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统大全 - 第 323 页/共 402 页

妇人痔漏候   妇人患痔病,与男子少异,多是房劳所伤,及酒毒流积而成,及长年久坐以攻女工者,得之为异耳,其余则皆同于男子而治之可也。其五种之状,并载男子痔漏门。   鳖甲散 治妇人房事过多,劳伤成痔。   鳖甲 露蜂房 蛇蜕 刺 皮 猪后蹄甲(以上五味,各自烧存性,各二钱) 麝香(一分)为细末,每服一钱,空心地黄汤调下,若肛门有窍肿痛,敷之即愈。忌苋菜。   柿灰散 治男子妇人久坐,以致血气流注肛门成痔,及肠风、脏毒、下血、肠僻等疾。   干柿(烧,存性,为末,每服空心米饮调下二三钱。)   卷之八十三 妇科心镜(下)   妇人脱肛候   妇人脱肛,与男子同治。惟因产时用力,努出肛门,虽病机不同,治法无异,升提收涩,甚者灸百会穴无不愈。   文蛤散 治脱肛。五倍子为末,水煎浸洗,更入白矾、蛇床子尤佳。洗用赤石脂末掺在桑叶上,或巴蕉叶上,托上,其长尺余。用煎汤在高器候温,浸洗良久,自然缩上。日逐换洗,久则自收。   其治脱肛服药堵方,皆与男子脱肛门参用。      卷之八十三 妇科心镜(下)   补遗方   金莲稳步膏 治妇人脚指缝坏痛。   黄莲 黄柏 黄丹 荆芥穗(各等分)上为细末,掺患处,布扎缚,自然平稳不痛。   柴胡抑肝散 治寡居独阴病患恶寒发热,全类疟者。   柴胡(钱半) 赤芍药(酒炒) 牡丹皮(各一钱) 青皮(钱半) 生地黄 地骨皮(各五分)香附米(一钱) 川芎(六分) 苍术 连翘 山栀仁(各八分) 甘草(三分) 神曲(炒)上作一服,水煎,空心服,夜再服,累治累效。      卷之八十三 妇科心镜(下)   妇女赤白带下论   凡妇人女子赤白带下,多由脾胃湿热所致。白多为气虚,赤多为血热。久之,渐次虚寒,面黄体瘦。始初须是调胃健脾,清热渗湿,如六君子汤、五苓散加姜炒黄连之属。人多不以为急,延患既久,脾胃渐弱,至于月经不调,甚则淋沥崩中,遂成大患,调治费工。须方药合宜,庶可获效。如人参黄 汤、补中益气汤为主,加升固之药是也。      卷之八十三 妇科心镜(下)   妇女赤白带下论   人参黄 汤方见螽斯门)加醋炒芍药、牡蛎粉、禹余粮。   补中益气汤(方见脾胃门。)秘验方 治带下神效。(方见《快捷方式六书•明集》)   卷之八十三 妇科心镜(下)   崩漏方论   妇人崩漏最为大病。年少之人,火炽血热房事过多,经行时而有交感,俱致斯疾。大都凉血固涩,升气益荣而可愈也。中年以上人,及高年嫠妇,多是忧思过度,气血俱虚。此为难治,必须大补气血,养脾升固,庶保十之二三。斯疾若不早治,则如颓圮之厦,斜倒倾散,势难支撑而使之正,又如苗槁而后溉灌,何可使之秀耶?   卷之八十三 妇科心镜(下)   崩漏方论   凉血地黄汤、黄芩散、阿艾丸、七灰散(四方并见螽斯门。)十全大补汤换桂枝加炮黑干姜、阿胶珠。(方见虚损门。)秘验方(见《快捷方式六书•明集》)   卷之八十四 螽斯广育   汪衢序   螽斯广育者,孰集之?徐氏汝元集而传之,以公于人也。汝元,余故友襄府典鳝鹤山遗腹子也,生质敏颖,幼从学于太学生叶光山,攻举子业,既而多病,复问医学于余族侄子良。   子良素以医术鸣,时汝元以儒通医,故其术易精。其存心,每每以济人为急务,弗规于利,良可嘉也。频来于余,常以《素问》脉理、病机、治法及刘、李、张、朱诸氏之书诘之,汝元皆 条析,随问随对,略无凝滞。此见汝元医有所本,业有师承,非复近时俗医记本草而疗病,泥古方而药人也,不侔矣。