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统大全 - 第 325 页/共 402 页
香附子 人参 白术 茯苓 当归 白芍药 熟地黄 川芎 甘草(各等分)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服。经不调者,宜服乌鸡丸(见妇科门。)(《本集》)八珍益母十全丸资益坤元,补养气血,除淋沥带下,俾羸形体壮,坐健调经受孕,即如尊俎折冲,胎前和气,产后补虚。真妇女之圣剂,超古今之诸方。有室家者,不可不知也。予哂斯世之医,惟集古方香附胜金丹为女人开郁调经之用,殊不审古今虚实悬壤之异。古人气实,惟有多郁,故用香附以开导之。香附味辛性燥,但能开破而已。多用之,大耗气血,虚者愈虚,病者愈甚,而于滋补何有哉?今世十妇九虚,非补不可,再用香附以耗之,浸成怯弱之证,是辨之不早,则危殆而难痊矣。
益母草(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俱可采,阴干,折去下半截,用上半截,连穗叶石臼杵捣节为极细末,八两) 人参(饮上蒸) 白术(饭上蒸) 白茯苓(饭上蒸。各一两) 甘草(炙五分)当归身(酒浸二两) 川芎(五分) 熟地黄(酒浸二两) 白芍药(醋炒一两) 角沉香(四钱)上各为极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蜜汤送下九十丸,食干果子压之。不善吞者,化开服尤效。冬月酒下。妇女经脉不调者,或有气血两虚,而身体素弱,服此以养且调。当年而经不通者,服一料则通;经不调者,服一月则调;素不孕者,服一月即孕。
胎前间或用一服,则胎固而自安。凡妊娠微觉胎动,随用一服即安。
产后用一服,以童便、酒化开调下,则无壅滞血运之候。多服之,补虚活血,又治产后诸病极稳。急欲取效,以酒调化服。
通经丸 治经闭不通,结积成块,其效甚速。
熟地黄(三两) 虻虫(去头翅,炒) 水蛭(糯米炒) 桃仁(去皮尖,各五十)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空心调下五丸,渐加七丸,以通为度。
经验调经汤 治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来多来少,或逾月不来,或一月两至,服之皆效。
当归(酒洗,一钱) 阿胶(炒成珠) 半夏(制) 白芍药(酒炒) 人参 牡丹皮川芎 麦门冬 甘草(各七分) 桂心 吴茱萸(泡。各二分)上水钟半,姜三片,煎八分,空心稍热服。
促经汤 治月经过期不行,腰腹作痛。
香附子 熟地黄 白芍药 莪术 木通 苏木(各八分) 当归(一钱) 川芎 红花甘草(五分) 肉桂 桃仁(二十粒,去皮尖)上水钟半,煎八分,空心温服。
红花归尾散 治气虚损,或积瘀血不行,过期断续不定,时作腹痛,室女月经不通并效。
红花 苏木 紫威 牛膝(酒洗) 归尾 甘草(各二两) 白芷 肉桂(各两半) 刘寄奴(五两)赤芍药(九两)上为细末,空心热酒调服三钱,食前临卧再服。若久不行经,浓煎红花酒调下。
镇经汤 治经水先期而来,过多不止。盖因肾水阴虚,不能镇守,待时相火助行故也。
当归(钱半) 白芍药 生地黄 黄柏(各七分) 阿胶珠 条黄芩 知母 甘草 川芎(各五分)香附子(制) 姜黄连(各八分) 白芷(三分)上水盏半,煎七分,空心服。
固经丸 治经水过多不止。
樗根白皮(七钱半) 黄芩 龟板(各一两) 白芍药(炒七钱) 黄柏 香附米(制,三钱半)上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白汤送下。
术附丸 治月经不调,脐腹 痛,肋疼腰胀,恶心头晕,或发热发寒,心忪乏力,崩中带下并治。
苍术(去土,一斤,用米泔水浸,遂日换新泔,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
切片焙干,分四制。一分用茴香一两,盐一两同炒术黄为度;一分用川乌一个,制,切片,川楝子一两,打碎,同术炒黄为度;一分用川椒一两,去目及合口者,破故纸一两,同术炒黄为度;一分用好醋好酒各一盏,煮术干,焙燥用之) 香附米(一斤,分四制,酒、醋、盐水、童便,如前分四时各浸日数,炒干)上为末,老米面作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白汤下。一方有艾叶、当归。
