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秘要 - 第 364 页/共 398 页

上一味顿服之,即便愈。   卷第三十七   痈疽发背证候等论并法五十四首   夫二仪含象,三才贯形,五体以类于五行,六腑乃同于六吕,人之肉也,则脾之所主,人之皮肤,则肺之所管,肤肉受病,皆繇滋味而与衣服,衣服浓暖则表之呼寒,滋味失度。   则腑脏皆热,腑脏既拥,则血脉不流,血脉不流,则毒瓦斯偏注凑于俞穴,俞穴之所,阴阳会津承虚伏守,必煮其血,血败即溃肉,肉腐而成脓,实则为痈,浮则为肿也。若兼肾肝虚热,遂成疽成 矣,且疽则附骨, 则着筋,凡曰痈疽,脉皆有状,有浮有滑,有数有涩,有弱有沉,浮为阳虚,滑为阳实,数为阳燥,涩为阴寒,弱为阴虚,沉为阴坚,三阳三阴之脉也,若三部之中,脉有一阴一阳复结为失常经者,痈疽之候也,且脉法,心洪肺浮,肝弦肾沉。若肺肝心俱至,即发痈疽,何以言之,为一阴一阳水火 焉,旧论寒热客于经络,血涩不通,其理乖也,论热尽发于内而形于外,未有外热能入于内,而成其肿,皆繇表虚客寒所搏,故衣浓暖呼其寒,是其义也,凡痈发生,皆繇自召,一呼吸失度,二喜怒不调,三饮食愆时,四阴阳乖候,犯此四者,则六腑不和,营卫不利,营者血也,卫者气也,血伤寒则涩,气伤热则益,气则为火,血则为水,水火相搏,遂形痈疽,故加虚则气撮心 ,四肢颤掉,若有失而悸,此为脓不出尽之候,久即成漏,纵瘥终发,宜服排脓补养药,即无咎也,痈疽之名,大体相似,发有深浅,疗有虚盈,然摄之于药物,殊途而同归也。   凡人强壮之年,少阳气省,皮肤疏薄,滋味惬情,肠胃壅塞,因壅发热,即受其寒,寒气总至,受有深浅,随处为证,浅即内阳尚壮,中即少虚,深即虚竭,病在阳即易去,在阴即难除,其有决生死之神功,辨形色之宗旨,明刘涓之术录尔。凡痈疽脓出后,不可疗者有五,一眼白睛青黑而小,二咽药而呕,三伤痛渴甚,四膊项中不仁,五音嘶色夺,此为极也又凡食诸生果,皆召其 ,养生法云,勿食不成核之果,勿食和污粒之食,皆为疮痈,略为纲举,以晓将来耳。   千金论曰,凡发背,皆繇服五石寒食更生散所致,亦有单服钟乳而发者。又有生平不服石,而自发背者,此是上代有服之者。其候率多于背两胛间起,初如粟米大,或痛或痒,仍作赤色,人皆初不以为事。日渐长大,不过十日遂至不救,及其临困时,疮方圆径三四寸,高一寸,兼有数十孔,以手按之,诸孔之中,脓皆反出,寻即失音不言,所以养生者,小觉背上痛痒有异,即取净土水和作泥,捻作饼子,径一寸浓二分,贴着疮上,以粗艾大作炷灸之。一炷一易饼子,肿若粟米大时,可灸七饼即瘥,若如榆荚大,灸七七炷即瘥。若至钱许大,日又五香连翘汤方。   青木香 沉香 独活 连翘 升麻(各二两) 麝香(半两) 薰陆香(攻头痛不着亦得)   射干(二两一法一两) 大黄(三两别渍) 淡竹沥(二升) 鸡舌香(各二两) 桑寄生(二两)   通草(二两)   上十三味切,以水九升煮药,待水减半后,内竹沥更煮,取二升,分温三服甚佳。(千金本方有丁香无鸡舌香)   又五香丸,疗心腹鼓胀冷泻,鬼气疰忤方。(亦名沉香丸)   沉水香 青木香 丁香 朱砂(别研各一两) 麝香(别研) 犀角(错取屑) 薰陆香栀子仁 连翘 石膏(别研各二两) 芒硝(熬) 蜀升麻 大青 干蓝 栝蒌 干葛 茵陈 黄芩肉桂 芎 茯苓(各三两) 巴豆(三两去心皮熬令变色别研如脂) 大黄(二两)   上二十三味捣筛,蜜和更捣一千杵,封以油腊纸,无在有患时温热疰病,鬼疟病,心腹鼓胀,疸黄垂欲死者,可服四五丸,丸如梧子大,或至六七丸,但取三两行快利为度,利止即瘥。   