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281 页/共 603 页

水谷痢疾:韭叶作羹、粥、炸、炒,任食之,良。(《食医心镜》)。   脱肛不收:生韭一斤(切),以酥拌炒熟,绵裹作二包,更互熨之,以入为度。(《圣惠》)。   痔疮作痛:用盆盛沸汤,以器盖之,留一孔。用洗净韭菜一把,泡汤中。乘热坐孔上,先熏后洗,数次自然脱体也。(《袖珍方》)小儿胎毒:初生时,以韭汁少许灌之,即吐出恶水恶血,永无诸疾。(《四声本草》)。   小儿腹胀:韭根捣汁,和猪脂煎服一合。间日一服,取愈。(《秘录》)。   小儿患黄:韭根捣汁,日滴鼻中,取黄水取效。(同上)。   痘疮不发:韭根煎汤服之。(《海上方》)。   产后呕水,产后因怒哭伤肝,呕青绿水:用韭叶一斤取汁,入姜汁少许,和饮,遂愈。   (《摘玄方》)。   产后血运:韭菜切,安瓶中,沃以热醋,令气入鼻中,即省。(《丹溪心法》)。   赤白带下:韭根捣汁,和童尿露一夜,空心温服取效。(《海上仙方》)。   鼻衄不止:韭根、葱根同捣枣大,塞入鼻中,频易,两三度即止。(《千金方》)。   五般疮癣:韭根炒存性,捣末,以猪脂和涂之。数度愈。(《经验方》)。   金疮出血:韭汁和风化锻石晒干。每用为末敷之效。(《濒湖集简方》)。   刺伤中水肿痛:煮韭热拓之。(《千金》)。   漆疮作痒:韭叶杵敷。(《斗门方》)。   狗咬伤:七日一发。三七日不发,乃脱也。急于无风处,以冷水洗净,即服韭汁一碗。隔七日又一碗,四十九日共服七碗。须百日忌食酸、咸,一年忌食鱼腥,终身忌食狗肉,方得保安。否则十有九死。徐本斋云:此法出《肘后方》。有疯犬一日咬三人,只一人用此得活,亲见有效。(《简便》)。   百虫入耳:韭汁灌之即出。(《千金方》)。   耳出汁:韭汁日滴三次。(《圣惠方》)。   牙齿虫 :韭菜连根洗捣,同人家地板上泥和,敷痛处腮上,以纸盖住。一时取下,有细虫在泥上,可除根。又方:韭根十个,川椒二十粒,香油少许,以水桶上泥同捣,敷病牙颊上。良久有虫出,数次即愈也。   解肉脯毒:凡肉密器盖过夜者为郁肉,屋漏沾着者为漏脯,皆有毒。捣韭汁饮之。(张文仲《备急方》)食物中毒:生韭汁服数升良。(《千金》)。   韭子   【修治】大明曰:入药拣净,蒸熟曝干,簸去黑皮,炒黄用。   【气味】辛、甘,温,无毒。   时珍曰:阳也。伏石钟乳、乳香。   【主治】梦中泄精,溺白(《别录》)。暖腰膝,治鬼交,甚效(《日华》)。补肝及命门,治小便频数、遗尿,女人白淫、白带(时珍)。   【发明】颂曰:韭子得龙骨、桑螵蛸,主漏精补中。葛洪、孙思邈诸方多用之。   弘景曰:韭子入棘刺诸丸,主漏精。   时珍曰:棘刺丸方见《外台秘要》,治诸劳泄,小便数,药多不录。案:《梅师方》:治遗精。用韭子五合,白龙骨一两,为末,空心酒服方寸匕。《千金方》:治梦遗,小便数。用韭子二两,桑螵蛸一两,微炒研末,每旦酒服二钱。《三因方》:治下元虚冷,小便不禁,或成白浊,有家韭子丸。盖韭乃肝之菜,入足厥阴经。肾主闭藏,肝主疏泄。《素问》曰:足厥阴病则遗尿。思想无穷,入房太甚,发为筋痿,及为白淫。男随溲而下,女子绵绵而下。韭子之治遗精漏泄、小便频数、女人带下者,能入厥阴,补下焦肝及命门之不足。命门者藏精之府,故同治云。   【附方】旧四,新三。   梦遗溺白:藏器曰:韭子,每日空心生吞一、二十粒,盐汤下。