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统大全 - 第 318 页/共 402 页
蛤蚧(一全对,酒浸,酥炙) 知母 贝母(去心) 人参 甘草 杏仁(去皮尖,麸炒)枇杷叶(拭去毛,炒) 鹿角胶(粉炒。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三钱,水盏半,加桑白皮煎八分,温服,日三夜二服。
补肺汤 治痨嗽肺虚者。
桑白皮 熟地黄 人参 紫菀茸 黄 川五味子(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入蜜少许,食后温服。
鳖甲煎 专治妇人痨嗽。
雄鳖(一枚,重一斤) 杏仁(去皮尖) 北柴胡 贝母(去心) 知母(各四两)上除鳖外,诸药细锉,以好酒五升入锅内,将活鳖在中,以药和停围定,上用板子石压,令鳖在药内吃酒药,候来日,却以慢火煮,候酒尽为度。却取鳖令患人吃尽,次将鳖甲用醋煮黄,入在前项诸药内,焙干,为细末,用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不拘时,米饮送下三十丸。
子芩散凉心肺,解劳除热,调和荣卫。
黄 (一两) 白芍药 子芩 人参 白茯苓 麦门冬 苦桔梗 干生地黄(各半两)上为粗未,先用竹叶一握,小麦七十粒,水三盏,姜三片,煎一盏半,入药末三钱,煎至七分,温服。
猪肚丸 治骨蒸痨热,唇红气粗口干,遍身壮热,或多虚汗,饮食不进,大肠秘涩,小便赤,并效。
青蒿 鳖甲(醋炙) 北柴胡 木香 生干地黄(各一两) 青皮 宣黄连(二两)上为末,以猪肚一个洗净,入药在内系定,蒸令极烂,研如泥,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日午、临晚各一服,汤下,忌湿热面毒物。
加味四君子汤 治痨嗽尤妙。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秦艽 黄蜡(各等分)上咀,每服半两,水煎服。药后止可食淡煮猪蹄肉,仍须先煮熟肉,去原汁,再以白汤熟煮。
仍忌房劳,一切生冷,鱼腥,咸毒腌藏等物,无不痊愈。修合药及煎药俱勿使患人知之,大有效验。
黄 丸 治妇人骨蒸烦热,四肢羸瘦,疼痛口干,心燥不眠卧。
黄 麦门冬(去心) 茯神 北柴胡 甘草 生干地黄(各一两) 酸枣仁(炒) 郁李仁杏仁(去皮尖) 枸杞子 人参 黄芩(各三分) 百合 枳壳 赤芍药 知母(各半两)鳖甲(二两,制)上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时米饮下。
(华佗)地黄煎丸解劳,生肌,进食,活血,养心。
生地黄汁 杏仁汁 生姜汁 藕汁(各五升) 薄荷汁 鹅梨汁(各一升)法酒(二升) 沙蜜(四升)上以慢火煮成膏,入后药:北柴胡(三两) 木香 人参 茯苓 山药 柏子仁 远志 枳实 白术(各一两) 秦艽桔梗(各三两) 麝香(五分) 熟地黄(酒洗,四两)上为末,以前膏子和丸,如梧桐子大,食后甘草汤下二十丸。
地仙散 治骨蒸肌热,一切劳热烦躁,能生津液。
地骨皮(二两) 防风 麦门冬(各两) 甘草(炙,半两)上锉,每服三钱,姜三片,水煎温服。
卷之八十二 妇科心镜(上)
妇人梦与鬼交候
人禀五行秀气而生,承五脏神气而养。若阴阳调和,则脏腑强盛,风邪鬼魅不能伤之。若失调理,气血虚衰,则风邪乘其虚,鬼邪干其正。然妇人与鬼交通者,由脏腑虚,神不守,故鬼气得为病也。其状不欲见人,如有对语,时独言笑,或时悲泣是也。脉息迟伏,或如雀啄,皆鬼邪为病也。又脉来绵绵,不知度数,颜色不变,此其候也。
春甫按:《良方》治妇人鬼交,多用僻邪之药,此非所以治本也。既云气血、脏腑、元神俱虚,则神不守舍,故有梦交,实非邪魅有所干也。则如男子之梦遗,其机一也。凡妇人患此证者甚多,但不肯直言耳。诊其脉沉弦无力,乍疏乍数,面带桃红,四肢无力,倦怠嗜卧,饮食少进,静躁不常,月经不调,皆血虚也。法当健脾胃,养气血,以固其本,兼之安神气,清痰火,以治其标,早为治之,庶几存济。失调理者,三年之后,气血浸衰,脉必紧数,肉脱身不起者定死矣。
卷之八十二 妇科心镜(上)
妇人梦与鬼交候
(《集验》)加味八珍汤 治妇人思虑过伤,饮食日减,气血两虚,月经不调,夜梦交感,或出盗汗,浸成痨瘵。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四分) 当归 生地黄(各一钱) 黄 川芎 白芍药软柴胡(各五分) 牡丹皮 香附米(制。各八分)上水盏半,大枣一枚,煎七分,食前服。