又疗发背肠痈,乳痈,一切毒肿,服之脓化为水,神验方。   犀角(屑十二分) 大黄(五分) 蜀升麻 栀子仁 黄芩 防风 蜀当归 甘草(炙)   干蓝 人参 黄连 黄 (各四两) 巴豆(二十颗去心皮熬别捣)   上十三味捣筛,蜜和为丸,初服十丸,取快利三两行,如不快利,更服三两丸,以快利为度,若利多,以冷酢饭止之,以后服每减丸常取溏利,肿消乃止。(一方有蓼实)   又疗一切肿,初觉痛不可忍,神效方。   取面溲如十指许粗,绕肿令匝,满中布生椒,又以一片面可椒上盖之,当中以艾炷如酸枣大灸之,盖面欲焦,即换着新面,痛停止。   又疗风毒及一切肿涂散方,天后赐会稽王岑十六,遂于岭南见郭讷驸马,患肿发背,会稽与芦黄门等亲与药须臾平复,岑候因得此法。   大黄(五两) 白蔹(三大两) 寒水石 紫葛 青木香(各一大两) 硝石 黄芩(各二大两) 大青(三两) 苦参(一两)   上九味捣散,和牛乳涂故布上,拓肿上,随着即消,干复易之,若肿在骨节,即拓近骨节好肉处,移取肿拓即消。   又方汝阴灵明府说传云甚验。   水银(二斤)   上一味,以纸分为两裹,蜜系头,更以帛重裹,勿令走失,递互将拓上,觉温即易,不过十数度,热毒尽歇即消矣,神效。   又发背神验方。   狗白粪(半两)   上一味,觉欲作肿者以暖水一升绞取汁,分再服以滓敷上,每日再为之,瘥止。   又方凡肿起于背胛中,头白如黍粟,四相连肿赤黑,令人闷乱者,名发背也,宜禁阳事酒蒜面,若不灸疗,即入内杀人,可当疮灸七八百壮,有人不识,多作杂肿疗皆乃死。   又方取三年酢滓微火煎,和牛脂封上,日一易之。   又方取乱发灰,酒服一方寸匕,亦治瘭疽。   又方狗牙灰,酢和封之瘥。   又方饮铁浆三升,下利即瘥。   又方猪羊脂封之,亦疗乳痈妙。   又方鹿角灰,酢和涂之佳。   又疗石气在皮肤肿热膏方。   生麦门冬(去心) 葳蕤 鼠李皮 石膏(碎) 凝水石 沙参(各一两) 青葙子 露蜂房(各一分) 竹沥(一大合) 杏仁油(一大合) 牛酥(五大两) 生地黄汁(三合)   上十二味切,内酥油沥中,微火上煎令鱼眼沸,一炊久膏成,觉有热处即摩之,瘥止。   又疗发背及痈疽溃漏,并未溃肿毒方。   栝蒌 榆皮 胡燕窠 鼠坌土 女人潮信帛(水洗取汁)   上五味等分,潮信汁和如泥,涂肿上,干即易之,溃者四面封,亦觉即封之,三五日瘥又排脓内塞散,主大疮热已退,脓血不止,疮中肉虚疼痛方。   防风 茯苓 白芷 桔梗 远志(去心) 甘草(炙) 人参 芎 当归 黄 (各一两)   附子(二枚炮) 桂心(二分) 浓朴(炙二两) 赤小豆(五合熬)   上十四味捣散,酒服一方寸匕,日三服夜一服。   又排脓止痛,利小便散方。   瞿麦(二两) 芍药(三两) 赤小豆(微熬) 桂心 芎 麦门冬(去心) 白蔹(各二分) 黄 当归(各二两)   上九味捣筛,先食温酒服一方寸匕,日三。   又疗痈肿令自溃长肉,薏苡仁散方。   薏苡仁 桂心 白蔹 当归 肉苁蓉 干姜(各二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