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459 页/共 603 页

桑螵蛸   【气味】咸、甘,平,无毒。   之才曰:得龙骨,疗泄精。畏旋复花(戴椹)。   【主治】伤中疝瘕阴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闭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疗男子虚损,五脏气微,梦寐失精遗溺。久服益气养神利(甄权)。   【发明】时珍曰:桑螵蛸,肝、肾、命门药也,古方盛用之。   权曰:男子肾衰精自出,及虚而小便利者,加而用之。   颂曰:古今方漏精及风药中,多用之。   宗 曰:男女虚损,肾衰阴痿,梦中失精遗溺,白浊疝瘕,不可阙也。邻家一男子,小便日数十次。如稠米泔,心神恍惚,瘦瘁食减,得之女劳。令服桑螵蛸散药,未终一剂而愈。   其药安神魂,定心志,治健忘,补心气,止小便数。用桑螵蛸、远志、龙骨、菖蒲、人参、茯神、当归、龟甲(醋炙)各一两,为末。卧时,人参汤调下二钱。如无桑上者,即用他树者,以炙桑白皮佐之。桑白皮行水,以接螵蛸就肾经也。   【附方】旧三,新七。   遗精白浊下。(《外台小便不通:桑螵蛸(炙黄)三十枚,黄芩二两,水煎。分二服。(《圣惠》)妇人胞转,小便不通:用桑螵蛸炙为末,饮服方寸匕,日三。(《产书》)妇人遗尿:桑螵蛸酒炒为末,姜汤服二钱。(《千金翼》)妊娠遗尿产后遗尿方》)咽喉肿塞:桑上螳螂窠一两(烧灰),马屁勃半两,研匀,蜜丸梧子大。煎犀角汤,每服三五丸。(《总病论》)咽喉骨哽:桑螵蛸醋煎,呷之。(《经验良方》)底耳疼痛:桑螵蛸一个(烧存性),麝香一字。研末。每用半字,掺入神效。有脓先缴净。(《经验方》)小儿软疖 桑螵蛸烧存性,研末,油调敷之。(《危氏方》)   虫部第三十九卷 虫之一   雀瓮   (《本经》下品)【释名】雀儿饭瓮(《蜀本》)、 房经》)、天浆子藏器曰:毛虫作茧,形如瓮,故名雀瓮。俗呼雀痈,声相近也。   保升曰:雀好食其瓮中子,故俗呼雀儿饭瓮。   弘景曰: 背毛螫人,故名蚝(音刺),与 同。   时珍曰:俗呼毛虫,又名杨瘌子,因有螫毒也。此虫多生石榴树上,故名天浆。天浆乃甜榴之名也。   宗 曰:多在棘枝上,故曰棘刚子。   【集解】《别录》曰:雀瓮出汉中。生树枝间,弘景曰: ,蚝虫也。在石榴树上。其背毛螫人。生卵形如鸡子,大如巴豆。   藏器曰:蚝虫好在果树上,大小如蚕,。面背上有五色斑毛,有毒能刺螫人。欲老者,口中吐白汁,凝聚渐硬,正如雀卵。其虫以瓮为茧,在中成蛹,如蚕之在茧也。夏月羽化而出作蛾,放子于叶间如蚕子。陶言其生卵如鸡子,误矣。   恭曰:雀瓮在树间,似螵蛸虫。此物紫白裥斑,状似砗磲文可爱也。   时珍曰: 处处树上有之,牡丹上尤多。入药惟取榴棘上桑上者。   【气味】甘,平,无毒。日华曰:有毒。   【主治】寒热结气,蛊毒鬼疰,小儿惊痫(《本经》)。   颂曰:今医家治小儿慢惊。用天浆子(有虫者)、白僵蚕、干蝎三物各三枚,微炒捣末。   煎麻黄汤,调服一字,日三服。随儿大小加减,大有效也。   藏器曰:雀瓮打破取汁,与小儿饮,令无疾。小儿病撮口者,渐渐口撮不得饮乳。但先口傍见血,以瓮研汁涂之。或同鼠者,盖厌禳之也。   【附方】新六。   撮口噤风:用棘科上雀儿饭瓮子未开口者,取内物和乳汁研,灌之。又方:棘刚子五枚,赤足蜈蚣一条,烧存性,研匀,饭丸麻子大。每服三、五丸,乳汁下。亦可末服一字。(并《圣惠》)小儿脐风:白龙散:用天浆子(有虫者)一枚,真僵蚕(炒)一枚,腻粉少许,研匀。   