《圣惠》:治虚劳伤肾,梦中泄精。用韭子二两,微炒为末。食前温酒服二钱匕。   虚劳溺精:用新韭子二升(十月霜后采之),好酒八合渍一宿。以晴明日,童子向南捣一万杵。平旦温酒服方寸匕,日再服之。(《外台秘要》) 梦泄遗尿:韭子二升,稻米三升,水一斗七升,煮粥取汁六升,分三服。(《千金方》)。   玉茎强中:玉茎强硬不痿,精流不住,时时如针刺,捏之则痛,其病名强中,乃肾滞漏疾也。用韭子、破故纸各一两,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服。日三即住。(《夏子益奇方》)。   腰脚无力:韭子一升(拣净,蒸两炊久,曝干,簸去黑皮,炒黄捣粉)。安息香二大两,水煮一,二百沸,慢火炒赤色,和捣为丸梧子大。如干,入少蜜。每日空腹酒下三十丸。以饭三,五匙压之,大佳。(崔元亮《海上方》)。   女人带下,及男子肾虚冷,梦遗。用韭子七升,醋煮千沸,焙研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千金方》)烟熏虫牙:用瓦片 红,安韭子数粒,清油数点,待烟起,以筒吸引至痛处。良久以温水漱,吐有小虫出为效。未尽再熏。(《救急易方》)   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山韭   (《千金》)【释名】 (音育)、 (音纤,并未详)。   【集解】颂曰: ,山韭也。山中往往有之,而人多不识。形性亦与家韭相类,但根白,叶如灯心苗耳。《韩诗》云,六月食郁及 ,谓此也。   时珍曰:案:《尔雅》云: ,山韭也,许慎《说文》云: ,山韭也。金幼孜《北征录》云:北边云台戍地,多野韭、沙葱,人皆采而食之。即此也。苏氏以诗之郁即此,未知是否?又吕忱《字林》云: (音严),水韭也。野生水涯,叶如韭而细长,可食。观此,则知野韭又有山、水二种,气味或不相远也。   【气味】咸,寒,涩,无毒。   【主治】宜肾,主大小便数,去烦热,治毛发(《千金》)。   【发明】时珍曰: ,肾之菜也,肾病宜食之。诸家本草不载,而孙思邈《千金方》收之。他书“ ”字多讹作“藿”字,藿乃豆叶也。陈直《奉亲养老书》有 菜羹,即此也。   其方治老人脾胃气弱,饮食不强。用 菜四两,鲫鱼肉五两,煮羹,下五味并少面食。   每三五日一作之。云极补益。   【附录】孝文韭(《拾遗》) 藏器曰:辛,温,无毒。主腹内冷胀满,泄痢肠 ,温中补虚,令人能行。生塞北山谷,状如韭,人多食之,云是后魏孝文帝所种。又有诸葛韭,孔明所种,此韭更长,彼人食之。时珍曰:此亦山韭也,但因人命名耳。   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葱   (《别录》中品)【释名】芤(《纲目》)、菜伯(同)、和事草(同)、鹿胎。   时珍曰:葱从囱。外直中空,有囱通之象也。芤者,草中有孔也,故字从孔,芤脉象之。葱初生曰葱针,叶曰葱青,衣曰葱袍,茎曰葱白,叶中涕曰葱苒。诸物皆宜,故云菜伯、和事。   【集解】恭曰:葱有数种,山葱曰 葱,疗病似胡葱。其人间食葱有二种:一种冻葱,经冬不死,分茎栽莳而无子;一种汉葱,冬即叶枯。食用入药,冻葱最善,气味亦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