四物益母丸 治妇人经水不调,小腹有块,时痛,服此愈,而有孕。
川当归(酒洗) 熟地黄(制。各四两) 川芎 白芍药(炒。各一两) 益母草(不犯铁器,为末,半斤) 香附子(制,斤) 吴茱萸(酒泡,二两)上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空心酒化下。如不喜化,只作小丸吞服亦可。
克应丸 治妇人赤白带下。
熟地黄 赤芍药(各二两) 当归(二两半) 赤石脂( ) 龙骨 牡蛎( ,以酒 )茯苓 牡丹皮 川芎 艾叶(制,研。各一两)上为末,酷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汤送下。
(东垣)固真丸 治白带久下不止,脐腹冷痛,目中溜火,视物昏花,齿恶热饮,但喜寒食。此皆寒湿秉于胞内,肝经阴火上溢,故目中溜火;其恶热饮者,阳明经中伏火也。法当大泻寒湿,以此丸治之。
黄柏(酒炒) 白芍药(各五分) 柴胡 白石脂(各一钱) 白龙骨 当归(酒洗。各二钱)干姜(三钱,炮)上除龙骨、石脂水飞另研外,余共为细末,糊丸,如芡实子大。日干空心白汤下,少时以饭压,是不令热药犯胃也。忌生冷、硬物、酒湿、面食。
人参黄 汤 治妇人气血俱虚,久患白带,瘦弱无力,腰胀腿酸,身热面黄,饮食无味,小便淋涩,服此全效。
当归 茯苓(各一钱) 白术 芍药 地骨皮 人参 川芎(各七分) 黄 (蜜炙)鹿角霜(为细末,药煎熟时,起入五匙和匀服) 炙甘草 车前子 熟地黄(各五分)上水二盏,枣三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金樱莲子散 治脾胃虚弱,赤白带下俱效。
金樱子(冬采干擦去毛,三两,净炒,切破,去子净用) 莲子(去心) 头面(各二两,炒) 白扁豆(二两,炒) 牡荆实(即黄荆子也) 糯米(一合,炒)上为细末,每用四钱,入熟蜜三匙,滚汤调服,无不效。
凉血地黄汤 治妇人血崩,由阴虚不能制火,火激其血,故崩下。用此王道方。
黄芩 荆芥穗(各七分) 蔓荆子 黄柏 知母 本 细辛 川芎 黄连 羌活 升麻柴胡 防风(各三分) 生地黄 当归(各八分) 甘草(五分) 红花(少许)上水盏半,煎八分,空心服。
龙骨散 治血崩不止。
龙骨( ) 当归 香附子(炒。各一两) 棕毛灰(五钱)上为细末,每服四钱,空心米汤调,忌油腻、鸡、鱼、爆炙物。
阿艾丸 治血崩屡验,老妇尤效。
白姜(盐酒或米醋炒,八钱) 香附子(童便浸,炒,一两) 玄胡索(炒,六钱) 真阿胶(炒成珠)艾叶(各一两。制成灸艾,用糯米糊作饼,瓦上炕干,勿令焦,研为细末)上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酒或盐汤任下。
黄芩散 治壮热崩中下血,是阳乘阴,故经血泛溢,宜清之,此方最好。
黄芩(不拘多少,为细末)烧秤锤淬酒,食前调三四钱。一方有干姜、白芷;一方木耳、黄芩等分为丸,俱效。
如圣散 治血崩,三服全愈。
榈棕子 每服二钱,空苡乌梅汤调服。
乌梅肉 干姜(俱烧存性,为末。各二两)七灰散 治血崩神效。
莲蓬壳 益母草 旱莲草 罂粟壳 腌蟹壳 棕毛叶 藕节灰(等分,烧存性为末)空心醋点汤调下三钱。
(东垣)升阳除湿汤 治崩中下血,久不愈,乃湿气下流。(方见血崩门。)崩漏脉论详见《心镜》本门,此特摘其要耳。
卷之八十四 药方
易简方
一方:乌梅肉为末,酒调二钱。
一方:棕榈灰加枯矾末,酒调,效。
一方:苍耳草烧存性,酒调三钱,立效。
一方:荆芥穗、香油,灯上烧焦为末,酒与童便匀调下,俱效。
一方:槐花、地榆炒焦,酒煎饮之,效。
卷之八十五 胎产须知
胎养古说
胎妊十月,其说见于古书,有不同者多矣。按巢氏云:妊娠一月名始胎,足厥阴脉养之。
二月名始膏,足少阳脉养之。三月名始胚,当此之时,血不流行,形象始化,未有定仪,见物而变。欲子端正贤良,当今母见贵,不可见状貌丑恶之人。欲生男,宜操弓矢;欲生女,着 环。
欲子美,玩白璧,观孔雀;欲子肾,看诗书,务和雅,手心脉养之。四月始受水精,以成血脉,手少阳脉养之。五月始受火精,以成其气,足太阴脉养之。六月始受金精,以成其筋,足阳明脉养之。七月始受木精,以成其骨,手太阴脉养之。八月始受土精,以成肤革,手阳明脉养之。
