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纲目 - 第 370 页/共 379 页
〔罗〕
涂唇膏
治襁褓小儿咳嗽吐乳,久不愈。石燕一味,为末,每用一捻,蜜少许,调涂儿唇上,日三五次,无时。
〔钱〕杜氏子五岁,自十一月病嗽,至三月未止。始得嗽而吐痰,乃外风寒蓄入肺经,令肺病嗽而吐痰,风在肺中故也。宜以麻黄散辈发散,后用凉药压之即愈。时医与朱粉丸、半夏丸、褊银丸诸法下之,其肺即虚而嗽甚,至春三月间尚未愈。召钱视之,其候面青而光,嗽而喘促,哽气,又时时长出气。钱曰:病困十已八九,然所以面青而光者,肝气旺也。春三月者。肝之位,肺衰之时也。嗽者肺之病,肺自十一月至三月,肺即虚痿,又再下之,脾肺子母俱虚,复为肝所胜,此为逆也,故嗽而喘促,哽气,长出气也。钱急与泻青丸泻之,后与阿胶散实肺。次日面青而不光,钱又用补肺,而嗽如前。又与泻肝,未已而又加肺虚,唇白如练。钱曰:此病必死,不可治也。何者?肝大旺而肺虚绝,肺病不得时而肝胜之,今三泻肝而肝病症不退,三补肺而肺病尤虚,此不久生,故言死也。此证病于秋者十救三四,春夏者十难救一,果大喘而死。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肺主燥
嗽脓血
〔钱〕有喘而咯脓血者,乃肺热。食后服甘桔汤。久嗽者肺亡津液,阿胶散主之。咳而痰实,不甚喘而面赤饮水者,可褊银丸下之。(阿胶散即补肺散,方见治虚实法。褊银丸方见前。)
甘桔散
桔梗(米泔浸一宿,焙干)甘草(炒。各二两)上为细末,每服一大钱,水一大盏,入阿胶半两,炮过,煎至五分,食后温服。
〔海〕甘桔汤,仲景少阴咽痛药也。孙真人治肺痈吐脓血,用生甘草加减二十余条。
〔丹〕小儿咯血。黑豆、甘草、陈皮煎服。
〔钱〕段斋郎子四岁,病嗽身热,吐痰数日而咯血,前医以桔梗汤及防己丸,治之不愈,涎上攻,吐喘不止,请钱氏,下褊银丸一大服,复以补肺汤、补肺散治之。或问段氏子咯血肺虚,何以下之?钱曰:肺虽咯血,有热故也,久则虚痿。今涎上潮而吐,当下其涎。若不吐涎,则不甚便。盖吐涎能虚,又生惊也。
痰实上攻,亦能发搐。故根据法只宜先下痰,而后补脾肺,必涎止而吐愈,为顺治也。若先补其肺,为逆耳。
此所谓识病之轻重先后为治也。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肺主燥
喘
〔洁〕肺虚则喘而少气,先益黄散,后补肺散。(二方并见治虚实法。)〔钱〕京东转运使李公孙八岁,病嗽而喘满短气。医者言肺经有热,用竹叶汤、牛黄膏治之,三日加喘。
钱氏云:此肺气不足,复有寒邪,即便喘满,当补肺脾,勿服凉药。李曰:医已用竹叶汤、牛黄膏。钱曰:何治也?前医曰:退热退涎。钱曰:何热之所作?曰:肺经热而生嗽,嗽久不除生涎。钱曰:本虚而风寒所作,何热也?若作肺热,何不治其肺而反调心?盖竹叶汤、牛黄膏治心药也。李师有惭色。钱治愈。
〔洁〕肺实则喘而气盛,泻白散。(方见治虚实法。)〔钱〕东都张氏孙九岁,病肺热咳嗽,他医以朱、犀、龙、麝、牛黄药治之,一月不愈。其证咳嗽喘急闷乱,饮水不止,全不能食,钱氏用使君子丸,益黄散。张曰:本有热,何以又行温药?他医用凉药攻之,一月尚无效。钱曰:凉药久则胃寒不能食,小儿虚不能食,当与补脾,候饮食如故,即泻肺经,病必愈矣。服补脾药二日,其子欲饮食,钱以泻白散泻肺遂愈。张曰:何以不虚?钱曰:先实其脾,然后泻肺,故不虚也。
〔云〕小儿结热上气喘者,四顺散,一名清凉饮子。
〔《本》〕治小儿哮啼。
黄丹砒霜上各姜制为末,用枣肉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临卧,冷茶下。
