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秘要 - 第 144 页/共 398 页
卷第十六
肺劳虚寒方二首
删繁疗肺虚劳寒腹胀彭彭。气急。小便数少。浓朴汤方。
浓朴(四两炙) 枳实(炙) 桂心 橘皮 大黄(各三两) 甘草(二两炙) 五加皮生姜(各五两) 大枣(二十枚擘)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菜。
又疗肺虚劳寒损。则腰背苦痛。难以俯仰。短气唾如脓。生姜温中下气汤方。
生姜(一斤) 大枣(三十枚) 杜仲皮(五两) 萆 桂心(各四两) 白术(五两) 甘草(炙) 附子(炮三两)
上八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忌猪肉海藻菘菜生葱桃李雀肉等。(并出第七卷中)
卷第十六
肺虚劳损方三首
删繁疗肺虚劳损。腹中寒鸣切痛。胸胁逆满气喘。附子汤方。
附子(炮) 甘草(炙各二两) 宿姜 半夏(洗破各四两) 大枣(二十枚擘去皮核)
白术(三两) 仓米(半升)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为三服。忌猪羊肉饧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又建中汤。疗肺虚损不足。补气方。
黄 芍药(各三两) 甘草(炙二两) 桂心(三两) 生姜(六两) 半夏(五两洗) 大枣(十二枚擘) 饴糖(十两)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忌羊肉饧海藻菘菜生葱。
又疗肺虚劳损。致肠中生痔。名曰肠痔肛门边有核痛。寒热得之。好挺出。良久乃缩而生疮。猪悬蹄青龙五生膏方。
猪后悬蹄(三枚炙黄) 生梧桐白皮(四两) 生桑根白皮 龙胆 雄黄(研各五分) 蛇蜕皮(五十炙)
(炮各四分)
生柏皮(七上十三味细切绵裹。以苦酒二升半淹渍一宿。于火上炙燥捣筛。以猪膏三升和。微火上煎如薄糖敷疮。并酒服如枣大。(并出第七卷中)
卷第十六
气极论一首
千金论曰:凡气极者。主肺也。肺应气。气与肺合。又曰:以秋遇病为皮痹。皮痹不已复感庚辛则甚上胸源。
则治太津繁同出第十七卷中)
卷第十六
气极热方三首
删繁疗气极伤热。气喘息冲胸。常欲自恚。心腹满痛。内外有热。烦呕不安。大前胡汤方。
前胡(八两) 半夏(洗) 麻黄(去节) 芍药(各四两) 枳实(四枚炙) 生姜(五两) 黄芩(三两) 干枣(十二枚擘)
上八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忌羊肉饧又疗气极伤热气喘甚则唾血气短乏不欲食。口燥咽干。竹叶汤方。
竹叶(切一升) 麦门冬(去心) 小麦 生地黄(切各一升) 生姜(六两) 干枣(十枚擘去核) 麻黄(三两去节) 甘草(一两炙) 石膏(六两碎绵裹)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为三服。忌海藻菘菜芜荑。
又疗气极伤热。肺虚多汗。咳唾上气。喘急。麻黄汤方。
麻黄(四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两仁) 桂心(二两) 生姜(二两) 半夏(五十枚洗四破) 石膏(六两碎) 紫菀(一两)
上八味切。以水九升。煮麻黄两沸。去上沫。下药。煮取三升。去滓。分为三服。忌海藻生葱菘菜羊肉饧。(并出第八卷中)
卷第十六
气极寒方二首
删繁疗气极寒伤风肺虚咳。气短不得息。胸中迫急。五味子汤方。
五味子 甘草(炙) 紫菀 桂心 附子(炮) 麻黄(去节) 干姜 芎 (各二两)
细辛(一两) 干枣(二十枚擘)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为三服。忌海藻菘菜猪肉生葱生菜。(出第八卷中)
千金疗气极虚寒。皮毛焦。津液不通。虚劳百病。气力损乏。黄 汤方。
黄 (四两) 人参 白术 桂心(各二两) 生姜(八两) 干枣(十枚擘去核) 附子(五分炮)
上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为四服。忌桃李雀肉生葱。(本方无附子删繁同出第十七卷中)
卷第十六
肾劳论一首
删繁论曰:凡肾劳病者。补肝气以益之。肝旺则感于肾矣。人逆冬气。则足少阴不藏。
肾气(千
卷第十六
肾劳实热方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