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489 页/共 603 页
【集解】时珍曰:水蛇所在有之,生水中。大如鳝,黄黑色,有缬纹,啮人不甚毒。陶弘景言公蛎蛇能化鳢者,即此也。水中又有一种泥蛇,黑色,穴居成群。啮人有毒,与水蛇不同。张文
肉
【气味】甘、咸,寒,无毒。
【主治】消渴,烦热,毒痢(时珍)。
【附方】新一。
《圣惠》水蛇丸:治消渴,四肢烦热,蜗牛五十个(水浸五日取涎),入天花粉末煎稠,丸,姜汤下。
皮
【主治】烧灰油调,敷小儿骨疽脓血不止。又治手指天蛇毒疮(时珍)。
【附方】新二。
小儿骨疮:《海上方》诗云:小儿骨痛不堪言,出血流脓实可怜。寻取水蛇皮一个,烧灰蛇一条,去头尾,取中截如手指长,剖去骨肉。勿令病者见,以蛇皮包手指,自然束紧,以纸外裹之。顿觉遍身皆凉,其病即愈。数日后解视,手指有一沟如小绳,蛇皮内宛然有一蛇,头目俱全也。
鳞部第四十三卷 鳞之二
蛇婆
(《拾遗》)【集解】藏器曰:蛇婆生东海水中。一如蛇,常自浮游。采取无时。
时珍曰:按:此所言形状功用,似是水蛇;然无考证,姑各列条。
【气味】咸,平,无毒。
【主治】赤白毒痢,蛊毒下血,五野鸡病,恶疮。炙食,或烧末,米饮服二钱(藏器)。
鳞部第四十三卷 鳞之二
黄颔蛇
(《纲目》。附赤楝蛇)【释名】黄喉蛇(俗名)、赤楝蛇(一名桑根时珍曰:颔,喉下也。以色名赤楝,桑根象形,陶氏作赤 。
【集解】时珍曰:按:《肘后》、《千金》、《外台》诸方,多用自并不云是某蛇。惟本草有蝮蛇腹中鼠。陶氏注云:术家所用赤鼠子、雀雏。见腹中大者,破取干辈。据此,则古方所用自死蛇,及蛇吞蛙、鼠,当是二蛇,虽蛇蜕亦多用之。赤楝红黑,节节相间,俨如赤楝、桑根之状。黄颔黄黑相间,喉下色黄,大者近丈。皆不甚毒、丐儿多养为戏弄,死即食之。又有竹根蛇,《肘后》谓之青 蛇,不入药用,最毒。喜缘竹木,与竹同色。
五壮。毒即不行,仍以药敷之。又有菜花蛇,亦长大,黄绿色,方家
肉
【气味】甘,温,有小毒。
【主治】酿酒,或入丸散,主风癞顽癣恶疮。
自死蛇渍汁,涂大疥。煮汁,浸臂腕作痛。烧灰,同猪脂,涂风癣漏疮,妇人妒乳,犬咬伤(时珍。出《肘后【附方】新三。
犬啮伤 自死蛇一枚,烧焦为末,纳入疮孔中。(《千金方》)五月五日自死赤蛇,烧灰。井华水服方寸匕,日一服。(《千金方》)恶疮似癞及马疥大如钱者:自死蛇一条,水渍至烂。去骨取汁涂之,随手瘥。(《千金》)
蛇头
【主治】烧灰,主久疟及小肠痈,入丸散用(时珍)。
【附方】新二。
发背肿毒:蛇头烧灰,醋和敷之,日三易。(《千金》)蛤蟆 疮:五月五日蛇头,及野猪脂同水衣封之,佳。(《千金方》)
骨
【主治】久疟劳疟,炙,入丸散用(时珍)。
【附方】新一。
一切冷漏:自死蛇,取骨为末封之。大痛,以杏仁膏摩之,即止。(《千金方》)
涎
【气味】有大毒。
思邈曰:江南山间人有一种蛊毒,以蛇涎合药着饮食中,使人病瘕,积年乃死。但以雄黄、蜈蚣之药治之乃佳。
蛇吞鼠
【主治】鼠 、蚁 有细孔如针者。以腊月猪脂煎焦,去滓涂之
蛇吞蛙
【主治】噎膈,劳嗽,蛇 (时珍)。
【附方】新三。
噎膈:用蛇含蛤蟆,泥包烧存性,研末。米饮服。
久劳咳嗽吐臭痰者:寻水边蛇吞青蛙未咽者,连蛇打死,黄泥固济, 研。空心酒服一、二钱,至效。忌生冷五七日,永不发也。(《秘韫》方)蛙 不愈:蛇腹蛙,烧灰封之。(《千金》)
鳞部第四十三卷 鳞之二
蝮蛇
(《别录》下品)【释名】反鼻蛇。
时珍曰:按:王介甫《字说》云:蝮,触之则复。其害人也,人亦复之,故谓之蝮。
【集解】弘景曰:蝮蛇,黄黑色如土,白斑,黄颔尖口,毒最烈。虺,形短而扁,毒与同。蛇类甚众,惟此二种及青 为猛,不即疗多死。
恭曰:蝮蛇作地色,鼻反、口长、身短,头尾相似,山南汉、沔间多有之。一名 蛇,无二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