(《集验》)麦冬二陈汤 治妇人肺火咳嗽,呕吐痰饮。
麦门冬 陈皮 半夏 白茯苓 白术 当归身(各一钱) 黄芩(姜炒,八分) 甘草(炙,四分)上水盏半,生姜一片,煎七分,食远服。
(《集验》)归神汤 治妇人盗汗、梦交,心神恍惚,四肢乏力,饮食减少。
人参 白术 白茯神 当归身(各钱) 酸枣仁 陈皮(各八分) 圆眼肉(七个,去核)甘草(四分) 羚羊角(末) 琥珀末(各五分)上羚羊,琥珀不煎,余药煎熟去渣,入二末,和匀,食前服。
(《良方》)茯神散 治妇人气虚,与鬼交通,妄有所见闻,言语杂乱。
茯神(钱半) 茯苓 人参 石菖蒲(各一钱) 赤小豆(四十九粒)上咀,水盏半,煎七分,食前温服。
(《良方》)辟邪丹 治妇人与鬼交通。
虎头骨(二两) 朱砂 雄黄 雌黄 鬼臼 皂角 芜荑 鬼箭 藜芦(各一两)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囊盛一丸,男左女右系臂上。再用一丸,当病患户前烧之,一切鬼邪不敢近。
苏合香丸 治前证。(方见风门。)妙香散、八毒赤丸并治前证。(方见邪祟门。)
卷之八十二 妇科心镜(上)
五心烦热候
逍遥散 治妇人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悸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减食嗜卧。及血热漏下,月水不调,脐腹胀痛,寒热如疟。又治室女血弱阴虚,荣卫不和,痰嗽潮热,肢体羸瘦,渐成骨蒸。
白茯苓 白术 当归(酒洗。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白芍药 柴胡(各一两)上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煨姜一块,切片,煎七分,热服,无时。
(《经验》)秦艽散 治月经有热,血脉凝滞,五心烦倦。
麦门冬 秦艽 生地黄 当归(各半两) 地骨皮 郁金 苏木(各一分)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红花少许,同煎七分,温服。
参苏饮加黄芩、麦冬,并治五心烦热,手足掌心热甚者。(方见伤寒门。)
卷之八十二 妇科心镜(上)
妇人客热候
客热者,是体虚而将温过度,外热加之,非脏腑自生,故云客热。其为状,上焦胸膈之间虚热,口燥心烦,手足壮热是也。
麦门冬散 治妇人客热,四肢烦闷疼痛,不思饮食。
麦门冬 柴胡 赤茯苓 羚羊角 赤芍药 桑白皮 黄 (各三分) 生地黄 甘草(各五分)上咀,水盏半,姜三片,煎六分,不拘时服。
犀角饮 治妇人客热,心胸壅闭,肢节烦疼,不思饮食。
甘草(五分) 犀角屑(半两) 生地黄 黄 (各一两) 栝蒌仁 黄芩(各五分)人参 茯神(各三分)上为末,每服水盏半,淡竹叶五片,煎七分,温服,无时。
卷之八十二 妇科心镜(上)
妇人恶寒候
夫恶寒之候,亦有阴阳二证。发热而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而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宜解表,脉必浮数;发于阴者,宜温里,脉必沉细。又有汗后、利后恶寒及背恶寒。以上疾证,尤详着伤寒恶寒例中,可审治之。
一妇人,但恶寒别无他证,六脉平静,遂用败毒散而安。此药能去表中风邪故也。经云:恶寒家慎不可倍常覆衣被及近火气。寒热相抗脉道沉伏,愈令病患寒不可遏。但去被撤火,兼以和表之药,自然不恶寒矣。妇人恶寒尤不可近火,寒气入腹,血室结聚,针药所以不能治矣。
麻黄桂枝各半汤、败毒散并治恶寒甚效。(方俱见伤寒门。)
卷之八十二 妇科心镜(上)
恶寒发热似疟非疟候
凡妇人室女乍寒乍热,有类疟疾,久则成痨。诊其左关,肝脉独弦。上出寸口,某者上鱼际。究其病源,是皆思欲不遂,以致于阴阳交争,时寒时热。惟仓公深知此证,多是僧尼寡妇、经通室女有之。许学士知之,其有夫妇人病此者,乃热入血室也。此又自是一治法,固非寡妇室女之比也。
卷之八十二 妇科心镜(上)
恶寒发热似疟非疟候
启脾汤 治寡妇室女思欲不遂,以致伤脾,饮食少思,寒热如疟,面上或红或黄,用此最效白术 当归(各钱半) 人参 川芎 香附子 柴胡梢 玄胡索 郁金 甘草梢 青皮(各五分)上咀,作一服水煎服。
(《良方》)黄芩参苏饮 治前证,即参苏饮加黄芩。
(学士)生地黄丸 治寡妇室女患恶风体倦,乍寒乍热,面赤心烦,肝脉弦长,宜服此抑阴等药。
