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318 页/共 3614 页

(出圣惠方)   治伤寒后香港脚肿满不消。   蓖麻叶枸杞根葡萄蔓(各一两)蒴枝(七两锉)羌活(一两)本(一两)吴茱萸(半两)杏仁(半两)椒(一合)青盐(一两)上细锉。分为二剂。每剂用水二斗。入连须   槟榔散治伤寒后香港脚攻心闷绝。   槟榔(锉)木香(各一两)郁李仁(微炒去皮)桂(去粗皮各三分)吴茱萸(汤洗三次焙干炒半两)赤茯苓(去黑皮)牛膝(去苗酒浸焙各三分)上为细散。每服一钱半匕。   水煎。食前。煎桑白皮、木通汤调下。日二服。   陈橘皮散治伤寒后香港脚。胸中满腹闷。喘息促急。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三分)槟榔(锉一两)桂(去粗皮三分)牵牛子(微炒一两)上为细散。每服一(半)钱匕。食前。温酒调下。日二服。   茯苓汤治伤寒后香港脚攻心闷乱。腹满如石。小便赤涩。   赤茯苓(去黑皮一两)鳖甲(醋炙去裙)郁李仁(微炒去皮)木通(锉各三分)上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   半夏汤治伤寒后香港脚。心烦满闷。不下饮食。呕逆多痰。   半夏(汤洗七次焙干)枳壳(去瓤麸炒)茯苓(去黑皮)前胡(去芦头)木通(锉各三分)上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一分。拍碎。同煎至半盏。去滓。食前温服。   赤小豆汤治伤寒后香港脚。膝肿满。气急。大便秘涩。   赤小豆(半合)桑根白皮(半两)紫苏茎叶(一两)槟榔(半两)上锉三味如麻豆大。   同赤小豆用水五盏。入生姜一分。拍碎。煎至二盏半。去滓。分两服。食前温服。   犀角散治伤寒后香港脚。两胫肿满。心下烦闷。   犀角(镑一两)槟榔(锉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三分)细辛(去苗叶半两)吴茱萸(汤洗三次焙干炒一分)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半匕。食前。生姜热酒调下。日二服。   吴茱萸散治伤寒后香港脚。心腹妨闷胀痛。坐卧不安。   吴茱萸(汤洗三次焙干炒一分)槟榔(锉)当归(切焙)木香郁李仁(微炒去皮各三分)上粗捣筛。每服三钱匕。用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   大戟丸治伤寒后香港脚攻心。腹胀硬。小便赤涩。   大戟(炒)芫花(醋炒令焦)苦葶苈(炒各半两)续随子(去皮炒)巴豆(去皮心压去油尽别净研各一分)上为细末。入巴豆和研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至五丸。   温米饮下。不计时候。   卷一百四十六 伤寒门   伤寒后劳复(附论)   夫伤寒劳复何以明之。劳为劳动之劳。复为再发也。是伤寒瘥后。因劳动再发者是也。   伤寒新瘥后。血气未平。余热未尽。劳动则真气亏。而邪热还经络。遂致复发也。此有二种。   一者因劳动外伤。二者因饮食内伤。其劳动外伤者。非止强力摇体持重行远之劳。至于梳头洗面则动气。忧悲思虑则劳神。皆能复也。况其过用饮食者乎。其饮食内伤者。为多食则遗。   食肉则复者也。内经曰。热病已愈。而时有遗者何也。以热甚而强食之。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留搏。两阳相合。故有所遗。经曰。大病已瘥。尚微烦。设不了了者。以新虚不胜谷气。故令微烦。损谷则愈。夫伤寒邪气之传。自表至里。有次第焉。发汗吐下。自轻至重。有等差焉。又其劳复则不然。见其邪气之复来也。必迎夺之。不待其传也。经曰。大病瘥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若有宿食者。加大黄。黄帝曰。热病已愈。时有所遗者何也。岐伯曰。诸遗者。热甚而强食。故有所遗也。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谷食相搏。两热相合。故有所遗也。帝曰善。治遗奈何。岐伯曰。视其虚实。调其逆从。可使必已。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且枳实栀子豉汤则吐之。