九月始受石精,以成毛发,足少阴脉养之。十月五脏六腑、关节人神皆备,此其大略也。又,《五脏论》有称 婆者论:一月如珠露;二月如桃花;三月男女分;四月形象具;五月筋骨成;六月毛发生;七月游其魂,儿能动左手;八月游其魄,儿能动右手;九月三转身;十月受气足。
又,《颅囟经》云:一月为胎胞,精血凝也;二月为胎形,始成胚也;三月阳神为三魂;四月阴灵为七魄;五月五行分五脏;六月六律定六腑也;七月精开窍通光明也;八月元神具,降真灵也;九月宫室罗布,以定生人也;十月受气足,万像成也。按:《颅囟经》三卷,中古巫方所撰,隋人巢氏方,亦尝序之。今巢氏论妇人妊娠,乃不见言之,《圣济经•原化篇》亦独取《颅囟经》,更不言巢氏论者,何哉?《婴产宝鉴集》云:小儿方论起自巫方。黄帝云:吾不能察幼小,赖世有巫方,能知小儿之寿夭耳。及观巢氏论小儿候,亦云:中古有巫方,立小儿《颅囟经》以占寿夭。世所相传者,有《少小方》焉。是巢氏论小儿则取于《颅囟经》。
论妊娠至三月始胎之时,欲令见贵,不是丑恶,操弓矢,施 环,观孔雀,读诗书之类,岂非胎教之理乎?有谓天一生水,小儿初胚,先生两肾,次生其心,次生其肝肺脾,皆天一生水,地二生火之理也。至巢氏论十二经之养始于肝经,亦应四时之令,始于春木。所以一月、二月,手心胞络之脉也,余仿此。至十月,子于母腹之中,受足诸脏气脉所养,然后待时而生。此论奥微而有至理。余书所论,不能及也。
后世论胎养,更莫能外巢氏之说也。
卷之八十五 胎产须知
胎教古论
夫至精才化,一气方凝,始受胞胎,渐成形质。子在腹中,随母听闻。自妊娠之后,则须行坐端严,情性和悦,常处静室,多听美言,聆人讲读诗书,陈礼说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恶色。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忠孝贤明,此所谓因外象而内感也。昔太任妊文王,《列女传》之胎教,皆昭昭可考,是之谓也。或谓有妇双胎而生子者,何也?按古今方书,少有论及此者。
亦惟巢氏云:阳施阴化,精气有余,故生双则属阴,阴贤之而成女。《易》称干道成男,坤道成女,此男女之别也。凡妊娠有疾,投以汤药,有伤胎破血之忌何也?《内经》曰:妇人重身,毒之奈何?岐伯对曰:有故无殒,亦无陨也,衰其大半而已。盖妊妇有疾,不可不投药也,必在医者审度疾势轻重,量度药性高下,处以中庸,不必多品,视其疾势以衰,药宜便止,则病去母安,子亦无损,复何惧于攻治哉!
卷之八十五 胎产须知
胎感应验
君子曰:胎教产图之书,不可谓之迂而不加信。观夫巨室文献之家,世有闺教妇道,敦笃庄严,怀妊自不造次,生子自然清俊。又观动履、起居、饮食之际,感应如响,虽邻家有所兴修,亦且犯其胎气。如犯刃者,形必伤;如犯泥者,窍必塞;打击者,色青黯;系缚者,相拘挛;食羊睛者,目必白;食兔肉者,必缺唇。如此之类,验如反掌,及其福善祸淫,殆不可不信也。
卷之八十五 胎产须知
形气相感
天地者,形之大也;阴阳者,气之大也。性形与气相资而立,未始偏废。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天地阴阳之形气寓焉。语七八之数,七,少阳也;八,少阴也,相感而流通。故女子二七天癸至,男子二八精气盛,则阴阳交合而兆始故也。语九十之数,九,老阳也;十,老阴也 相包而赋形。故阴穷于九,女能方之,则以阴阳相生而成终故也。元气孕毓,皆始于子。
自子推之,男左旋,积岁三十而至巳;女右旋,积岁二十而至巳。巳为正阳,阴实从之。自巳怀任,男左旋十月而生于寅;女右旋十月而生于申。申为三阴,寅为三阳,而生育之时着矣。
其禀赋也,体有刚柔,脉有强弱,气有多寡,血有盛衰,皆一定而不可易也。以至分野异域,则所产有多寡之宜。是故荆扬薄壤多女,雍冀浓壤多男。吉事有祥,则所梦各应其类:熊罴为男之祥,蛇虺为女之兆,是皆理之可推者也。至于胎化之法,有所谓转女为男者,亦皆理之自然。如食牡鸡,取阳精之存于天者;带雄黄,取阳精之存于地者;操弓矢,藉斧斤,取刚物之见于人事者。气类潜通,造化密移,必于三月形兆之先。盖方仪则未具,形气藉母神而变化,阳可以阴,而动静之所以相感也。观夫螟蛉之化,又可知矣。物类且然,况于人乎?