凡医书自上古轩岐《灵》《素》,历汉、唐、宋,而至于我皇明,作术之行于世者,二百余家,汝元悉究精微,叙而集之,名曰《古今医统》。凡有关于医者,靡不博极该详,诚集诸医之大成者也。《螽斯广育》卷,余披而阅之,有原始要终论、阴虚论、调经诸论,尤见生生不息之功多。余嘉其有心得之妙,凿凿有理,谆谆恳恳,以嗣续为重,果能体而行之,未必无螽斯之产也。其用心,亦仁矣哉!胡云峰云:医而儒,明医也,汝元以之。汝元,名春甫;思鹤,号也。龄青质颖,该博群集,而况精义不已,诚为鸣世之士云。新安韩溪道人汪衢序。      卷之八十四 螽斯广育   汪子良序   螽斯之集,为广嗣也。螽斯一生,九十九子,而广嗣之义有取焉。其亦渊乎微哉!天之生人,能启其机,而必待于有相之道以赞之。赞之非其道,生生之机或息矣。盖合天人以成者,能也;世之人率意而成者,遇也。幸乎天而不赞之以人者,惑也;至有自散其人而责望于在天者,妄也。吾徒徐汝元有忧之而是,合古今而集焉。好生之仁可想矣。是集也,以摄精调经为本,兼以胎产须知之助,参究脉证,虚实寒热,斟酌加减,皆其律。集古今之秘,以成广嗣之全书,而无胶柱刻舟之弊。诚足以究圣贤之蕴,以赞化育之机者也。世之人知所以用之,则百斯男,螽斯蛰蛰,非惟利人于一时,咸有以衍宗于百世矣。锡祚永之胤,终天地之功,孰非汝元之功耶!是为序。邑人心谷汪宦子良序。      卷之八十四 螽斯广育   原始要终论   大矣哉,人之有生也!其阴阳造化之妙乎!夫阴阳生生不息之德,其在于物,则本乎干坤;其在于人,则根乎精血。是故虽具道体之妙,而实遇修用之机。自其常而观之,虽愚夫愚妇,固亦可以知也;自其变而言之,虽志士仁人,亦有所不能焉。是故体则阴阳精血也,用则阴阳配合也。精血盈足,配合中时,此其常也,所谓愚夫愚妇之有知者,一自然之理也;精血亏欠,配合不时,此其变也,所谓智士仁人之不能者,一颠沛之势也。夫以处其常也,予固知其无待形于言矣。然而当其变也,岂可以弗辩哉!达道君子,安可不以用变之际而加之意焉者乎?是理也,先哲神之,而愚亦得以及其意矣,请详陈于左。《易》曰:天地 ,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又曰: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正所谓独阳不生,独阴不成是也。   盖为人之夫妇,犹天地然。   天地这道,阴阳和而后万物育;夫妇之道,阴阳和而后男女生。苟或父精母血,一有不及,而谓有胎孕者,未之有也。是故欲求子者,必先审其妇之月经调否。经者,常也,如月月应期而来,按期止无易常也,故曰月经。期有不调者,或先或后,或一月两至,或间月一来;有绝闭不通,有频来不止;或先痛而后行者,或先行而后痛者;有黑色者,有紫色者,有淡色者;有白带、白淫、白浊者,是皆血气不调者也。诸如此类,必按证以药而调治之。   及夫男子之病,亦在所当知也。其有不足者,有肾虚精滑,有精冷精清;或临事而不坚,坚即流而不射;有盗汗梦遗,有便浊淋涩,有腰惫不能转摇,有好色以致阴虚,有劳热者,有虚寒者,是皆精气不足者也。诸如此类,亦必按证施药而补益之。夫男而无以上诸病,然后可以独责乎妇。若此者,诚男子之责也,奈何归咎于妇哉?妇无恙亦未如之何也已矣。妇之经脉既调,男之真精亦足,所谓阴阳和,气血平,则百病不生,而乐有子乎且寿矣,奚艰嗣之有哉!既和之以阴阳,且按之以方法,而人事亦不可不尽也。诀曰:三十时中两日半,二十八九君须算。落红满地是佳期,金水过期空霍乱。霍乱之时枉费工,树头树底觉残红。但解开花能结子,何愁丹桂不成丛。