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316 页/共 3614 页

栝蒌子膏治伤寒生豉豆疮。瘥后。瘢痕赤肿不消。宜涂。   栝蒌子(一升汤浸擘取仁细研如膏)白石脂(一两捣罗为末)麝香(一分细研)雄雀粪(半两白色者细研)上研令匀。用菟丝子苗研取自然汁。调如膏。夜间先煎葱白汤洗面。   后涂   玉屑膏   (出圣惠方)   治伤寒热毒发豌豆疮。瘥后。满面瘢痕。   玉屑密陀僧附子(生去皮脐捣为细末)珊瑚(以上各一两)上研令细。每度以药末二钱。用真牛酥调匀。夜卧涂面。来日以温浆水洗之。   又方   (出圣惠方)鹰粪白〔一(二)两半〕白僵蚕(二两)上先捣僵蚕为末。次将鹰粪白同研如粉。   以白蜜调如稀饧。涂于瘢上。日二易之。   又方   (出圣惠方)杏仁(一两汤泡去皮尖双仁研为膏)鸡子白(二枚)上相和调如稀饧。每夜涂疮瘢上。   至旦以浆水洗之。   又方   (出圣惠方)鸡子(七枚煮熟用黄)乱发(一两剪碎)上同于铫子内炒。令发消尽成油。用薄绵滤。   入瓷盒中盛。夜卧时涂摩之。   又方   (出圣惠方)马齿苋(自然汁五合)蛤粉(二两细研)上相合和令匀。每日涂于疮瘢上。   又方   (出圣惠方)升麻(二两)白蜜(三两)上用水一大盏。煎升麻取半盏。滤去滓。下蜜更煎。良久候冷。旋旋取涂摩疮瘢上。   卷一百四十六 伤寒门   伤寒后香港脚(附论)   夫伤寒后香港脚者。此是风毒湿气滞于肾经。缘肾主腰膝。今肾既受湿。故脚弱而肿满。   即成香港脚也。又春夏之时。温湿之气搏于肾经。沉滞不散。两脚浮肿疼闷而热。其体性夙有风毒。则风湿之气上冲心肺。即气闷而胸满。致于夭横。诊其左手尺脉当洪而数。是其候也。   若服药后。其脉沉而缓者。疾当愈也。活人书云。问伤寒头疼身热。百肢节疼痛。大便秘。   或呕逆。而脚屈弱者。此名香港脚也。伤寒只传足经。不传手经。地之寒暑风湿皆作蒸气。足常履之。遂成香港脚。所以病证与伤寒相近。其脉浮而弦者起于风。濡而弱者起于湿。洪而数者起于热。迟而涩者起于寒。风者汗而愈。湿者温而愈。热者下而愈。寒者熨而愈。香港脚之病。始得之不觉。因他病乃知。毒瓦斯入心。则小腹顽痹不仁。令人呕吐。死在朝夕矣。然终是与伤寒不同者。孙真人云。卒起脚屈弱不能转动。有此为异耳。要之有香港脚之人。先从脚起。或先患缓弱疼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有寒故也。或行起忽倒。或两胫肿满。亦有不肿者。   或脚膝枯细。或心中忪悸。或小腹不仁。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致皮虚不荣。故为不仁。   不仁者。皮顽不知有无也。或举体转筋。或见食呕逆。恶闻食气。或胸满气急。或遍体酸痛。皆香港脚候也。黄帝所谓缓风。寒湿痹是也。顽弱名缓风。疼痛为湿痹。痹者闭也。闭而不仁。故曰痹。寒中三阳。所患必冷。越婢汤。小续命汤主之。小续命煎汤成。旋入生姜自然汁最快。暑中三阳。所患必热。小续命汤去附子。减桂一半。大烦躁者。紫雪最良。大便秘者。脾约丸。神功丸。五柔丸。大三腕散。木瓜散主之。香港脚之疾。皆由气实而死。终无一人以服药致虚而殂者。头疼身热。肢节痛而脚屈弱者。是其人素有香港脚。此时发动也。脚肿者。槟榔散主之。香港脚方论。千金外台最详。此不复叙。大抵越婢汤。小续命汤。薏苡仁酒法。脾约丸。神功丸。皆要药也。仍针灸为佳。服补药与用汤淋洗者。皆医之大禁也。   方   槟榔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后香港脚上攻。心腹妨闷。坐卧不安。   槟榔羚羊角屑木香(各三分)郁李仁(半两汤浸去皮微炒)吴茱萸(一分汤浸七次焙干微炒)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   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鳖甲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后香港脚攻心闷乱。腹满如石。大小便涩。   鳖甲(三分涂醋炙微黄去裙)木通(三分锉)郁李仁(汤浸去皮尖微炒)赤茯苓(各一两)羚羊角屑槟榔〔各三两(分)〕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   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木香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后香港脚。心下痞坚。或时妨痛。不能下食。   木香鳖甲(涂醋炙微黄去裙)诃黎勒皮槟榔赤茯苓郁李仁(汤浸去皮尖微炒各三分)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沉香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后香港脚冲心。烦闷气促。脚膝酸疼。昏沉不利。   沉香(三分)赤芍药(一两)木通(三分锉)紫苏茎叶(一两半)槟榔(三分)吴茱萸(半两汤浸七次曝干微炒)川朴硝(一两)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   煎   半夏散   (出圣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