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257 页/共 3614 页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痞满。心腹妨闷。不能食。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浓朴(去粗皮姜汁炙)白术槟榔(锉各二两)半夏(汤浸七次炒令干)人参(各一两)上粗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一分。拍碎。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茯苓前胡汤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心中痞满。结气不散。
赤茯苓(去黑皮一两)前胡(去芦头三分)枳实(锉麸炒)木香杏仁(汤浸去双仁炒各半两)甘草(炙一分)上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生姜半分。拍碎。同煎六分。
去滓。温服。
异效丸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四五日大下后。心中痞满。气息喘逆欲绝。
人参白术甘草(炙锉)枳壳(去瓤麸炒)赤茯苓(去黑皮)木香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半两)干姜(炮三分)上粗捣罗为末。炼蜜和。更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每服空心米饮下二十丸。晚再服。加至三十丸。
沉香汤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虚痞。气逆呕吐。
沉香(锉一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瓤)胡椒香子(炒)楝实(锉炒)荜澄茄(炒各半两)上粗捣。每服二钱。水半盏。酒半盏。葱白一握。同煎至半盏。去滓。温服。
豆蔻汤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发汗。胃气不和。心下结痞。噫气食臭。胁下气
满。虚鸣下利草豆蔻(去皮)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一两重)枳壳(去瓤麸炒半两)半夏(汤浸七次炒)干姜(炮)甘草(炙锉)人参(各三分)上粗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拍碎。枣三枚。擘破。同煎七分。去滓。温服。
一方
(出肘后方)
治胸胁痞满。心寒气急喘急。
人参白术(各一分)枳实(二两)干姜(一两)上捣蜜和丸。一服一枝。若嗽。
加栝蒌二两。吐加牡蛎一两。日夜五七丸服。不愈更服。
枳壳汤
(一名桔梗枳壳汤出活人书)
治伤寒痞气胸满欲死者。出东坡家藏方。
枳壳(一作枳实)桔梗(各一两)上咀。水一升半。煎一半。去滓。分作二服。
伤寒下早。则气上膨胸。谓之结胸。更多用巴豆、粉霜、腻粉。十死七八。此盖泻其下焦。下焦虚。则气愈见上攻胸膈。多致不救。凡胸膈病。可泻膈。若按之坚硬而痛。此是结胸。如胸有水。须用大黄甘遂辈下之。陷胸丸之类是也。若按之不甚硬。亦不甚痛。此名痞。
气上虚。气热膨胀。只可用黄芩、大黄、黄连之类化之。尝有患胸胀已危。因作结胸痞气。
治皆不瘥。史大夫以此汤饮之。下黄水一升许遂瘥。予得此法。用之如神。若是痞气。莫不应手而消。凡伤寒胸胀。勿问结胸痞气。但先服此药。若不瘥。然后别下药。录此汤。行气下膈耳。无他损。又西晋崔勋方。得伤寒或下或不下。心中结满。胸膈痞寒。气急厥逆欲绝。
心胸高起。手不得近。二三日辄死。用泻心大小陷胸汤。皆不瘥。当是下后虚逆气已不理。
而毒复上攻。气毒相搏。结于胸中。气毒相激。故到此病。若疗之。当用加减理中丸。先理其气。次疗诸疾。
加减理中丸
(出活人书)
治寒实结胸。及伤寒诸吐利后。胸痞欲绝。膈高起急
痛。手不得人参白术甘草(各二两)干姜(一两半)枳实(炮一两)茯苓(二两)上俱研末。蜜丸弹子大。一丸不效。再服。予时用此。神速。下喉。气即相接续。后与之不过五六弹丸。胸中豁然矣。用药之速。未尝见此。渴者。加栝蒌二两。下利者。加牡蛎二两。又炒。
此予屡试之效。其功神速。今以此丸与枳实汤兼服。无不验。所谓枳实。只是枳壳。古人谓之枳实。后人方别出枳壳。东坡先生以秘方广传。又每有论述。教人济活。存心仁矣。
浓朴汤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汗后。腹胁胀满。食少呕逆。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令紫三分)桂(去粗皮)诃黎勒(炮去核)人参陈橘皮(汤浸去白焙)赤茯苓(去黑皮)丁香(各半两)甘草(炙锉一分)上捣筛。每服三钱。
水一盏。
入生姜半分。拍碎。枣三枚。擘破。同煎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附子汤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因下后。脾胃虚冷。腹胁胀满。
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赤茯苓赤芍药人参(去芦头)白术桂心(各半两)上捣筛为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茯苓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