此盖妇人月经方止,金水初生,此时子官正开,乃受精结胎之候,妙合太和之时,宜以人事副之,庶不失造化之妙也。过此佳期,则子宫闭而不受胎矣。然男女之别,各有要妙存焉。月经方过,一日、三日、五日交合者,此干道成男;二日、四日、六日交合者,坤道成女。又云:阴血先至,阳精后冲,纵气来乘,血开裹精,阳内阴外,是则精胜其血。故阳为之主,男形所由以成也;若阳精先入,阴血后参,横气来助,精开裹血,阴内阳外,是则血胜其精,故阴为之主,女形所由以成也。欲嗣之广者,必由斯道而得之。诚由斯而求之,亦由斯而得也。其或不然者,而亦有之,物徼幸于偶然耳。然男女抱患而孕者,亦有之。夷尝考之,虽孕多堕也,虽产多难也,虽子多病也。何以知其然也?尝观赤子在襁褓之中,内无七情之牵扰,外无六气之相侵,宜无病之可生也。其患曰变蒸,曰惊悸,曰斑烂,曰风痫,曰月疮,曰发搐,曰痰喘,曰痘疹,曰火疹,曰赤瘤,曰解颅,曰龟胸,曰滞颐,曰内吊,曰鹅口,曰木舌、重舌等证,岂不皆根父母精血之初,与夫妊妇虚弱,不能谨节之所致欤?又或未满百日,遂与咸酸之味,未至周期,辄与肥甘之 ,百病由此而生也。其患曰丁奚,曰哺露,曰五疳,曰吐逆,曰黄胆,曰腹胀,曰浮肿,曰痞癖,曰疟痢,曰积聚,曰飧泻,曰洞泻等证,岂不皆由饮食过伤,调养失宜之所致欤!自是观之,大半胎病而小半伤食也。一本体弱,而禀受不浓。又有妊妇情欲动中,而胎气随炽,或好食煎炙,而多味辛酸;或喜怒暴寒而嗜欲无节。殊不知儿在胎内,一脉贯通,母饥亦饥,母饱亦饱,动履食息,而胎气随之,故皆足以令子受患也。胎前既如古者妇人之妊子,寝不侧,坐不偏,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过人矣。夫何今人爱子无方,姑息太过,反致伤生,儿多枉死,正与岩墙桎梏,不能尽其正命者何异焉?每见温良之妇,妊娠起居皆有节度,生子少病,痘疹亦稀,足可以为师法矣。有父母之责者,宁不于是而容心哉!由是观之,贤愚得失较然矣。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然孝以事亲,人则知之,而孰知孝之大者,乃所以善继其后矣乎!慨其知此而不知求子之道也,良可惜哉!奈何委乎自弃者甘于命,过乎虑念者惑于巫。忍心害理,曷此甚也?大抵君子当造命,不当委命。愚为是论,亦理法之准者言之耳,岂曰无征而不信乎!   卷之八十四 螽斯广育   阴虚论   《格致余论》云: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气常有余,血常不足。盖有余之阳气者,非直指心经之元阳也,诸火之谓也。夫火有二:心为君火,五行正一之火也;三焦为相火,诸动邪妄之火也。凡一有动,相火随之而燔,烧烁真阴,竭枯精髓。经云: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此之谓也。又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温也者,温养其气而调和之,以静胜夫动也。经曰:劳者温之。是以味也者,药味也。经曰:阴之所生,本在五味。可见补阴一方,人人之所必用,自壮至老,而不可缺焉者也。丹溪曰:因火而成疾者,十有八九;不因火而成疾者,百无一二。故夫火乃无根之物,人之一身五脏六腑无所不有。惟阴盛可以制伏之。赵继宗谓:阴本不足,故不必补;补不足者,而至于有余,则反有太过之害。吁!赵亦未之思耳。助不给,补不足,理之自然;实其实,虚其虚,医之深弊。