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256 页/共 3614 页

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柴胡汤   (出圣惠方)   治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腹痞坚。痰逆不止。宜服。   柴胡(一两半去苗)枳实(半两麸炒微黄)黄芩(半两)赤芍药半夏(各三分汤浸七次去滑)上捣筛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   (出金匮方)   治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   盘。   桂枝生姜甘草麻黄细辛(各二两)大枣(十二枚)附子(一枚炒)上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枳术汤   (出金匮方)   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名曰气分。   枳实(七枚)白术(二两)上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即当散也。   导饮丸治伤寒心下痞硬痛。噫气不转。腹与右胁满痛者。   木香茴香槟榔青皮橘皮(各一两)黑牵牛甘遂大戟(各二两)干姜(一两)上捣筛。炼蜜和桐子大。饮服三粒。或五粒。   桔梗半夏汤治伤寒冷热不和。心腹痞满。时发疼痛。下气消痞。   桔梗(锉炒一两)半夏(姜汁制切焙)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一两)上粗捣筛。   每服四钱。盐水一中盏。生姜三片。同煎七分。去滓。热服之。一方有枳实半两。   半夏泻心汤治伤寒心下痞。但满不痛者。   (一名泻心汤)半夏(汤浸七次焙干一两)黄芩(去黑心三分)干姜(炮三分)黄连(去须炒半两)人参(三分)甘草(炙锉半两)上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五分。枣三枚。   擘破。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或伤寒中风。医反下之。下利十数行。谷不化。腹中泻。心下痞硬。干呕心烦者。加甘草半两。人参一两。名甘草泻心汤。或汗出解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噎。食臭。胁下水泻不痢者。加生姜一两。或干姜半两。余如正方。名生姜泻心汤。一方治痰热。心胸烦痞。半夏丸。酒蒸黄连丸合和。每服三十五丸。米饮下。   甘草泻心汤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   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卧。医见心下痞闷。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   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   甘草(炙四两)黄芩(去黑心)干姜(炮各三分)半夏(汤浸七次二两半)黄连(去须一两半)上细锉如麻豆大。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入大枣三枚擘。煎七分。去滓。温服。   日三。   大腹散治伤寒后。气结不散。胸中痞满。欲成结胸。   大腹皮(并子锉)前胡(去芦头)木通(锉各一两)赤茯苓(去黑皮一两)枳实(锉麸炒一两半)桂(去粗皮)半夏(汤浸七次炒三分)上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   入   苏橘汤治伤寒胸中痞满。心腹气滞。不思饮食。   紫苏茎(锉一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二两)赤茯苓(去黑皮一两半)大腹皮(锉)旋复花(各一两)半夏(汤浸七次焙半两)上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一分。拍碎。枣二枚。擘破。同煎七分。去滓。温服。   陈橘皮汤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胸中痞满。心腹冷痛。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一两)桂(去粗皮半两)半夏(汤洗七次炒干三分)吴茱萸(汤洗焙炒一分)上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一分。拍碎。同煎七分。去滓。   温服。   半夏汤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痞满。呕哕。心下悸。不能食。   半夏(汤浸七次焙令干)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白术(各三分)枳壳(去瓤麸炒半两)上粗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一分。拍碎。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茯苓汤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心下痞满。小便不利。   茯苓(去黑皮)白芍药瞿麦穗(各一两)白术(半两炒)上粗捣筛。每服五钱。   水一盏半。入葱白五寸。生姜一分。拍碎。同煎七分。去滓。食温服。   又方治伤寒痞满。滞气不散。似物噎塞。   赤茯苓(去黑皮)枳实(细锉麸炒)桂(去粗皮)人参桑根白皮(锉)大腹皮(并子各二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甘草(炙锉)木香(各半两)上粗捣筛。每服五钱。   水一盏半。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消痞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