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248 页/共 3614 页

龙胆散治伤寒心脾热。多干舌肿。口内生疮。   龙胆(去芦头)麦门冬(去心焙)知母人参(去芦头)柴胡(去苗各半两)甘草(一分锉)上为细末。不计时候。磨犀角。温水调下二钱。   升麻散治伤寒喉中痛。舌根肿满。不能转动。此谓心脾热毒。宜先用针当舌中针   入五分川升麻车前子川大黄(锉碎微炒)甘草(生用各半两)生干地黄(三两)川朴硝(三分)上为粗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升麻汤治伤寒热病。咽喉壅塞。连舌根痛。及干呕头痛。不下食。   升麻麦门冬(去心焙)石膏(碎各一两)木通(锉)黄柏(去粗皮锉)青竹茹(各半两)玄参前胡(去芦头各三分)朴硝(三两)上粗捣筛。每服五钱。用水一盏。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日再。   干地黄汤治伤寒心脾虚热。喉中有疮。连舌根肿。涕唾。不下食。   生干地黄(焙三两)青竹茹鸡苏赤茯苓(去黑皮各一两)麦门冬(去心焙一两半)玄参(五分)上粗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日再。   犀角汤治伤寒脾肺虚热。毒瓦斯壅塞。咽喉连舌根。肿满疼痛。   犀角(镑屑)当归(切焙)白芷(各一两)升麻甘草(炙锉)射干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各半两)上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   马蔺根汤治伤寒咽喉闭塞。连舌肿疼。小便赤沥。   马蔺根升麻(各一两)瞿麦射干(各三分)犀角屑木通(锉各半两)玄参(一两)上   木通汤治伤寒热病。咽喉闭塞。连舌根肿疼。热毒瓦斯聚于心胸。   木通(锉)络石(碎)朴硝(各一两)升麻犀角屑山栀子仁青竹茹(各半两)射干(半分)桔梗(炒)芍药玄参(各三分)上粗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   治伤寒上焦虚热。毒瓦斯壅塞。咽喉连舌肿痛方。   玄参射干当归(切培各一两)上捣罗为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半盏。不去滓。食后温服。日再服。   治伤寒舌肿。口内生疮。此是心脾积热。上冲所致。汤方。   大青升麻大黄(锉炒各半两)黄连(去须一分)上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大盏。   煎至   治伤寒舌出寸长。连日不收。名应手方。   上用梅花片脑为末。掺舌上。随手而收。用五钱重。   地黄煎治伤寒心脾有热。舌本肿痛。   卷一百三十九 伤寒门   伤寒咳嗽(附论)   夫伤寒咳者。盖咳。声咳之咳。俗谓之嗽者是也。肺主气。形寒饮冷则伤肺。使气上而不下。逆而不收。冲击膈咽。令喉中淫淫如痒。习习如梗。是令咳也。甚者续续不已。连连不止。坐卧不安。语言不竟。动引百骸。声闻四近矣。咳之由来。有肺寒而咳者。有停饮而咳者。有邪气在半表半里而咳者。虽同曰咳。而治各不同也。内经曰。肺之令人咳何也。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以从其合。则肺寒。饮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肺寒则内外合邪因而客之。则为咳嗽者。是肺寒而咳也。伤寒表而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小青龙汤主之。少阴病。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   其人或咳者。真武汤加五味子、细辛、干姜主之。二者。是停饮而咳者也。虽皆为水饮所作。   而小青龙汤所主。为水饮与表寒相合而咳者。真武汤所主。为水饮与里寒相合而咳者。不可不知也。伤寒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咳者。小柴胡汤。   去人参、大枣、生姜。加干姜、五味子主之。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者。四逆散。加干姜、五味子主之。二者。是邪气自表传里而咳者。虽皆为气传里。而小柴胡汤所主。为阳邪传里动肺而咳者。四逆散所主。为阴邪传里动肺而咳者。又不可不知也。表寒也。里寒也。KT水饮则必动肺。