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经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所以责其阴之不足,则虚火乘之而起,精血津液皆为之枯涸,而梦遗淋浊、虚劳内热之证作矣。治法责其无水,当以补阴之剂,与夫养血调中,滋阴降火之属。又云:补肾者,不必齐以寒。强肾之阴,热之犹可。此固未尝胶于知柏之补阴,而当识其有为知柏之君者,斯可矣。不然,多见苦寒伤胃,执一无权,身且不保,而欲望其有子也,乌可得乎?是则滋阴之剂,故虽无恙,而亦可以常服矣,所谓缓则治其本也。兼夫澄心息虑,以温养之,多服健干斑龙等剂。而于子也,殆必欲之则至,其如视诸掌乎。夫何人多不察,妄信轻根据,顿服辛热香燥助阳之药,适与以火济火,援石拯溺,抱薪救焚斯何异矣?高明君子,幸其鉴之。      卷之八十四 螽斯广育   药方   资生健干圆按:此诚种子之良方。寒热不偏,君佐不紊,滋补无过,丈夫少病而无子,悉宜服之,无不效者。或阳事痿弱,精冷精清,宜服巨胜丸之属,以扶阳也。若水不胜火,心旺肾衰,热烦精滑,宜服补阴丸之属,以益阴焉。   秋石(四两,制法见“制法备考门”) 鹿角霜(四两,制见“备录”) 人参(要拣陈实者佳) 甘州枸杞子 山茱萸肉 麦门冬(去心) 天门冬(去心) 杜仲(姜汁炒断丝)怀庆生地黄 怀庆熟地黄(各酒浸二两)上为末,老米面作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滚白汤下。一月后女子月经方过,金水正生之时,男子空心服车前子汤半盏,至夜交会,即有孕矣。   资生顺坤方按:此方和气调经,养血清热。女人寒少热多,久无子孕,服之悉效。若血海多寒,子官久冷,宜服螽斯丸之属以温暖之。若不甚寒,宜用墨附丸之属,以和养之也。   香附米(一斤,四制,春秋三日,夏二日,冬七日,晒干为末,筛去头末,取中末半斤用)川当归(三两酒浸 白术(土炒三两) 川芎(雀脑者) 白芍药 熟地黄 生地黄 白茯苓牡丹皮 黄芩(去朽炒) 益母草 柴胡 臭椿根白皮(各二两)上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空心淡醋汤下六十丸,食干物压之。      卷之八十四 螽斯广育   男子别类经验诸方   巨胜子丸左尺脉微而弱,阳虚不举宜服。   巨胜子 白茯苓 何首乌 川牛膝 熟地黄(四两) 生地黄 肉苁蓉 菟丝子 天门冬枸杞子 天雄(制) 柏子仁 酸枣仁 破故纸 北五味子 巴戟天(去心) 韭子 干山药楮实子 川续断(各一两) 覆盆子 芡实子 川椒(去目及合口者) 葫芦巴 莲花蕊(各五钱)南木香(二钱半)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酒下,食物压之。   端效丸元气不足,肾虚阳脱,易痿易泄,尺脉俱微,服之壮阳益气,补髓添精。   菟丝子(酒制,如法研) 枸杞子 破故纸(酒洗微炒) 韭子(炒) 茴香(盐炒)川山甲(炮) 金墨(烧烟尽) 远志(去心) 莲花蕊 红花 莲肉(去皮心) 母丁香芡实子 牛膝(酒洗) 木香(各一两) 巴戟(酒浸去心) 益智仁 川楝肉 青盐 沉香(五钱)上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酒下。不饮酒者,盐汤下,食干物压之。   还少丹阳事痿弱,精气不射,尺脉微细,无子者宜服。   熟地黄 枸杞子(各两半) 川牛膝(酒洗) 远志肉 干山药 山茱萸肉 巴戟天(去心)白茯苓 五味子 石菖蒲 楮实子 肉苁蓉(酒洗去甲) 杜仲(姜汁炒) 茴香(各一两。