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492 页/共 603 页

甄权曰:蜀漆为使。   【主治】目热赤痛,青盲,明目。久服强悍,益志气(《本经》)。点眼,治赤肿翳痛。   涂小儿热肿(甄权)。点雀目,燥痛即明。(《肘后》【附方】旧一,新四。   小儿咽肿喉痹者:用鲤鱼胆二七枚,和灶底土,以涂咽外,立效。(《千金方》)大人阴痿:鲤鱼胆、雄鸡肝各一枚为末,雀卵和,丸小豆大。每吞一丸。(《千睛上生晕,不问久新:鲤鱼长一尺二寸者,取胆滴铜镜上,阴干。竹刀刮下,每点少许。   (《总录》)赤眼肿痛:《圣济总录》:用鲤鱼胆十枚,腻粉一钱,和匀瓶收,日点。《十便良方》:用鲤胆五枚,黄连末半两,和匀,入蜂蜜少许,亦治飞血赤脉。   脂   【主治】食之,治小儿惊忤诸痫(大明)。   脑髓   【主治】诸痫(苏恭)。煮粥食,治暴聋【附方】新二。   耳卒聋:竹筒盛鲤鱼脑,于饭上蒸过,注入耳中。(《千金》)耳脓有虫:鲤鱼脑和桂末捣匀,绵裹塞之。(《千金方》)   血   【主治】小儿火疮,丹肿疮毒,涂之立瘥(苏恭)。   肠   【主治】小儿肌疮(苏恭)。   帛裹坐之。俱以虫尽为度   子   弘景曰:合猪肝食,害人。   目   【主治】刺疮伤风、伤水作肿。烧灰敷之,汁出即愈(藏器)。   齿   【主治】石淋(《别录》)。   颂曰:《古今录验》:治石淋。用齿一升研末,以三岁醋和。分三服,一日服尽。(《外台》):治卒淋,用酒服。   时珍曰:古方治石淋多用之,未详其义。   骨   【主治】女子赤白带下(《别录》)。阴疮,鱼鲠   皮   【主治】瘾疹(苏恭)。烧灰水服,治鱼鲠六、七日   鳞   【主治】产妇滞血腹痛,烧灰酒服。亦治血气(苏颂)。   下痔 ,鱼鲠(时珍)。   【发明】时珍曰:古方多以皮、鳞烧灰,入崩漏、痔 药中,盖取其行滞血耳。治鱼鲠者,从其类也。   【附方】新三。   门事亲》)鼻衄不止:鲤鱼鳞炒成灰。每冷水服二钱。(《普济方》)鱼(音序。《纲目》)【释名】鲢鱼。   时珍曰:酒之美者曰KT ,鱼之美者曰 ;陆佃云: 好群行相与也,也,故曰鲢。《传》云鱼属连行是矣。   【集解】时珍曰: 鱼,处处有之。状如 ,而头小形扁,细鳞肥腹。其色最白,故《西征赋》云:华鲂跃鳞,素   肉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温中益气。多食,令人热中发渴,又发疮疥(时珍)。   鳞部第四十四卷 鳞之三   鱼   (音庸。《拾遗》)【释名】 鱼(音秋。《山海经》)。   时珍曰:此鱼中之下品,盖鱼之庸常以供馐食者,故曰 、曰 。   【集解】藏器曰:陶注鲍鱼云:今以 鱼长尺许者,完作淡干鱼,有骨名乙,《礼记》云食鱼去乙是矣。然刘元绍言:海上 鱼,其臭一种也。   时珍曰:处处江湖有之,状似鲢而色黑。其头最大,有至四、五十斤者。味亚于鲢。鲢之美在腹, 之美在头。或以鲢、 为一物,误矣。首之大小,色之黑白,大不相侔。《山海经》云: 鱼似鲤,大首,食之已   肉   【气味】甘,温,无毒。   藏器曰:只可供食,别无功用。   【主治】暖胃益人(汪颖)。食之已疣。多食,动风热   鳞部第四十四卷 鳞之三   鳟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