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秘要 - 第 141 页/共 398 页
又疗脾劳热。有白虫在脾中为病。令人好呕。茱萸根下虫酒方。
东行茱萸根(大者一尺) 大麻子(八升) 橘皮(二两切)
上三味。锉茱萸根。捣麻子。并和以酒一斗渍一宿。微火上薄暖之。三上三下。绞去滓平便千金疗脾劳实热。四肢不用。五脏乖。皮胀满。肩息气急不安。承气泄实热。半夏汤方半夏(洗) 宿姜(各八两) 橘皮 芍药(各八两) 茯苓 白术 杏仁(各三两去皮尖两仁研) 大枣(二十枚擘) 竹叶(切一升)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为三服。忌羊肉饧大酢桃李雀肉等。(删繁同出第十五卷中)
卷第十六
脾劳虚寒方三首
删繁疗脾劳虚损消瘦。四肢不举。毛悴色夭。牛髓补虚寒丸方。
牛髓 鹿髓 羊髓 白蜜 酥 枣肉(研为脂各一升) 人参(四分) 生地黄(十斤切酒二升渍三宿出曝还内酒中取尽曝干) 桂心 茯苓(各四分) 干姜 白术 芎 (各五分)
甘草上十四味捣筛。纳五髓中微火煎搅。可为丸如梧子。初服三十丸。加至四十丸为剂。日再服。温清酒进之。忌海藻菘菜生葱芜荑桃李雀肉酢。(髓字恐误并酥蜜为五物尔)
又疗脾虚劳寒。饮食不消。劳倦气胀噫满。忧恚不解。人参消食八味等散方。
人参 茯苓 陈麦曲(熬) 麦 (熬) 白术 吴茱萸 浓朴(炙) 槟榔仁(炙各八分合子用)
上药捣筛为散。食后服方寸匕。日再服。清酒进之。忌酢物桃李雀肉等。(千金同并出第七卷中)
千金疗脾虚寒劳损。气胀噫满。食不下。通噫消食膏酒方。
猪膏(二升) 宿姜汁(五升) 吴茱萸(一升) 白术(一斤)
上四味。捣筛茱萸术等二物为细散。纳姜汁膏中。煎取六升。温清酒一升。进方寸匕。
日再。忌桃李雀肉等。(删繁同出第十五卷中)
卷第十六
脾实热方六首
千金疗脾实热。舌本强直。或梦歌乐而体重不能行泻热汤方。
前胡 茯苓(各三两) 龙胆 细辛(各三两) 芒硝(三两) 玄参 大青(各二两)
苦竹叶(切一升) 杏仁(四两去尖皮两仁者)
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忌酢物生菜。
又射干汤。主疗与前方同。
射干(八两) 大青(三两) 石膏(十两碎绵裹) 赤蜜(一升)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下蜜煎取二升。分三服。
又疗脾热胁痛。热满不歇。目赤不止。口唇干裂方。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生地黄汁(一升) 赤蜜(一升) 淡竹叶(切五升)
上四味。以水一斗二升。煮竹叶。取七升。去滓。澄清。煮石膏。取一升五合。去滓。
下地黄汁两沸。下蜜。煎取三升。细细服之。忌芜荑。
又疗脾热偏一边痛。胸满胁偏胀方。
茯苓 橘皮 泽泻(各三两) 石膏(八两碎绵裹) 桑白皮根(一升) 芍药 白术(各四两) 桂心 人参(各二两) 生姜(切一升) 半夏(六两洗)
上十一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若须利。加芒硝二两。忌羊肉饧桃李雀肉生葱酢物。(并出第十五卷中)
千金翼泻脾汤。主脾脏病。气实胸中满。不能食方。
茯苓 浓朴(炙各四两) 甘草炙 人参 黄芩(各二两) 桂心(五两) 生姜(八两) 半夏(一升洗)
上八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此方又主冷气在脾脏。走出四肢。手足流肿。亦逐水气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生葱酢等物。
又主脾气实。其人口中淡。甘卧愦愦。痛无常处。呕吐反胃方。
大黄六两上一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分再服。又主食即吐。并大便不通者。加甘草二两。煮取二升半。分为三服。忌海藻菘菜。(并出第十七卷中)
卷第十六
泻脾丸主脾气不调及腹满方三首
深师调中利饮食。除胃中积聚寒热。老人将服。长肌肉。令人光泽泻脾丸方。
黄芩 杏仁(去尖皮两仁熬) 泽泻 通草 芎 桂心 白术 干姜(各五分) 茯苓黄 干地黄(各六分) 附子(二分炮) 麦门冬(四分去心)
上十三味捣筛。蜜和服如梧子。二丸。日三服。忌猪肉冷水桃李雀肉生葱酢芜荑等物。
(出第十三卷中)
千金翼泻脾丸。主脾气不调。有寒热或下闭塞。调五脏不利。呕逆饮食者方。
大黄(六分) 杏仁(去尖皮两仁熬) 附子(炮) 当归 干姜 桂心(各四分) 人参细辛芍药 茯苓 半夏洗 黄芩 蜀椒(各三分汗) 玄参(三分)
上十四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饮服六丸。日三增至十丸。忌猪羊肉冷水饧生葱生菜酢等物。(深师无半夏附子)
又泻脾丸。主毒风在脾中。流肿腹满。短气食辄响。响不消。时时微下方。
当归(三分) 吴茱萸(二分) 干姜(二分) 大黄(二分) 野狼毒(炙一分) 桂心(三分)
芎(二分) 蜀椒(汗二分) 白薇(一分) 甘遂(熬一分) 附子(炮二分) 葶苈(熬令紫色三分)
上十二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饮服三丸。日三。忌猪肉冷水生葱。(并出第十七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