以薄荷自然汁调,灌之。取下毒物神效。(《普济方》)急慢惊风,口眼 斜,搐搦痰盛:用天浆子房(去皮,生用)三枚,干蝎(生用)七枚,朱砂一钱,研匀,饭丸粟大。每服二丸,荆芥汤送下。(《圣惠方》)乳蛾喉痹:用天浆子(即红姑娘),徐徐嚼咽。   小儿痫疾:棘枝上雀瓮,研,其间虫出,取汁灌之。(《圣惠方》)   虫部第三十九卷 虫之一   蚕   (《本经》中品)【校正】《拾遗》乌烂蚕及茧卤汁,《嘉 》蚕蜕,今并为一。   【释名】自死者名白僵蚕。   时珍曰: ,从 ,象腆,蚯蚓之名也。蚕病风死,其色屎曰砂,皮曰蜕,瓮曰茧,蛹曰 (音龟),蛾曰罗,卵曰KT (音允),蚕初出曰 (音苗),蚕纸曰连也。   【集解】时珍曰:蚕,孕丝虫也。种类甚多,有大、小、白、乌、斑色之异。其虫属阳,喜燥恶湿。食而不饮,三眠三起,二十七日而老。自卵出而为,茧而蛹,蛹而蛾,蛾而卵,卵而复 ,亦有胎生者,与母同老,盖神虫也。南粤有三眠、四眠、两生、七出、八出者。其茧有黄、白二色。《尔雅棘茧、栾茧也。 、萧茧也。皆各因所食之叶命名,而蟓即今桑上野蚕也。今之柘蚕与桑蚕并育,即棘茧是也。   不如蚕丝可以衣被天下,故莫得并称。凡蚕类入药,俱用食桑者。   白僵蚕   【修治】《别录》曰:生颖弘景曰:人家养蚕时,有合箔皆僵者,即暴燥都不坏。今见小白似有盐度者为好。   恭曰:蚕自僵死,其色自白。陶云似有盐度,误矣。   颂曰:所在养蚕处有之。不拘早晚,但用白色而条直、食桑叶者佳。用时去丝绵及子,炒过。   宗曰:凡使,先以糯米泔浸一日,待蚕以布拭净黄肉、毛,并黑口甲了,捣筛如粉,入药。   【气味】咸、辛,平,无毒。   甄权曰:微温,有小毒。恶【主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灭黑黯,令人面色好,男子阴痒病(《本经》)。女子崩中赤白,产后余痛,灭中白鱼、鹰屎白等分,治疮灭痕(《药性》)。以七枚为末,酒服,治中风失音,并一小儿客忤,男子阴痒痛,女子带下(《日华》)。焙研姜汁调灌,立愈(苏颂)。散风痰结核瘰 ,头风,风虫齿乳汁不通,崩中下血,小儿疳蚀【发明】元素曰:僵蚕性微温,味微辛,气味俱薄,轻浮而升,阳中之阳,故能去皮肤诸风如虫行。   震亨曰:僵蚕属火,兼土与金、木。老得金气,僵而不化。治喉痹者,取其清化之气,从治相火,散浊逆结滞之痰也。   王贶曰:凡咽喉肿痛及喉痹,用此下咽立愈,无不效也。大能救人。吴 《内翰》云:屡时珍曰:僵蚕,蚕之病风者也。治风化痰,散结行经,所谓因其气相感,而以意使之者也。又人指甲软薄者,用此烧烟熏之则浓,亦是此义。盖厥阴、阳明之药,故又治诸血病、疟病、疳病也。   【附方】旧十五,新十九。   一切风痰:白僵蚕七个(直者),细研,姜汁一茶脚,温水调灌之。(《胜金方》)小儿惊风:白僵蚕、蝎梢等分,天雄尖、附子尖共一钱。微炮为末。每服一字,或半钱,以风痰喘嗽,夜不能卧:白僵蚕(炒研)、好茶末各一两,为末。每用五钱,卧时泡沸汤服。   (《瑞竹堂方》)酒后咳嗽:白僵蚕焙研末,每茶服一钱。(《怪证奇方》)喉风喉痹:《仁存》:开关散:用白僵蚕(炒)、白矾(半生半烧)等分,为末。每以一钱,用自然姜汁调灌,得吐顽痰,立效。小儿加薄荷、生姜少许,同调。一方用白梅肉和丸,绵裹含之,咽汁也。《朱氏集验》:用白僵蚕立愈。《圣惠》:用白僵蚕三七枚,乳香一分急喉风痹:王氏《博济》如圣散:用白僵蚕、天南星(刮皮)等分,生研为末。每服一字,姜汁调灌,涎出即愈。后以生姜炙过,含之,《百一选方》无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