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 第 335 页/共 521 页
饥伤荣气饱伤腑,更看人神俱避之。
妙针之法世间稀,多少医工不得知。
寸寸人身皆是穴,但开筋骨莫胡疑。
有筋有骨旁针去,无骨无筋须透之。
见病行针宜子细,必明升降阖开时。
邪入五经随日过,祟侵六脉浪翻基。
乌乌稷稷空中堕,静意冥冥起发机。
未补真阳九气足,次泻余邪九度嘘。
同身遂穴歌中取,捷法昭然迳不迷。
百会三阳顶之中,五会天满字相同。
前顶之上寸五取,百病能祛理中风。
灸后火燥冲双目,四畔刺血令宣通。
井泉要求原针穴,针刺无如灸自功。
前顶寸五三阳前,甄权曾云一寸言。
棱针出血头风愈,盐油楷根疾自痊。
囟会顶前寸五深,八岁儿童不可针。
囟门未合那堪灸,二者须当记在心。
上星会前一寸出,神庭星前发际寻。
诸风灸庭为最妙,庭星宜灸不宜针。
印堂穴并两眉攒,素 面正鼻柱端。
动脉之中定禁火,若捻此穴鼻鼾酸。
水沟鼻下名人中,兑端张口上唇宫。
龈交二断中间取,承浆下唇腕内踪。
炷艾分半悬浆灸,大则阳明脉不隆。
廉泉脘上定结喉,一名舌本立重楼。
同身捷法须当记,他日声名播九州。
卷之五十五 针灸门(附论)
春夏刺浅秋冬刺深
《内经》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正其理。然春夏为阳,其气在外,人气亦浮,凡刺者故浅取之;秋冬为阴,其气在内,人气在藏,凡刺者故当深取之。又言春夏各致一阴,秋冬各致一阳。秋冬各致一阳者,谓春夏为阳,谓阴所养,故刺之各致一阳。春夏温,必致一阴,谓下针深,刺至肾肝之部,得其气,针便出之,是以外持之阴也;秋冬寒必致一阳,致一阳者,谓下针浅,则刺至心肺之部,得气推而内之,良久出针,是推内之阳也,《素问》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故也。
卷之五十五 针灸门(附论)
三才法
凡欲下针,先以左手大指,掐于穴上,掐令多时,令患人呼十息,然后用右手持针,用力之,取穴则有准,入穴既定,撒手停针十息,号曰天才,待少时再进针五分,根据前停针,住手十息,号曰地才,不可便起,少待一二时,方可出针,号曰人才,乃可泻也。
卷之五十五 针灸门(附论)
赤凤摇头
凡下针待气,要上行闭其下,要下行闭其上,进针从辰至巳,退针巳至午未,进针则左捻,退针则右捻动也。
敬曰 下水船中之橹,独如赤凤摇头,别辩迎随逆顺,休时慢法徒求。
卷之五十五 针灸门(附论)
苍龙摆尾
凡下针飞气,至关要去处回拨者,将针散漫伏之,如船中之舵,左右随其气,轻而拨,其气自交,周身遍体夺流,不失其所矣。如气不行,将针动伸动提。
敬曰 苍龙摆尾气交流,血气夺流遍体周。任他身上千般病,一插教他即便瘳。
卷之五十五 针灸门(附论)
龙虎交战
夫用针时,先行龙,左行右捻,凡得九数,却行虎,右行左捻,得六数,乃先龙后虎而转之,得气补之,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乃得反之道,使邪气和其正。
卷之五十五 针灸门(附论)
龙虎升腾
夫用针法,以手大指自前捻入,左大指向后捻入,经得气向前推转,以大指弹其针,引其阳气,按而提之,其气自行。如气不应,根据前再施。
卷之五十五 针灸门(附论)
子午捣臼
夫下针时,调气得匀,以针上下九入六出之数,按阴阳,其病自愈矣。
卷之五十五 针灸门(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