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秘要 - 第 148 页/共 398 页
石斛(七分) 桑螵蛸 紫菀(各二分) 干漆(熬) 五味子 干地黄 钟乳(研) 远志皮 附子(各二分炮)
上九味捣合下筛。以酒服方寸匕。渐渐增至二匕。日三服。忌猪肉冷水芜荑。(出第十卷中)
短剧龙骨汤。疗梦失精。诸脉浮动。心悸少急。隐处寒目眶疼。头发脱者。常七日许一剂至良方。
龙骨 甘草(炙各二分) 牡蛎(三分熬) 桂心 芍药(各四分) 大枣(四枚擘) 生姜(五分)
上七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虚羸浮热汗出者。除桂。加白薇三分。附子三分炮。故曰二加龙骨汤忌海藻菘菜生葱猪肉冷水。
又薰草汤。疗梦失精方。
薰草 人参 干地黄 白术 芍药(各三两) 茯神 桂心 甘草(炙各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为二服。每服如人行四五里。一方又有茯苓三两。
忌桃三卷集验灸丈夫梦泄法。
灸足内踝上一寸。一名三阴交。二七壮两脚皆灸内踝踝大脉并四指是。(范汪文仲同出第五卷中)
卷第十七
素女经四季补益方七首
素女经。黄帝问素女曰:男子受气。阴阳俱等。男子行阳常先病。耳目本其所好。阴痿不起人夭长丁第二盲喑哑 失神。或多忘误。心意不安。忽常喜惊恐悲忧不乐。第三之忌。新饱食饮HT 力未行。
太仓体浮散。
癫发乏。
之忌。
强。四阳。不将礼防。气腠理开。茎中痛伤。外动肌体。内损腑脏。结发塞耳。目视KT KT 。
心中怵惕。恍彰。天生神药。
黄帝问高阳负曰:吾知素女明知经脉脏腑虚盈。男子五劳七伤。妇人阴阳隔闭。漏下赤白。或绝产无子。男子受气阴阳同等。其病缘由。因何而起故欲问之。请为具说。对曰:深哉问阴汗遂。
春月俯仰。两膝膑冷。时时热痒。或时浮肿。难以行步。目风泪出。远视KT KT 。咳逆上气。
身体痿黄强茯苓四分(若不消食三分加一) 菖蒲四分(若耳聋三分加一) 山茱萸四分(若身痒三分加一) 栝蒌根四分(若热渴三分加一) 菟丝子四分(若痿泄二分加一) 牛膝四分(若机闵不利加一倍)
(若目KTKT 三分加一) 防风四分(若风邪三分加一) 薯蓣四分(若阴湿痒三分加一) 续断四分(若有痔加一倍) 蛇床子四(若痿弱三分加一) 天雄四分(炮若有四分(若体疼加一倍) 杜仲四分(若绝阳腰上二十味捣筛。蜜和丸如梧桐子。先食服三丸。日三。不知渐增。以知为度。亦可散服。以菜芜又黄帝问曰:夏三月以何方药。幸得具闻。对曰:宜以补肾茯苓丸。疗男子内虚。不能食饮疼冷用如茯苓(二两食不消加一倍) 附子(二两炮有风三分加一) 山茱萸(三两身痒三分加一)
杜仲(二两腰薯蓣(三两头风加一) 石斛(二两阴湿痒三分加加一)
上十二味捣筛。蜜和丸如梧桐子。先食服七丸。日二服。忌生葱生菜猪肉冷水大酢胡荽等物。
又黄帝问曰:春夏之疗已闻良验。秋三月以何方药。对曰:宜以补肾茯苓丸。疗男子肾虚冷。五脏内伤。风冷所苦。令人身体湿痒。足行失顾。不自觉省。或食饮失味。目视KTKT 。
身针或流涎退场门。或梦寤精便自出。或尿血尿有淋沥。阴下痒湿。心惊动悸。少腹偏急。四肢酸疼。气息嘘吸。身体浮肿。气逆胸胁。医不能识。妄加余疗。方用如下。
茯苓(三两) 防风(二两) 桂心(二两) 白术(二两) 细辛(二两) 山茱萸(二两) 薯蓣(二两) 泽泻(二两)
两) 芍药(二两) 丹参(二两) 黄(二两) 玄参(二两)
人参(二两) 苦参(二两)
上二十二味捣筛。蜜和丸如梧桐子。食前服五丸。临时以酒饮下之。忌酢物生葱桃李雀肉生菜猪肉芜荑等。
又黄帝问曰:春夏秋皆有良方。冬三月复以何方治之。对曰:宜以KT 命茯苓丸。疗男子下引腰脊。表里对。足胫短气。口气力。倍茯苓(二两) 白术(二两) 泽泻(二两) 牡蒙(二两) 桂心(二两) 牡蛎(二两熬) 牡荆子(二两) 薯蓣(二两) 附子(二两) 干姜(二两)
茱萸(二两) 甘草(二两炙) 天门冬(二两上二十味捣筛。以蜜和丸如梧桐子。先食服五丸。酒饮皆得。忌海藻菘菜鲤鱼生葱猪肉酢等物。
又黄帝问曰:四时之药。具已闻之。此药四时通服得不。对曰:有四时之散。名茯苓散。不避寒暑。但能久服。长生延年。老而更壮。方用如下。
茯苓 钟乳(研) 云母粉 石斛 菖蒲 柏子仁 菟丝子 续断 杜仲 天门冬(去心)
牛膝 五味子 泽泻 远志(去心) 甘菊花 蛇床子 薯蓣 山茱萸 天雄(炮) 石苇(去毛) 干上二十二味捣筛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再。二十日知。三十日病悉愈。百日以上体气康强。长服。八十九十老公还如童子。忌酢物羊肉饧鲤鱼猪肉芜荑等。
高阳负曰:凡经方神仙所造。服之疗病。具已论讫。如是所拟。说从开辟以来。无病不治。无生不救也。(并出古今录验二十五卷中)
卷第十七
五劳六极七伤方一十首
病源夫虚劳者。五劳六极七伤是也。五劳者。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心劳;四曰忧劳;神不脾劳阴湿六极者。一曰气极。令人内虚。五脏不足。邪气多。正气少。不欲言;二曰血极。令人无颜曰骨极饮食不者。一小便苦血目暗肺伤发落男子浮寸薄养此之放两肘头向外。肘膊腰气散尽势大闷。始起来去七通。去肘臂之劳。又云:两足跟相对坐上。两足趾相向外扒。两膝头柱席两向外扒使急始长舒两手。两向取势。一一皆急三七。
去五取势寸。
冷。又势二七。
努膝向相。
来去七用之常去五为食。
息十二引去心广济疗五劳七伤六极八风十二痹。消渴。心下积聚。使人身体润。服之多情性。补益养精方。
生干地黄(十二分) 天门冬(十分去心) 干姜(六分) 菟丝(十分酒渍二宿焙干别捣)
石斛(八分) 当分) 人参(八分) 玄参(菀(六分) 茯苓(八分) 防风(六分) 杏仁(八分骨皮(六分) 椒(三分去目汗)
上二十二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空腹酒下二十丸。日再服。渐加至三十丸。忌鲤鱼海藻菘菜桃李雀肉大酢芜荑等。
崔氏肾沥汤。疗五劳六极八风十二痹。补诸不足方。
猪肾(一具去脂膜) 附子(四分炮) 芎 (四分) 牡丹(四分) 桂心(四分) 茯苓(八分) 干地黄(六分)
(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