岂待虚烦懊之证。加大黄则下之。岂待腹满谵语之后。经曰。伤寒瘥后。更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脉浮以汗解之。   脉沉实者下之。亦是使便要析其邪也。盖伤寒之邪自外入也。劳复之邪自内发也。发汗吐下随宜用焉。呜呼。劳复也。诸劳皆可及。御内则死矣。若男女相易。则为阴阳易。其不易自病者。谓之女劳复。以其内损真气。外动邪热。真虚邪盛。则不可治矣。昔督邮顾子献。不以华敷之诊为信。临死致有出舌数寸之验。由此观之。岂不与后人为鉴诫。仲景云。伤寒瘥以后。更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宜柴胡桂枝汤。脉实者。以下解之。   宜大柴胡汤。又大病瘥后。劳复者。枳实栀子汤主之。千金治劳复起死人参麦门冬汤。又有食复者。大病新瘥。脾胃尚弱。谷气未复。强食过多。停积不化。因尔发热。名曰食复。大抵新病瘥。多因伤食便作痞满。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等证。可与生姜泻心汤。仲景于枳实栀子汤证云。若有宿食。内加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服之愈。广济疗患劳复雄鼠粪汤。许仁则七味葱白汤。皆可选用之。饮酒劳复者。极阴变阳。寒盛生热。古人以伤寒为大病。大病之后。不可与酒。劳复发热。食复发热。饮酒致剧。其热尤甚。伤寒已得汗解。因饮酒复剧。烦闷。口燥干呕。呻吟妄语。不得睡。黄连解毒汤。龙胆草煎汤。或橘皮为佐。汗下后有热。劳食复者。大汗则损气。损气则阳微。脉虚而恶寒。大下则伤血。伤血则阴弱。脉涩而发热。误汗误下。亦犹是耳。且阴以阳为主。阳以阴为根。血。阴也。气。阳也。血非气使不能自行令也。下之亡阳。是阳不主阴矣。阴无所主而寒气搏之。所以脉涩。寒极血虚。   所以发热。方药之剂其可轻乎。汗后阳微而恶寒。可与四逆汤。或用甘草芍药附子汤。下后阴弱而发热。是为内热。可与葶苈苦酒汤。瘥后劳复发热。小柴胡汤。枳实栀子汤。鼠粪汤。即雄鼠粪两头尖者。若脉浮则汗之。用麻黄汤。葱白汤。脉实则下之。用承气汤。大柴胡汤。证治论。瘥后余热不退。用柴胡桂枝汤。下利腹鸣痞满者。生姜泻心汤。小便不利。   麦门冬汤。交接劳复。外肾肿。腹中绞痛。橘皮汤劳役心力复热。用枳实栀子汤。小柴胡汤。瘥后食复发热。枳实栀子汤加大黄。粥饭伤饱。或食肉。或饼脯硬物不消。皆复热也。   伤食必有痞满。嗳气吞酸。腹鸣下利等证。可与生姜泻心汤。下后身热。而心中结痛者。栀子汤。   方   大青散治伤寒后劳复。壮热。肢节不利。   大青(二两)甘草(炙微赤锉)阿胶(杵碎炒令黄燥)白术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各一两)豉(三两)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温服。   柴胡散治伤寒后劳复。体热鼻衄。宜服。解肌退热。   柴胡(三分去苗)木香茯神赤芍药葛根甘草(炙微赤锉)犀角屑生干地黄黄芩(各半两)石膏(一两)麻黄(去根节三分)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   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栀子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新瘥后。因食早起动多劳复。   栀子仁桂心麻黄(去根节)川大黄(锉碎微炒)甘草(炙微赤锉各一两)豉(二两)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栀子石膏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新瘥后起早。饮食过度劳复。   栀子仁(一两)石膏(三两)雄鼠粪(三七枚)豉(二两)川大黄(三两锉碎微炒)枳壳〔二(一)两麸炒微黄去瓤〕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枳实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大病已解。劳复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