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210 页/共 3614 页
阴毒熏法
(出活人书)
治阴毒。逆冷囊缩者。
用大豆三升。炒令极热。先以净盆桶内。置热醋三升。旋扶病患坐桶上。熏少时。却以热豆倾桶中熏之。有顷囊下。却以阴证药服之。
回阳丹
(出卫生宝鉴)
治阴毒伤寒。手足厥冷。
牡蛎(烧)不灰木(烧)良姜(切炒)川乌头(炮)白芍药(各二钱)麝香(少许)上为细末。每用一钱。男病。女唾津调涂外肾。女病。男唾津调涂乳上。
手阳丹
(出卫生宝鉴)
治阴毒伤寒。手足厥冷。指甲青色。体冷。脉沉细而
微。神效。
上用憨葱四五枝。陈蜂窠四五个。烧存性。为细末。用憨葱捣如泥。丸如桐子大。手心内握定。用手帕紧系定。须臾汗出。以绵被覆盖。如手心热甚。休教解开。如服药时。先服升麻汤五钱。出子连须葱三枝。生姜五片。水二大盏。去滓。温服。以被覆之。汗出。愈。
海藏已寒丸
(出济生拔粹方)
治阴证服四逆。背胸中发躁而烦渴者。或数日大
便秘。小便涩肉桂茯苓(各五钱)良姜乌头(炮各七钱)附子(炮)干姜(炮)芍药茴香(炒各一两)上为细末。糊为丸。桐子大。温酒下。空腹食前。五七十丸。八九十丸亦得。酒醋为糊俱可。
麻黄升麻汤
(出济生拔粹方)
治伤寒阴结。不大便六七日。大下之。结去脉当
浮。则愈。反寸脉沉而迟。手足厥冷。寸脉沉而迟者。少阴本脉。故主咽喉不利。唾脓
血。四肢厥者。为厥阴。利不止。为太阴。为难治。温之则咽中痛。不可温也。
麻黄〔二(半)两〕升麻当归(各一两一分)知母(三分)麦门冬(一分去心)黄芩(三分)干姜芍药桔梗石膏茯苓甘草白术(各一分)上咀。每服五钱。
水煎。
相次一服。汗出止。
一法
(出济生拔粹方)
治阴诸证。药不效。并汤水不下。身冷。脉绝气息。不
知人。
丁香荜茇干姜牡蛎(各等分烧粉)用手心中。以唾津调如泥。以手掩其阴。至暖汗出为度。
温内玉抱肚
(出卫生宝鉴方)
治阴毒伤寒。
川乌细辛良姜天仙子肉桂牡蛎胡椒干姜(各等分)上为细末。醋糊调。
涂脐下。以绵覆之。
破棺丹
(出华佗中藏经方)
治厥阴面目俱青。心下硬。四肢冷。脉细而欲绝。
硫黄(一两酒煮三日)朱砂(一两研)上为末。酒糊丸。鸡头大。入室中勿令人知。同病患掘一坑。深一尺。入粟秆火。烧坑子极热。醋五升。沃令气出。衣被铺坑。以酒化一丸服之。后令病患坑上卧。少时汗出。愈。
治伤寒阴证脱阳。或因大吐大泻之后。四肢逆冷。元气不接。不醒人事。或伤寒新
瘥。惧与妇人交。其证小腹紧痛。外肾搐缩。面黑气喘。冷汗自出。亦是脱阳证。须臾
不治。即不救葱白(炒令热熨脐下次用)附子白术(半两)干姜(半两)木香(一钱)上锉碎。用水两碗。煎至八分。去滓。放冷。灌与服。须臾又进一服两服。滓再作一服。如无前件药。
只用单方。用桂皮二两。好酒二升。煎至一升。候温。分作二服。灌与。如无桂皮。只用连须葱白三七茎。细锉。就砂盆中研细。用酒五升。煮至二升。分作三服。灌。阳气即回。先更用炒盐。熨脐下气海之所。勿令气冷为妙。
治阴毒伤寒。烦躁迷闷。不治误人。急者。
(出本草)用大附子一个。可半两者。立劈作四片。生姜一大块。立劈作五片。如中指长。糯米一撮。三味。以水一升。煎取六合。去滓。如人体温。顿服。浓衣覆之。或汗出。或不出。候心神定。即别服水解散。太白通关散之类。不得与冷水。如渴。更将滓煎与服。今人多用。
有效。故详着之。
卷一百三十五 伤寒门
阳毒(附论)
夫阳气独盛。阴气暴衰。阴为阳所胜。内外皆阳。故为阳毒伤寒。有初得病。便成阳毒者。有服汤药。经五六日以上不瘥。变成阳毒者。以病本属阳。或以火劫发其汗。或因灸KT。阳气转盛。阴气内消所致。其候面赤。发躁狂走。妄言。发斑如锦纹。咽喉疼痛。涕唾脓血。或下利黄赤。其脉洪实滑促是也。
歌括。阳毒已深脉洪大。内外结热舌焦黑。鼻中如烟煤。宜用水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