(《卫生易简方》)疡白驳:先以布拭赤,用乌贼骨磨三年酢,涂之。(《外台秘要》)疔疮恶肿:先刺出血,以海螵蛸末掺之,其疔即出。(《普济方》)蝎螫痛楚:乌贼骨一钱,白矾二分,为末 鼻。在左壁者生宝鉴》)灸疮不瘥:乌贼骨、白矾等分为末。日日涂之。(《千金》)小儿痰 多年:海螵蛸末,米饮服一钱。(叶氏《摘玄方》)小便血淋:海螵蛸末一钱,生地黄汁调服。又方:海螵蛸、生地黄、赤每服一钱,柏叶、车前汤下。(《经验方》)大肠下血:不拘大人小儿,脏毒肠风及内痔,下血日久,多食易饥。先用海螵蛸炙黄,去皮研末。每服一钱,木贼汤下。三日后,服猪脏黄连丸。(《直指方》)卒然吐血:乌贼骨末,米饮服二钱。(《圣惠》)骨鲠在喉:象牙屑、乌贼鱼骨、陈橘红(焙)等分为末,寒食面和饧,丸芡子大。每用一丸,含化咽汁。(《圣济总录》)舌肿出血如泉:乌贼骨、蒲黄各等分,炒为细末。每用涂之。(《简便单方》)跌破出血:乌贼鱼骨末,敷之。(《直指方》)阴囊湿痒:乌贼骨、蒲黄,扑之。(《医宗三法》)   血   【主治】耳聋(甄权)。   腹中墨   【主治】血刺心痛,醋磨服之(藏器。炒、研,醋服亦可)。   【附录】柔鱼 颂曰:一种柔鱼,与乌贼相似,但无骨尔。越人重之。   鳞部第四十四卷 鳞之四   章鱼   (《纲目》)【释名】章举(韩语)、 鱼(音佶。   【集解】颂曰:章鱼、石距二物,似乌贼而差大,味更珍好。食品所重,不入药用。   时珍曰:章鱼生南海。形如乌贼而大,八足,身上有肉。闽、粤人多采鲜者,姜、醋食之,味如水母。韩退之所谓“章举马甲柱,斗以怪自呈”者也。石距亦其类,身小而足长,入盐烧食极美。   【气味】甘、咸,寒,无毒。时珍曰:按:李九华云:章鱼冷而不泄。   【主治】养血益气(时珍)。   鳞部第四十四卷 鳞之四   海鹞鱼   (《拾遗》)【释名】邵阳鱼(《食鉴》作少阳)、荷鱼(广韵作 )、 鱼(音忿)、 鱼(音铺毗)、蕃时珍曰:海鹞,象形。少阳、荷,并言形色也。余义莫详。   【集解】藏器曰:生东海。形似鹞,有肉翅,能飞上石头。齿如石版。尾有大毒,逢物以尾拨而食之。其尾刺人,甚者至死。候人尿处钉之,令人阴肿痛,拔去乃愈。海人被刺毒者,以鱼 竹及海獭皮解之。又有鼠尾鱼、地青鱼,并生南海,总有肉翅,刺在尾中。食肉去刺。   时珍曰:海中颇多,江湖亦时有之。状如盘及荷叶,大者围七腹白。口在腹下,目在额上。尾长有节,螫人甚毒。皮色肉味,俱同 鱼。肉内皆骨,节节联比,脆软可食,吴人腊之。《魏武食制》云:蕃踏录异》云:鸡子鱼,嘴形如此亦海鹞之类也。   肉   【气味】甘、咸,平,无毒。   时珍曰:有小毒。   【主治】不益人(弘景)。男子白浊膏淋,玉茎涩痛(宁源)。   齿   无毒。   【主治】瘴疟,烧黑研末,酒服二钱匕(藏器)。   尾   有毒。   【主治】齿痛(陶弘景)。   鳞部第四十四卷 鳞之四   文鳐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