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509 页/共 603 页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痘后目肿,经月不开,取点之,良(时珍)。   溺   【采取】颂曰:按:孙光宪《北梦琐言》云:龟性妒而与蛇交。   照之。龟见其影,则淫发失尿。急以物收取之。又法:以纸炷火上 热,以点其尻,亦致失尿,但差时珍曰:今人惟以猪鬃或松叶针其鼻,即尿出。似更简捷也。   【主治】滴耳,治聋(藏器)。点舌下,治大人中风舌喑,小儿惊风不语。摩胸、治龟胸、龟背(时珍)。   【发明】时珍曰:龟尿走窍透骨,故能治喑、聋及龟背,染髭发也。按:《岣嵝神书》言:龟尿磨瓷器,【附方】旧一,新二。   小儿龟背:以龟尿摩其胸背,久久即瘥。(孙真人)中风不语:乌龟尿点少许于舌下,神妙。(《寿域》)须发早白:以龟尿调水蛭细末,日日捻之,自黑。末忌粗。(谈野翁方)   介部第四十五卷 介之一   秦龟   (《别录》上品)【释名】山龟。   宗 曰:龟则四方皆有。但秦地山中多老龟,极大而寿,故取为用,以地别名。   【集解】《别录》曰:秦龟生山之阴土中。二月、八月采。   有之。冬月藏土中,春夏秋即出游溪谷。古人独取秦地者耳。   弘景曰:此即山中龟不入水者。其形大小无定,方药稀用。   恭曰:秦龟即 ,更无别也。   士良曰:秦人呼 为山龟,是矣。   藏器曰:春出。卜人亦取以颂曰: 生岭南,别是一种山龟,非秦龟也。   知卜者稀,故尔弗贵也。   时珍曰:山中常龟,鹿或伏于蓍草之下,或游于卷其书》云:灵 ,大龟也。雌曰 ,雄曰玳瑁。观此则秦龟是山龟, 是泽龟,与《尔雅》山龟、泽龟、   甲   【修治】李【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除湿痹气,身重,四肢关节不可动摇(《别录》)。   赤白带下,破积症(李 )。补心(宗 )。治鼠 (时珍)。   【发明】宗 曰:大龟灵于物,故方家用以补心,然甚有验。   时珍曰:见龟甲。   【附方】新一。   鼠   刘涓子用山龟壳(炙)、狸骨(炙)、甘草(炙)、雄黄、桂心、干姜等分为末,饮服方寸匕,日三。仍以艾灸疮上,用蜜和少许,入疮中,良。   头   【主治】阴干炙研服,令人长远入山不迷(孟诜。弘景曰:前   介部第四十五卷 介之一   龟   (《纲目》)【释名】 ((音备戏。《杂俎》作系臂者非)。皮名龟筒。   时珍曰: ,鸣声如兹夷,故名。KT 者,南人呼龟皮之音也。 者,有力貌,今碑趺象之。或云大【集解】弘景曰: 生广州。   恭曰:即秦龟也。   藏器曰: 生海边。甲有文,堪为物饰。非山龟也。   保升曰:苏恭之说,非通论也。按:郭璞《尔雅》注云: 出涪甲文似玳瑁,能鸣。甲亦可卜,俗呼灵龟是矣。   颂曰: 别是一种山龟之大者,非秦龟也。《岭表录异》云:上,可负而行。乡人取壳,以生得全者为贵。初用木换出其肉。龟被山谷。古人谓生龟脱筒,指此。工人以其甲通明黄色者,煮拍陷玳瑁为器,谓之龟筒。入药亦以生脱为主。   《日华》曰: 即 也。皮可宝装饰物。   时珍曰: 诸说不一。按:《山海经》云:似玳瑁而薄。应劭注《汉书》云:古典。质以众论,则 即 之大者,当以藏玳瑁之属。非若山龟不能入水也。故功用专于记》云: 似玳瑁,大如笠,不任作器,惟堪贴饰。今人谓广七、八寸,长二三尺。彼人以乱玳瑁。肉味如鼋可食。   《酉阳杂俎》云:系臂状如龟,生南海。捕者必先祭后   肉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去风热,利肠胃(时珍)。   血   【气味】咸,平,微毒。   【主治】疗俚人毒箭伤(弘景)。中刀箭闷绝者,刺饮便安(《日华》。藏器曰:南人用铜及蛇汁毒,亦多养此用)。   龟筒   【释名】 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