炒)上为末,炼蜜和枣肉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温酒或盐汤送下,日三服。   大补阴丸左尺脉洪,阴虚火动,服此降阴火,补肾水。   黄柏(盐酒炒) 知母(同上。各四两) 熟地黄(酒洗烙干研) 龟板(酥炙。各六两)上为末,炼蜜和猪脊髓丸,梧桐子大。空心姜盐汤送下七十丸。   补阴丸左尺脉浮洪大虚,此药固精元,滋阴降火。   黄柏(盐酒炒半斤) 知母(同上) 熟地黄(各三两) 白芍药(炒) 川牛膝(酒洗)陈皮 锁阳 当归(各两半) 龟板(四两酥炙) 虎胫骨(两半酥炙)上为末,酒煮羊肉烂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下,冬加干姜半两。   加味虎潜丸肾脉虚数,精神短少,腰膝无力。此药健筋骨,补肾壮精。   人参 黄 (蜜炙) 白芍药(煨) 当归(酒洗) 山药(各一两) 锁阳(酥炙)虎骨(酥炙) 龟板(酥炙) 菟丝子(制如法) 破故纸(炒) 杜仲(姜汁炒断丝)五味子(各七钱半) 牛膝(酒浸二两)上为细末,炼蜜和猪脊髓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点汤送下。   滋阴大补丸肾脉微弱,阴阳两虚,与虎潜丸相间服之。所谓补阴和阳,生益精血,润泽肌肤,强筋骨。性味清而不寒,温而不热,非达造化之至者,未足与议于斯也。   川牛膝 山药(各两半) 杜仲(酥炙炒断丝) 山茱萸肉 巴戟 肉苁蓉(酒洗去甲,新瓦烙干) 五味子 白茯苓 茴香(炒) 远志(去心,甘草同煮一两) 石菖蒲 枸杞子(各五钱)熟地黄(二两)上为细末,炼蜜和红枣肉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酒或盐汤送下。   秋石斑龙丸滋阴补肾,益嗣延年,大有效验。(方见虚损门。)   卷之八十四 螽斯广育   妇人别类经验方   螽斯丸妇人月经不调,目昏头晕,子宫久冷。此药温中益气有孕,神效。   人参(一两) 杜仲(姜汁炒断丝) 桂心 防风 秦艽 浓朴(各五钱) 附子(制)白茯苓 细辛(各一两) 白蔷薇 干姜(炮) 沙参 牛膝(酒洗 半夏(各半两)上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或酒下。已觉有孕,便可止服。   滋血暖宫丸(一名百子附归丸)阴阳不利,气血不足,服此药无不孕者。   香附米(十二两,童便透各浸一宿) 当归(酒洗二两) 川芎 白芍药(酒炒) 熟地黄(酒洗)真阿胶(蛤粉炒成珠) 艾叶(醋煮晒干。各二两)上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醋点汤下,食物压。   济阴丸 治妇人血虚挟火,子宫干涩,不能摄精,久无子。服此滋阴养血有孕,极效。   当归 熟地黄 生地黄 川芎 芍药(各一两) 香附米(八两) 人参(八钱) 肉桂(七钱)黄芩(一两)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食前米饮或温酒送下五十丸。   妙应丸 治妇人气虚痰盛满溢,子宫不能受精,肥胖妇人无子服此效。   苍术(米泔水浸酒炒) 人参 黄 (蜜炙) 白术(土炒) 地黄(酒洗) 陈皮(去白)半夏(制) 当归(酒洗) 茯苓(各一两) 滑石 炙甘草(各七钱)上为末,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姜汤下。      