干生地黄(三两) 赤芍药(一两) 北柴胡 黄芩 秦艽(各半两。)上为细末,炼蜜丸,小豆大,白汤送下三、四十丸。
卷之八十二 妇科心镜(上)
妇人伤寒候
古人治病,先论其所主,男子调其气,妇人调其血。血室不蓄,则二气谐和;血室凝结,则水火相刑。妇人左关浮紧不可下,当发其汗以救血室。荣卫得和,津液自通,浃然汗出而解。
仲景云:妇人伤寒,经水适断,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无犯胃气者,言不可下也,小柴胡汤主之。若行汤迟则热入胃,今津燥中焦,上焦不荣,成血结胸状,须当刺期门也。
世有《妇人伤寒》书,称仲景所撰,与男子治法不同,此大谬也。予尝改之。不过云男子先调其气,妇人先调其血,此大略之异耳。要知脉紧无汗名伤寒,脉缓有汗为伤风。热病脉洪大,中暑沉细,其证一也。假如中 用白虎汤,胃实用承气汤,岂必调血而后行汤耶?仲景《伤寒论》所以不分妇人者,良亦无以甚异也。
若妊妇伤寒,药性须凉,慎不可行桂枝、半夏、桃仁等药。小柴胡去半夏名黄龙汤,特为妊妇而去也。大抵产前先安胎,产后先补益,次服伤寒药。若病稍退即止药,不可尽剂,此为大法。故黄帝问:妇人重身,毒之奈何?岐伯曰:有故无陨,亦无殒也。大积大聚,其可犯者,衰其大半而已。
桂枝红花汤 治妇人伤寒,发热恶寒,四肢拘急,口干舌燥,经肺凝滞,不得往来,宜服。
桂枝 芍药 甘草(各一钱) 红花(八分)上咀,水盏半,姜二片、枣二枚,煎七分,温服。良久,汗出解。
黄芩芍药汤 治妇人伤寒,口燥咽干,腹满不思饮食。
黄芩 白芍药 白术 生干地黄(各一钱)上咀,水盏半,煎七分,温服。寒加生姜。
尝归汤 治妇人伤寒,喘急烦躁,或战而作寒,阴阳俱虚,不可下,宜服此药。
柴胡 白术(各一钱) 人参 甘草 赤芍药 当归(各七分) 五味子 木通(各半分)上咀,水盏半,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稍热服。
干地黄汤 治妇人伤寒疾后犹有余气不去,谓之遗热。
干地黄(一钱) 大黄 黄连 黄芩 柴胡 白芍药 甘草(各七分)上咀,水一盏,煎七分。温服,取溏利,汗出解。
烧 散男子病新瘥,妇人与之交合得病名曰阳易。其证里急,腰胯及腹内痛,身重,宜服此。
男子 裆(烧灰为末,以水调方寸匕,服之即愈。)青竹茹汤 治妇人病未平复,因有所动,致热气上冲胸膈,手足拘急搐搦如中风状。
栝蒌根(二两) 淡竹茹叶(半斤)上水二升半,煮一半作三服。
卷之八十二 妇科心镜(上)
热入血室候
小柴胡汤 治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白日明了,夜则谵语,如见鬼状,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宜服。(方见伤寒门。)干姜柴胡汤 治妇人伤寒,经脉方来初断,寒热如疟,狂言见鬼。
干姜 甘草 牡蛎(各五分) 桂枝(六分) 柴胡(一钱半) 栝蒌根(一钱)上咀,水盏半,煎七分,温服。初服微烦,再出汗出而愈。
刺期门穴法妇人伤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穴,随其虚实而取之。期门穴在乳直下肋骨近腹处是也。
凡妇人病,当刺期门,不用行子午法,恐缠脏膜引气上,但下针令病患吸五吸,停针良久,随徐出针,此是平泻法也。凡刺期门,必泻勿补。肥人刺深二寸,瘦人深半寸。《活人书》云:期门穴,妇人屈乳头向下尽处是穴。丈夫及乳小者,以一指为率,陷中动脉是。
卷之八十二 妇科心镜(上)
咳嗽候
妇人咳嗽大法与丈夫同,其风寒湿热皆有成方。暂起者易治,若夫嗽久,脾虚发热脉数,面时发红,身热者为可虑,凡此不易治也。大抵嗽不宜久,久则成痨。妇人咳嗽之证亦为第一候也。善医者,须早图治,久而身热,盖不可用泻肺、破气、燥劫、苦寒之药,须从温补消息之为美。
(《局方》)五拗汤 治伤风咳嗽,声哑气喘不能睡卧,胸膈板胀,气不相接,年交秋便发,服此一帖即愈,神效。
华盖散、金沸草散并治前证。(以上方并见咳嗽门。)(云林)金不换散 治男妇肺胃虚寒,久嗽不已,喘促满闷,咳嗽涎盛,及腹胁胀满,腰背倦痛,或虚劳冷嗽,咳唾红痰,及远年近日一切喘嗽之疾,诸药不救者,并治之。
罂粟壳(制,半两) 杏仁(制) 甘草 枳壳(各三钱)上,每服三钱,水盏半,姜三片、乌梅半个,煎八分,临卧热服。
(《本事》)贝母汤 治诸嗽久不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