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209 页/共 3614 页
(出神效方)牡蛎干姜(各等分)上为末。新水调涂手心。握外肾。汗出为度。
治阴毒伤寒
(出儒门事亲)用煮百合浓汁。服一升。良。
治阴毒伤寒
用乌药子一合。炒令黑烟起。投于水中。煎取三五沸。服一大盏。候汗出回阳。立瘥。
代灸阴脐膏
(出济生拔粹)
病者因饮酪水。及食生物。下利紫黑血十余行。脾
胃受寒温毒。与六神平胃散半两。加白术三钱。以利腰脐间血。一服愈。洁古云。烦满
囊缩。可灸阳陵泉。在膝下一寸。外廉是也。阴病在内。活人定以返阳丹。当归四逆
汤。及加吴茱萸生姜汤。又以脐下一寸。灸之。及以脐下各四边一寸。三处齐灸之。极
则二寸石门。急灸之。仍与前附子马蔺子蛇床子吴茱萸肉桂木香上各等分。为细末。可用白面一匙。药末一匙。或用各半匙。生姜自然汁。煨成膏。摊纸上。圆三寸许。贴脐下关元气海。自晚至晓。火力可代灸百壮。腰痛亦用贴之。
破阴丹治顷年乡人李信道得疾。六脉沉不见。深按至骨。则弱紧有力。头疼。身
温烦躁。指末手背冷。中满恶心。更两医矣。医者不知。止供调气药。予因诊视曰。此
阴中伏阳也。仲景法中无此证。世人患此者。若用热药以助之。则为阴邪隔绝。不能导
引真阳。反生客热。用冷药。则所伏真火。愈见消铄。须用破散阴邪。导达真火之药。
使火升水降。然后得汗而解。予授此药二百粒。作一服。冷盐汤下。不半时。烦躁狂
热。手足燥扰。其家大惊。予曰。俗所谓换阳也。须臾稍定。略睡。已中汗。自昏达旦
方止。身凉而病除。
硫黄水银(各一两)陈皮青皮(去白各半两末)上先将硫黄铫子内熔。次下水银。
用铁杖子打匀。令无星。倾入黑茶盏内。研细。入二味匀研。同浓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如烦躁。冷盐汤下。阴证。冷艾汤下。
霹雳散
(出济生拔粹方)
治阴胜隔阳伤寒。其人必躁热。而不欲饮水者是。
用附子一枚。烧为灰。存性。为末。蜜水调下。为一服而愈。此逼散寒气。然后热气上行。而汗出乃愈。
又方
(出肘后方)
治阴毒伤寒。口鼻冷者。干姜、桂各一分。温酒三合。服之
当大热。瘥。凡阴阳二毒。不但初得便尔。或一二日变作者。皆以冷药治之。得此病多
死。治热病不解而下痢。困笃欲死者。服此大青汤方。
大青(四两)甘草(三两)胶(二两)豉(八合)赤石脂(三两)上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尽。更作。日夜两剂。愈。
又方
(出肘后方)用栀子十四枚。薤白一把。水五升。煮取三升半。分为三服。
又方
(出肘后方)用龙骨半斤。捣碎。以水一斗。煮取五升。使极冷。稍稍饮。至得汗。即愈矣。
又方
(出肘后方)用黄连二两。熟艾如鸭卵大。以水二升。煮取一升。顿服。立止。天行诸痢。悉主之。
又方
(出肘后方)
天行诸痢。悉主之。
黄连(三两)黄柏当归龙骨(各二两)上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入蜜七合。
又火煎。取一升半。分为三服。效。
又方治阴毒伤寒。及重感冒。风寒头痛。拘急。
用口嚼生姜一大块。用二三钱。热酒调服一大盏。涎吐汗出。即愈。
又方治阴证
用黑豆一合。炒焦。酒浸。热饮一碗。豆不用。被盖汗出。愈。
老君神白散
(出余居士选奇方)
治伤寒阴证。
白术附子(各二两)桔梗细辛甘草(各一两)上为细末。白汤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