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113 页/共 3614 页
湿己一身尽痛不能移。发热日晡所剧时。此是风湿脉沉细。麻黄薏杏甘草医。
三证甲太阳身热恶寒时。汗出还教渴不支。此因中热名为。人参白虎用之宜。
乙太阳发热脉微弱。身痛而重最难当。此由夏月伤冷水。五苓瓜蒂并称良。
丙发热恶寒身重痛。脉来迟芤细而弦。洒然毛耸小便后。手足逆冷自生寒。小有劳时身
太阳脉病证治法上
十六证日甲阳浮阴弱卫中强。身热还教汗不藏。啬啬恶寒翕翕热。鼻鸣干呕桂枝汤。
日乙太阳头痛热烘烘。汗出之时又恶风。营卫调和邪亦解。桂枝汤里有奇功。
日丙太阳为病项背强。汗出之时又恶风。桂枝葛根汤可主。祛风和表亦为功。
日丁太阳之病本属表。误下还令气上冲。可与桂枝汤解外。里虚须更变而通。
日戊太阳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不解相将成坏证。桂枝不中再思寻。
日己桂枝本为解肌药。酒客不喜桂枝汤。喘家却须加朴杏。吐者服之脓血伤。
日庚发汗之余漏不干。小便涩闭屈伸难。桂枝附子汤煎疗。敛液回阳病即安。
日辛下之脉促胸间满。煎与桂枝去芍餐。此是阳虚寒渐入。散邪通气始能安。
日壬太阳脉促客邪干。下后阳虚更恶寒。桂枝汤中除芍药。却加附子一枚煎。
日癸发热恶寒脉更微。此时吐下汗皆非。有热无汗身应痒。桂枝麻黄各半宜。
月甲先服桂枝烦不解。风池风府刺之安。太阳经病风邪泄。再与桂枝愈弗难。
月乙桂枝服后形如疟。大汗之余脉更洪。桂枝二与麻黄一。解散寒邪营卫通。
月丙桂枝汗后更烦渴。脉大而洪亦可危。散热生津和表里。人参白虎疗之宜。
月丁发热恶寒太阳病。热多寒少脉尤微。此证无阳何可汗。桂枝越婢按方施。
月戊头项强痛身发热。虽经汗下邪又结。心下满痛兼停饮。桂枝去桂加苓术。
月己脉浮自汗小便数。筋急心烦虚证多。反与桂枝攻其表。得之便厥可如何。烦躁咽干并气用
太阳脉病证治法中
六十六证贪甲太阳中风项背强。无汗恶风KTKT摇。解表葛根汤可治。微汗之时病即消。
贪乙太阳阳明合病攻。里虚寒甚客胸中。阴性下行之自利。亦与葛根主治同。
贪丙太阳合病与阳明。有时但呕不下痢。邪气相干气不和。葛根汤加半夏治。
贪丁太阳病本桂枝证。医反下之利不止。喘而汗出兼脉促。葛根芩连汤主此。
贪戊无汗而喘复恶风。痛连骨节及腰中。寒则伤营宜发汗。速用麻黄大剂攻。
贪己太阳合病与阳明。喘而胸满气难平。此非里实不可下。麻黄解表效偏灵。
贪庚十日以外脉浮细。嗜卧之时病渐降。胸满胁痛柴胡服。但浮不细与麻黄。
贪辛发热恶寒脉浮紧。身疼不汗燥而烦。大青龙汤饵之愈。一服汗者止后煎。
贪壬脉浮而缓身不痛。身重乍轻兼中风。更无发厥吐利证。妙者青龙大剂攻。
贪癸表未解时水气停。呕而发热咳声声。水寒相搏因伤肺。小青龙剂疗之平。
巨甲加减小青龙利减麻黄休发汗。芫花逐水善调停。渴者而烦除半夏。却入栝蒌津液生噎者去麻加附子。小便不利用茯苓。喘满麻黄亦不用。杏子仁添补肺经。此是小青加减法。
巨乙卫强营弱证如何。脉弱而浮表未和。纵日久时须汗解。桂枝汤剂疗其。
巨丙太阳未解下之早。微喘应知气不舒。可与桂枝汤解表。更加朴杏逆方除。
巨丁表邪未解汗偏宜。误下须知是逆施。欲解肌时微发汗。妙剂还当用桂枝。
巨戊发汗不解复下之。脉浮反下亦非宜。初来本是柴胡证。今与桂枝且解肌。
巨己发热身疼汗又无。脉浮而紧表未除。服药微除还见衄。宜与麻黄汤剂扶。
巨庚脉浮而数法当汗。发热身疼属太阳。洒淅恶寒邪在表。麻黄汤剂用之良。
巨辛脉浮伤卫数伤营。营卫之邪表病明。速饵麻黄汤发汗。莫教深入别传经。
巨壬自汗之时营气和。风邪客卫汗尤多。桂枝与服风邪散。营卫和谐病得瘥。
巨癸中风脏亦无他证。时时发热汗尤多。里和表病汗之愈。宜与桂枝汤剂和。
禄甲伤寒在表脉紧浮。不发汗时致衄流。邪壅于经因迫血。麻黄汤剂疗之瘳。
禄乙伤寒不便六七日。有热头疼可下之。小便清时还发汗。头疼而衄桂枝宜。
禄丙发汗身凉为已解。却才半日又增烦。脉浮而数邪犹在。更用桂枝汤则安。
禄丁已经汗下犹烦躁。夜静昼烦表里虚。脉更沉微无大热。干姜附子最相须。
禄戊发汗之后身疼痛。脉沉迟者营血伤。可与桂枝汤作主。新加参芍与生姜。
禄己汗后不可用桂枝。汗出而喘表邪为。麻黄杏草石膏剂。以散其邪正合宜。
禄庚发汗过多心下悸。其人叉手自冒心。此是阳虚气不足。桂枝甘草剂宜斟。
禄辛汗后其人脐下悸。阴邪上逆作奔豚。茯甘桂枣汤煎疗。降肾滋脾效莫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