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087 页/共 3614 页
木香金铃散治暴热。心肺上喘不已。
大黄(半两)金铃子(三钱)木香(三钱)轻粉(少许)朴硝(二钱)上为末。柳白皮汤调
犀角散治五脏积热。
黄连大黄芍药犀角甘草(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
细丸治客热结塞不流利方。
大黄葶苈〔各三(二)钱(两)〕香豉〔二(三)合〕杏仁巴豆(各五分)上五味为末。
贯众散解一切诸热毒。或中食毒酒毒药毒等。并皆解之。
黄连贯众甘草(各三钱)骆驼峰(五钱)上为细末。每服三钱。冷水调下。
神芎丸治一切热证。常服治肾水真阴本虚。心火狂阳积甚。以致风热壅滞。头
目昏眩。肢体麻痹。皮肤瘙痒。筋脉拘倦。胸膈痞满。时或痛闷。或鼻窒鼽衄。口舌
生疮。咽喉不利,牙齿疳蚀。或遍身多生疮疥。或睡语咬惊惕虚汗。或健忘心忪。烦
躁多渴。或大小便涩滞。或烦热腹满。或酒过积毒。或劳役过度。中外一切劳损。神
狂气乱。心志不宁。口苦咽干。饮食减少。变生风热诸疾。虚羸困倦。或酒病瘦悴。
及老弱虚人尤宜服之。或脾肾阴虚。风热燥郁。色黑齿槁。身瘦耳焦。或热中烦满。
饥不欲食。或瘅成消中。善大黄黄芩〔各二两(钱)〕牵牛滑石(各四钱)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小豆大。
温水下悴老不伤须急至善服。
人经或平也。
用丸
大金花丸治中外诸热。寝汗切牙。睡语惊悸。溺血淋。咳血衄血。瘦弱头痛
。并骨蒸肺痿喘嗽。大便黄。米谷完出。一法去大黄。加栀子。名栀子金花丸。又名既
济解毒丸。
黄连黄柏黄芩大黄(各半两)上为末。滴水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二十丸。新汲水下
四生丸治一切热疾。常服润肌肤耐老。诸热证皆可服。
大黄牵牛皂角(各二两)朴硝(半两)上为末。滴水和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白汤下。自十丸服至三十丸。食后服之。
当归承气汤治热攻于上。不利于下。阳狂奔走。骂詈不避亲疏。
大黄当归(各一两)甘草(半两)芒硝(九钱)上咀。每服二两。水一大碗。
入生姜五甘草以大药调
黄连解毒汤治五脏积热。目赤口疮。咽喉糜烂。酒毒烦躁。伤寒蓄热在中。身
热狂躁。昏黄连黄柏黄芩大栀子(以上各等分)上锉为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八分去后重合
八正散治大人小儿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咽干口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
躁不宁。目赤睛痛。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又治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
及热淋血淋。
车前子瞿麦蓄(或用薄荷代)白滑石甘草栀子仁木通(去皮节)大黄(各半斤)或加麦
海仙丸治诸伏热。头目不清。神志昏塞。解诸火毒。以取水之精。渍于船板木
中屡见风日。久则日炙变为青色。以取太阳之气。水见太阳之气而炽曝。中有阴阳之
气结而不散。聚而成青。服之分阴阳。去邪热调腑脏。圣人处治以度物之气味。所用
且如东壁墙上土。取之以新水调化。取清水服之。治腑脏不调。谓脾主于土。脾受湿
濡泻。取以太阳真火。其土引入于脾。藉太阳真火之气以除去其湿。而吐泻得止。又
以鱼骨入喉中肉内不出。烧鱼网灰新水调服。其鱼骨实时便出。又有月独疮不愈者。
令人烧救月鼓杖灰。干糁疮上立已。此圣人取船板青(五两)酥油饼末(一两半)上为细末。稀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
酒
黄当归汤治热上攻头目。沿身胸背发热。目赤面红。烦渴引饮。昼夜不息。
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通评虚虚论云。脉虚血虚。脉实血实。又云。血虚发热证
象白虎。惟脉不长当归身(一钱酒洗)黄(半两)上咀。水煎服之。食前。
牛黄散治一切热毒黄胆。衄血发斑。口咽疮烂。吐血便血。时气发狂。神昏不省
。
川大黄郁金(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鸡子清汁调下。加减服之。
黄连汤治一切热。血热、眼热、酒热。并主之。
用黄连去须。锉碎。以井水浸良久。瓷碗盛之。置铁铫血膈汤取清汁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