卷之八十五 胎产须知
转女为男法
《博物志》曰:妇人妊身,三月未满,着婿衣冠,平旦绕井三匝,映水视影,勿反顾,必生男。有陈成者,生十女,其妻绕井三匝,咒曰:女为阴,男为阳;女多灾,男多祥。镇井三日不汲,果生一男。
一云孕妇二月后,将及三个月,平旦着夫衣冠,绕净水池盆三匝,照影自视,主生男,必于甲丙戊庚壬阳日作之效。
凡妊娠未满三月,形象未着,男女未定,宜用方术可以生男。其法取明雄黄一两一块者用绛囊盛之,佩于孕妇身左,又以弓弦同贮佩之,或萱花同佩,所以谓之宜男草。又常张弓于其父,悬弧以视母,又用铖戈斧斤密置床席之下,勿令人知,常诵诗书之声。以上等法,皆可转女为男,其实未形而变者也。故古人立胎教,能令生子良善长寿,忠孝仁义,聪明无病,十月之内,常观好境象,远邪僻,真良教也。
卷之八十五 胎产须知
验男女法
遣妊妇面南行走,急呼之,左回首者是男,右回首者是女。又验丈夫左乳房有核是男,右乳房有核是女。丈夫脉左寸洪盛者是男,右寸洪盛者为女。
卷之八十五 胎产须知
辨脉法
经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搏者,近也。阴脉逼近于下,阳脉别出于上,阴中见阳,即滑脉是也。脉滑而动,是为阳施阴化,法当有子。又,少阴脉动甚者,孕子也。手少阴属心,足少阴属肾。心主血,肾主精,精血交会,投识于其间,则有妊。又,三部脉沉正等,无病而经不至者,妊也。《脉经》云:左手尺部浮洪者,男胎也;右手尺部浮洪者,女胎也;两手尺部俱洪者,为两男;俱沉实者,为两女。又云:中指一跳一止者,一月胎;二止者,二月胎也。
《脉诀》云:肝为血兮肺为气,血为荣兮气为卫。阴阳配偶不参差,两脏通和皆类例。
血衰气旺定无孕,血旺气衰应有胎。寸微关滑尺带数,流利往来并雀啄。小儿之脉已现形,数月怀耽犹未觉。左疾为男右为女,流利相通速来去。两手关脉大相应,已形亦在前应语。左手带纵两个儿,右手带横一双女。左手脉逆生三男,右手脉顺远三女。寸关尺部皆相应,一男一女分形证。有时子死母身存,或者母亡存子命。往来三部通流利,滑数相参皆替替。有力也。阳实阴虚脉得明,遍满胸膛皆逆气。左手太阳浮大男,右手太阴浮大女。诸阳为男诸阴女,指下分明长记取。三部沉正等无绝,尺内不止真胎妇。夫乘妻兮纵气雾,妻秉夫兮横气助。子乘母兮逆气参,母乘子兮顺气护。小儿日足胎成聚,身热脉乱无所苦。汗出不食吐逆时,精神结备其中住。滑疾不散胎三月,但疾不散五月母。弦紧牢强滑者安,沉细而微归泉路。
欲产之妇肺离经,沉细而滑也同名。夜半觉痛应分诞,来日日午定知生。(《质疑》谓离经之脉,即歇至之脉是也。)《启蒙》曰:欲产之妇脉离经,离经之脉分明认。其来大小不调匀,或如雀啄屋漏应。
皆歇至之脉也。腰痛腹痛眼生花,产在须臾却非病。
卷之八十五 胎产须知
妊娠服药禁
斑水蛭 虻虫,乌头附子侧天雄,野葛水银 巴豆,牛膝薏苡 蜈蚣。三棱代赭芫花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硝黄鬼箭牡丹 ,槐子红花桃仁同。牵牛皂角野狼星半,瞿麦干姜干漆通,砂蟹甲蝼蛄蜴,地胆蛴螬皂荚同。踯躅芫青亭长喙,藜芦虎掌飞生虫。
雄黄 雌黄 水银 粉锡 麝香 朴硝 芒硝 芫花 大戟 牛黄 巴豆 野葛 牛膝桂心 牡丹皮 藜芦 皂荚 茹 踯躅 鬼箭 槐子 薏苡 瞿麦 附子 乌头 侧子 天雄 乌喙蜈蚣 地胆 斑猫 芫青 亭长 水蛭 虻虫 虫 蝼蛄 蛴螬 皮 蜥蜴 蝉蜕 蛇蜕蟹甲 半夏 南星 根草 牵牛 虎掌 代赭 野狼芽 荛花 生鼠 溲疏 飞生虫 大黄 木鳖 红花 苏木 甘遂
卷之八十五 胎产须知
妊娠饮食忌
食螃蟹主横生。
豆酱与藿葵同食主坠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