以形寒饮冷则伤肺故也。阳邪也。阴邪也。自表传里。则必动肺。以脏真高于肺故也。咳为肺疾。治之必发散而可矣。而又有不可发汗者。经曰。咳而小便利者。不可发汗。发汗。则四肢厥逆冷。又曰。咳而发汗。倦而苦满。腹中复坚。兹虽逆也。又脉散者。为心火刑于肺金。鬼贼相刑。必死。临病之侧。可察之。   歌曰。嗽家呕喘属膀胱。寒热毒坚值少阳。若是少阴数下利。四肢沉重更清凉。   肺主气。气逆而不下。则嗽。热邪乘之。气则燥郁。寒邪乘之。气则冷滞。水饮乘之。   又与气博。热寒水饮。皆生痰壅嗽之所从始乎。阴阳治法。有本条。其间水嗽三证。不可无辨。小青龙汤。太阳之表水也。十枣汤。太阳之里水也。真武汤。阴证之水气也。常须知之。   虽然。古人宜药。对一病所主安在哉。曰。水与表寒也。令而嗽。则小青龙汗之。水与表寒相合而嗽。则真武汤温之。里癖合水。动肺为嗽焉。十枣所以下也。太阳病。身热喘。心下怔忪。干呕。微利。此水气在里。小青龙。小便不利。小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发热恶寒。身体痛者。只根据本方。若身凉咳嗽。干呕。微利。心下痞满。引胁疼痛。为里有水。十枣汤。少阳病。寒热往来。胸胁硬满而痛嗽。小柴胡汤。或利。去人参生姜枣。加五味子干姜。少阴病。水气咳嗽。四肢痛重。腹。小便不利。下利。或呕。真武汤。加五味子干姜细辛。少阴咳而四逆。或腹痛。或泄利。或悸。四逆散。加五味子干姜。少阴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下利。猪苓汤。热嗽。金沸草散。或唾脓血。小柴胡汤。加黄芩生姜煎汤。咳嗽头痛。不恶寒。身大热。若脐腹亦有热而作痛者。须下之。大柴胡汤。张氏曰。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可大承气汤。又曰。腹中满痛。此为实。大柴胡下之。咳嗽中满而呕。用大半夏汤解利以后。胃寒不食。则理中汤。加橘皮半夏茯苓细辛五味子。痰多二陈汤。加细辛五味。治嗽通用大橘皮汤。下利六七日。咳呕渴。心烦不得眠。猪苓汤。表未解。心下有水。干呕发热而嗽。小青龙汤。小便不利。小腹满者。青龙汤。去麻黄。加茯苓也。   方   射干散治伤寒咳嗽气促。喉喘干嗽无痰。喉中如梗者。   射干麻黄(去根节)麦门冬(去心)赤茯苓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各一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贝母(煨令微黄各三分)百合(二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粗捣筛。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柴胡汤治伤寒咳嗽。烦热。四肢骨节头目疼痛。   柴胡(一两半去苗)贝母(煨微黄)葛根(锉)赤芍药黄芩栀子仁(各一两)石膏(二两)知母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各三分)上粗捣筛。每服四钱。水一中盏。   入   陈橘皮散   (出活人书)   治春冬伤寒。秋夏冷温咳嗽。喉中鸣声。上气不得下。   头痛方。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紫菀(去苗土)麻黄(去根节)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微黄)当归桂心甘草(炙微赤锉)黄芩(各半两)上八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不瘥重合之。忌海藻、菘菜、生葱。一方。用姜半分同煎。   杏仁汤治伤寒肺壅。咳嗽上气。咽喉气逆。或恶寒。鼻中清水出者。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半两)紫菀(去苗土)黄芩(去黑心)当归(切焙)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半两)木香(一分)大黄(炒一两半)甘草(炙锉)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桂(去粗皮各半两)上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又方   (出杨子建护命方)   治伤寒壮热。头及身痛。胸膈不利。咳嗽多痰。宜   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