〔丹〕痰嗽痰喘,并用涌法吐之。重剂,用瓜蒂散。轻剂,用苦参、赤小豆末,须虾齑汁调服之。
〔世〕万金丹治哮,痰涎喘急。(方见疟,大人通用。)〔汤〕治肺中风,多因嗽而始,但服嗽药,不能散其风邪,入于肺脏之络,其候喘急,面色青黄,目能认人,口不能言。医不能明其证,坐以待尽,不亦陋乎!绍兴王尚书女伴、老妪,得此病半月相继而死。
庸医俱不能识。又张南轩亦得此疾而逝,医师满目环视而立待尽。余悔不得一见,岂非天命也哉。后有亲楼八哥之子病此症,是时乃一气之行,诸医皆言无术而退。子父来告急,但欲得别是何疾,亦不望其活矣。余往视之,尚留残喘,以橘皮、桑白皮、罂粟壳三件煎汤,化百部丸二服,急灸肺,其喘立定,而忽能言,继时索粥,自此生矣。鸣呼!是病有法不遇余者多矣,可深惜哉!〔《素》〕帝曰: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者,脉何如?岐伯曰: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
(通评虚实论)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肺主燥
马脾风
暴喘而胀满也。
〔田〕暴喘,俗传为马脾风也,大小便哽,宜急下之,用牛黄夺命散,后用白虎汤平之。
牛黄夺命散
治小儿肺胀喘满,胸膈起急,两胁扇动,陷下作坑,两鼻窍张,闷乱嗽喝,声嗄而不鸣,痰涎潮塞,俗云马脾风。若不急治,死在旦夕。
白牵牛黑牵牛(各一两,半生半熟)川大黄槟榔(各一两)上为细末,三岁儿每服二钱,冷浆水调下。涎多加腻粉少许。无时,加蜜少许。
无价散
治风热喘促,闷乱不安,俗谓之马脾风。
辰砂(二钱半)轻粉(五钱)甘遂(面裹煮,焙干,一钱半)上为细末,每服一字,用温浆水少许,入滴油一点,挑药在上,沉下去,却以浆水灌之,立效。
又一法小儿喘胀,俗谓之马脾风,又谓之风喉者。以草茎量病儿手中指里近掌纹至中指尖截断,如此二茎,自乳上微斜直立两茎于梢尽头,横一茎,两头尽头,点穴灸三壮,此法多曾见愈。
〔世〕马脾风在百日内者,不治。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肺主燥
悲哭
〔《本》〕治小儿拗哭,
龙齿散
龙齿蝉壳(去翅足泥土)钩藤(有钩子者)羌活茯苓人参(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一大钱,煎六分,去渣,温热服。
〔子和〕一小儿悲苦,弥日不休,两手脉弦而紧。戴人曰:心火甚则乘肺,肺不受其屈,故哭。
肺主悲。王太仆云:心烁则痛甚,故烁甚悲亦甚。先令浴以温汤,渍形以为汗也。肺主皮毛,汗出则肺热散,浴止而啼亦止矣。仍命服凉膈散加当归、桔梗,以竹叶生姜朴硝同煎服,泻膈中之邪热。
〔钱〕小儿惊啼,邪热乘心也,当安心,安神丸主之。
〔丹〕小儿蓦然忽大啼作声者必死,此火大发则虚其气故也。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肺主燥
夜啼
〔无〕小儿夜啼有四证:一曰寒,二曰热,三曰重舌口疮,四曰客忤。寒则腹痛而啼,面青白,口有冷气,腹亦冷,曲腰而啼,此寒证也。热则心躁而啼,面赤,小便赤,口中热,腹暖,啼时或有汗,仰身而啼,此热也。若重舌口疮,要吮乳不得,口到乳上即啼,身额皆微热,急取灯照口,若无疮,舌必重也。客忤者,见生人气忤犯而啼也,各随证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