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秘要 - 第 142 页/共 398 页
卷第十六
温脾汤主脾气不足及不调下痢方六首
深师浓朴汤。疗冷实。服温脾汤不瘥。乃服此汤方。
浓朴(四两炙) 桂心(二两) 枳实(三两炙) 生姜(五两)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为三服。相去五里久。不过五剂。忌生葱。
又温脾汤。疗脾胃中冷结实。头痛壮热。但苦下痢。或冷滞赤白如鱼脑方。
人参(一两半) 干姜 附子(炮各二两) 大黄(三两)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半。分为三服。忌猪肉冷水。
又大温脾汤。疗脾胃中冷。不得食。又谷不消。响响胀满。时苦下痢方。
黄芩 人参 芍药 附子(炮各一两) 甘草(炙) 干姜 大黄 浓朴(炙各二两)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八合。分为三服。亦可四服。得下佳。不下须臾复服。
甚良。忌猪肉海藻菘菜。(并出第二十一卷中)
千金翼温脾汤。主脾气不足。虚弱下痢。上入下出方。
干姜 大黄(各三两) 人参 附子(炮) 甘草(炙各二两)
上五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为三服。忌海藻菘菜猪肉冷水。(深师文仲同)
又温脾汤。主脾气不足水谷下痢。腹痛食不消方。
半夏(四两洗) 干姜 赤石脂 白石脂 浓朴(炙) 桂心(各三两) 当归 芎 附子(炮) 甘草(炙) 人参(各二两)
上十一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忌海藻菘菜猪肉冷水羊肉饧生葱。
又建脾汤。主脾气不调。使人身重如石。饮食即呕。四肢酸削不收方。
芍药 甘草(炙) 黄 (各一两) 生姜(二两) 生地黄(一两) 白蜜(一升)
上六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蜜搅令调。煎令微沸。服八合日三夜一。忌海藻菘菜芜荑。(深师同出第十七卷中)
卷第十六
温脾丸主脾胃中冷及不足方四首
深师疗宿寒脾胃中冷。心腹胀满。食不消化。温脾丸方。
大黄(二两) 麦曲(熬) 干姜(各三两) 浓朴(炙) 附子(炮) 当归 甘草(炙) 桂心 人参 枳实(炙各一两)
上十味捣下筛。蜜和服如梧子十五丸。日三。增至二十丸亦得。食已服之。无当归者。
用芎 一两代之。忌猪肉冷水海藻菘菜生葱等。
又疗脏气不足。温养五脏。消水谷。下气。令人能食。温脾丸方。
法曲(五两熬) 干姜(炮) 枳实(炙各五两) 附子(三两炮) 人参 甘草(炙各二两)
蜀椒(一两汗)
上七味捣筛。蜜和服如梧子十五丸。酒饮皆得。不知增之。忌猪肉冷水海藻菘菜。(并出第十三卷中)
千金翼大温脾丸。主脾胃中冷。水谷不化。胀满。或时寒极方。
法曲(五合熬) 甘草(炙) 桔梗 人参 干姜(各三两) 桂心(五两) 附子(炮)
细辛(各二两) 枳实(三枚炙) 吴茱萸 大麦 (熬各五两)
上十一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酒服七丸。日三。加至十五丸。忌海藻菜猪肉生菜。
又温脾丸。主脾胃气弱大腹冷则下痢。少腹热则小便难。气响腹满。喘气虚乏。干呕不得食。温中消谷。疗脾益气方。
法曲(熬) 吴茱萸 小麦 (各五合熬) 枳实(三枚炙) 甘草(炙) 桂心 浓朴(炙)
当归 茯苓(各三两) 细辛 干姜 麦门冬(去心) 人参 桔梗 附子(各一两炮)
上十五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空腹饮服七丸。日三。亦可加大黄二两。忌海藻菘菜猪肉冷水生葱生菜酢物。(文仲肘后同并出第十七卷中)
卷第十六
肉极论一首
删繁论曰:凡肉极者。主脾也。脾应肉。肉与脾合。若脾病则肉变色。又曰:至阴遇病为肌鼻之下鼠始即外肉终不可疗。(千金同出第八卷中)
卷第十六
肉极热方四首
删繁疗肉极热。肌痹淫淫如鼠走身上。津液脱。腠理开。汗大泄为脾风。风气藏于皮肤肉色则败。鼻见黄色。麻黄止汗通肉解风痹汤方。
麻黄(去节) 枳实(炙) 防风 白术 细辛(各三两) 石膏(八两碎绵裹) 生姜附子(炮各四两) 甘草(炙) 桂心(各二两)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去沫。下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忌猪肉海藻菘菜生葱生菜桃李雀肉等。(千金同)
又疗肉极热。则体上如鼠走。或风痹。唇口坏。皮肤色变。石南散方。
石南(炙五分) 薯蓣 天雄(炮) 桃花 菊花 甘草(炙各四分) 黄 (三分) 山茱萸(七分) 真珠(二分) 石膏(八分碎) 升麻 葳蕤(各六分)
上十二味捣筛为散。服方寸匕。食后服。日再。温清酒进之。忌猪肉海藻菘菜。(千金同并出第八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