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321 页/共 3614 页

大青汤治劳复。   大青(四两)甘草(二两炙)阿胶(二两炒)香豉(二两)上切。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   去滓。温服一升。日五六。欲尽复作。常使有汤。渴便饮。无毒。除热。止吐下。伤寒一二日。上至十数日困笃。发汗热不解。吐下后热不除。止下痢甚良。先煮大青、甘草。取四升。   去滓。纳胶、豉。胶消尽便漉去。勿令豉坏。当预渍胶令释也。忌菘菜、海藻。   又方   取马粪烧。捣为散。冷酒服方寸匕。良。三炊顷便验。神良。   葵子汤治伤寒瘥后劳复。   葵子(二升)粱米(一升)上合煮作薄粥饮之。多多为佳。取汗立瘥。   大黄豉汤治伤寒已愈。食饮多劳复。   豉(五合)甘草(炙)桂心(各二两)大黄(四两)芒硝(半斤)上咀。   以水六升。   煮二升。去滓。先食。适寒温饮一升。日再服。忌海藻、菘菜、生葱等物。   栀子汤   (出肘后方)   治伤寒瘥以后。饮食劳复。   栀子(一十四枚)豉(一升)桂心麻黄大黄(各二两)上咀。以水七升。   先煮麻黄掠去沫。纳余药。更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当小汗及下利。忌生葱。一方无桂心。   治伤寒已愈。食饮多。复发者方。   豉(五合绵裹)甘草(二两炙)大黄(四两)芒硝(半两)上切。以水九升。   煮取三升。   去滓。温饮一升。日再。忌菘菜、海藻等物。   白芷散治伤寒瘥后。令不复。   白芷(十二分)白术(十分)防风(八分)栝蒌(五分)桔梗(四分)细辛〔五(三)分〕附子(二分炮去皮)干姜〔三(二)分〕桂心(二分)上为散。用粳米粥清调服一钱匕。食已服二钱。小儿服一钱。常以鸡子作羹吃。及粳米饭多少与病患食之。亦未必常鸡子羹粳米饭。如服药讫。即扶起令缓步行走。仍梳头洗手面。食辄服之。劳行如前。则不复发。   浩云数用佳。范汪同。忌猪肉、桃、李、雀肉、胡荽、葱、蒜、青鱼、生葱、生菜。一方有人参三分。   栀子豆豉汤   (出德生堂方)   治伤寒六七日后胁腹疼、大便结。因酒食所伤。发   热发渴。   枳实山栀子(各一钱)浓朴(二钱)大黄(另研)豆豉(各三钱)上咀。   如法修制。分作二服。每服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一大盏。却下大黄再煎。去滓。温服。   治伤寒后饮食劳复   (出本草方)用故木砧上垢。及病患脚下土如钱许。男病左。女病右。和砧上垢及鼠头一枚。无即以鼠粪三七粒。煮服之。神效。   治伤寒后饮食劳复   用寒食饭烧为灰。作末调服之。   卷一百四十六 伤寒门   伤寒后阴阳易(附论)   夫凡伤寒大病之后。气血未复。若房事太早。不特令病患劳复。因尔染易。男病传女。   女病传男。犹转易然。故名曰阴阳易。其状身热冲胸。头重不能举。目眯。四肢拘急。若小腹急痛。力弱着床不能转侧。举动凭人。若不即治则死。或经岁月。渐至羸困亦死。又云。   伤寒阴阳易病者。是男子妇人伤寒病新瘥。未平复。而与之交接得病者。名为阴阳易也。其男子病新瘥。未平复而妇人与之交接得病者。名阳易。其妇人得病新瘥。未平复而男子与之交接得病者。名阴易。若二男二女并不相易。所以呼为易者。阴阳感动。其毒度着于人如换易也。其病之状。身体重。小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能举。眼内生花。   四肢拘急。小腹痛。手足拳。皆即死。其亦有不即死者。病苦小腹里急。热上冲胸。头重不能举。百节解离。经脉缓弱。血气空虚。骨髓枯竭。便嘘嘘吸吸气力转少。着床不能动摇。   起止仰人。或引岁月方死。   诗曰。阳易阴根肿痛深。腹连腰胯痛为阴。温家脉躁重生热。阴与阳交汗莫禁。   男子阳易。妇人阴易。病新瘥而动淫欲也。一名女劳复。感于情者亦然。其候身重气乏。   小腹绞痛。头不能举。足不能立。四肢拘急。百节离散。眼中生花。热上冲胸。在男子则阴肿入里。腹内攻痛。在妇人则里急腰肿。引腹俱疼。若手足拳挛。其脉离经者不可活。荣卫虚。精髓竭。翕翕少气。着床不能动摇者。引岁月死。吁。外感六气。内伤七情。其为害若是欤。损脉离经。一呼一至。是为不足。至脉离经。一呼三至。是为有余。烧散。鼠粪汤。竹茹汤。干姜汤。青竹茹汤。当归白术汤。以意择用。阴阳交者。温病不得发汗。若汗之复生大热。狂言不食。其脉躁疾是也。大抵不治。若脉浮数。则表证犹在。可再汗之。若脉沉实。或狂语。则为胃实阳盛。又当下之。再发汗后热者通用此例用桂枝汤。再下用承气汤。   方   葛根散   (一名七味葱白汤出永类钤方)   治伤寒瘥后阴阳易。劳复如初。   葛根(一两半细锉)生干地黄(一两半)麦门冬(去心一两)葱白〔三(二)茎〕豉(二合)劳水(五升此水以杓扬之一千遍名曰劳水)生姜(一两)上细锉和匀。每服半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