卷之八十四 螽斯广育   附录广嗣方   五子衍宗丸男子服此药,添精补髓,疏利肾气,不问下焦虚实寒热,服之自能平秘,独称古今第一名方,有世服此药,子孙蕃衍,遂成村落之说,故名衍宗。   甘州枸杞子 菟丝子(各八两。酒煮,捣作饼,烙干) 北五味子 车前子(各二两。微炒,研)覆盆子(四两,酒洗净)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服九十丸,临卧服五十丸,白沸汤送下。修合曰:春取丙丁巳午,夏取戊己辰戍丑未,秋取壬癸亥子,冬取甲乙寅卯。   续嗣降生丹(一名授仙方) 凡妇人禀受气弱,胎脏虚寒,服之有子。   当归(酒洗) 桂心(各一两) 防风(五钱) 天台乌药 秦艽 杜仲(酒洗炒断丝)龙骨 吴茱萸 益智仁 茯神(各一两) 石菖蒲(去毛净) 细辛(土炒) 桔梗 半夏(制)川牛膝(酒浸) 白芍药(各五钱) 干姜(一两,半生半煨) 川椒(一两,去目) 附子(一枚,重八钱,脐心取窍,如皂角子大,入朱砂一钱,湿纸包裹煨) 牡蛎(漳泉二州大片者,将童便浸四十九日,每五日一换,取出用硫黄一两为末,酒浸涂遍,却将皮纸包,用米醋浸温,盐泥固济得浓,候干用炭五斤 。每一方只用二两,余收贮再用)上为末,取附子中朱砂留为衣,酒米粉作糊,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渐加至七十丸,空心淡醋汤下,或温酒盐汤皆可。   延年益嗣丹滋补元气,益精黑发。   人参 天门冬(酒浸去心烙干) 麦门冬(同上。各三两) 熟地黄(酒浸捣,二两)生地黄(二两烙干) 白茯苓(五两,酒浸晒干) 地骨皮(五两,酒洗净) 何首乌(鲜者,半斤)上将首乌以竹刀割去皮,切作片,干者用米泔水浸软割切。砂锅内用黑羊肉一斤,黑豆三合,量着水上加篦,蓖上放首乌、羊肉,烂为度。锅盖密,勿令泄气,取起晒干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送下。   壬子丸此药要壬日修合。   白芨 白蔹 吴茱萸 白茯苓(各一两) 牛膝 细辛 菖蒲 白附子 桂心(各五钱)浓朴 人参 当归(各四两) 乳香(二两) 没药(三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豆大。每服十丸,空心温酒送下。   大造丸 治男子妇人一切虚弱,不问老幼,禀气素弱,或斫丧太过,阳痿面黄,倦言倦步,气血虚甚。女人月经不调,艰于嗣育,服此极效。   紫河车(一具,用米泔水洗净,新瓦两片,上下合定,炕干为末。生产初胎尤佳,但非初生者,而妇人壮盛者亦妙。俗必产之初者以为贵,殊不知妇人虚弱,而气不足,其于初生,何益之有哉!龟板(二两),童便浸三日,酥炙黄。能补肾,去骨蒸,健腰膝。) 黄柏(两半,盐酒炒褐色,能补肾,泻下焦隐伏之火,除痿厥) 生地黄(二两半,肥大者,入砂仁六钱,白茯苓二两,稀绢盛入砂锅内煮,用好酒约添三四次,煮干,去茯苓、砂仁。用地黄一味,能活血凉血,除五心烦热) 人参(一两,能生津液,补中益气安神) 天门冬(去心,一两二钱。能保肺气,养肌肤,除燥热。)夏月加五味子七钱,一方加麦门冬一两。妇人加当归去龟板。男子遗精,妇人带下,并加牡蛎两半。   上以地黄酒浸烂,另用石臼捣如泥,余为末,入地黄泥捣匀,酒搅米糊为丸,如小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