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纲目 - 第 369 页/共 379 页

主之。   赤脚金头蜈蚣(一条)蝎尾(四尾)僵蚕(七条)瞿麦(五分)上为末,先以鹅毛管吹豆大入鼻内,嚏喷啼叫可医,更用薄荷汤下。   〔钱〕   柏墨散   治断脐后为水湿所伤,或袍湿气伤于脐中,或解脱,风冷所乘,致令小儿四肢不和,脐肿多啼,不能乳哺,宜速疗之。   黄柏釜下墨乳发(烧。各五分)上为细末,每用少许,敷之。   〔丹〕脐风。湿盐二两,豉二合,杵成饼子如钱,炙热,熨脐上安。又,以黄柏末敷之。   〔姚〕小儿脐肿。桂心炙热熨之,日四五。   〔《秘》〕脐风疮。用年久东壁泥,研,敷之。   〔《圣》〕脐风久者成疮,不干,伏龙肝敷之。又,马齿苋,烧叶末敷之。(《千金方》)〔《子母》〕治小儿脐赤肿。杏仁杵如脂,敷脐肿上。   〔《圣》〕治小儿脐中汁出不止并赤肿。用枯白矾,研细,敷之。   〔世〕治婴儿因剪脐伤外风,致疮不干,用白矾、白龙骨各等分,同为末,每用少许敷之。又方,绵烧灰,研细,每少许干掺之。   〔丹〕撮口。夜合花枝煮汁,拭口并洗,愈。   〔田〕撮口治法,用白僵蚕为末,蜜调涂儿谷道。又,牛黄一钱,竹沥一合,时时抹口中即瘥。   〔无〕小儿初生一七日内,忽患脐风撮口,百无一效,坐视其死,良可悯也。有一法,世罕知者,凡患此证,看儿齿龈上有小泡子如粟米状,以温水蘸熟帛裹指,轻轻擦破,即开口便安,不药神效。   小儿初生,脐风撮口,诸药不效者。灸然谷,穴在内踝前起大骨下陷中,可灸三壮,针入三分,不宜见血,立效。   〔《甲》〕脐风,目上插,刺丝竹空。   〔《明》〕脐肿:腰对脐骨节间。(三壮。)〔世〕脐风撮口,在百日内不治。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肺主燥   咳嗽   〔钱〕嗽者,肺感微寒。八九月间肺气大旺,病嗽者其病必实,非久病也。其症面赤痰盛身热,法当以葶苈丸下之。若久者,不可下也。   葶苈丸   治乳食冲脾,伤风咳嗽,面赤痰盛,身热喘促。   甜葶苈(去土,隔纸略炒)黑牵牛(微炒)汉防己杏仁(去皮尖,炒,另研如膏。各一两)上为末,研入杏膏拌匀,蒸陈枣肉和,再捣为剂,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淡生姜汤下,乳食后或临夜服,量儿加减。   〔洁〕   人参荆芥散   治身热痰嗽,胸膈不利,宜下痰去热。   人参(半两)荆芥穗(一两)大黄(二钱)上为细末,水煎,调槟榔、木香细末五分,轻粉一字,乳后服。如身热潮热,宜服清凉饮子去大黄,三服之后,一二日却入大黄服之,令疏利则愈,不可便动脏腑。   〔钱〕十一月十二月嗽者,乃伤风寒嗽也。风寒从背第三椎肺穴入,当以   麻黄汤   汗之。有热证面赤,饮水,痰热,咽喉不利者,宜以甘桔汤兼治之。若五七日,其证身热,痰盛唾粘,加减三拗汤下之。   麻黄(去根节,三钱,水煮去沫,焙干)桂枝(二钱)杏仁(七个,去皮尖,炒黄,另研如膏)甘草(炙,一钱)上为粗末,入杏膏拌匀,每服一钱,水六分,煎至四分,去渣,温服无时,以汗出为度,量大小加减。若自汗者,不宜服之。   百部丸   治小儿肺寒壅嗽,微喘有痰。   百部(炒)麻黄(去节。各三两)杏仁(四十个,去皮尖,微炒,研入)上为末,熟枣子丸如皂子大。温水下二三丸,无时,日三四服。此本方也,仲景加松子仁五十个,蜜丸,更加胡桃肉含化大妙。一方加甘草二钱。   紫苏子散   治小儿咳逆上气,因乳哺无度,内挟风冷,伤于肺气,或小儿啼气未定,与乳饮之,与气相逆,气不得下。   紫苏子诃子(去核)杏仁(去皮尖,炒)萝卜子木香人参(去芦。各三两)青皮甘草(炒。各一两半)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五分,去渣,不拘时服,量儿加减。   有肺盛者,咳而后喘,面肿欲饮水。有不饮水者,其身即热。以泻白散泻之。若伤寒咳嗽,五七日无热证,而但嗽者,亦葶苈丸主之,后用化痰药。(泻白散方见虚实法。)有肺虚者,咳而哽气,长出气,喉中有声,此久病也,以阿胶散补之。痰盛者先入脾,后以褊银丸微下之,涎退速即补肺,如上法。(补肺法方见治虚实法。)〔洁〕   黄汤   治小儿咳嗽喘逆,身热,鼻干燥者,是热入肺经,为客热,呷呀有声。   黄(二两)人参(二钱半)地骨皮(五钱)桑白皮(三钱)甘草(二钱半)上咀,水煎,放温,频频服之。   〔海〕涎嗽,四君子加杏仁、桑白皮等分,半夏曲减半,同煎。咳嗽,四君子末煎紫苏汤调下。   〔洁〕咳嗽肺之生病而成嗽,大抵秋冬则实,春夏则虚,更详五脏兼见之证,以辨虚实。若实则面赤饮水,身热,痰涎盛,涕唾稠粘,咽干不利,喘嗽,面肿,吐食,皆当先补脾,益黄散,后泻肝,泻青丸。若咯脓血,是肺痿也,用清肺散治之,若虚则面白脱色,气少不语,喉中有声,唾痰清利,法当阿胶散补之。若亡津液,用白术散主之。   〔钱〕治嗽大法,盛即下之,久即补之,更量虚实,以意加减。   褊银丸   治风涎膈实上热及乳食不消,腹胀喘粗。   巴豆(去油膜皮心,研细,半两)水银(五钱)黑铅(二钱半,同水银炒结砂)麝香(另研,五分)好墨(火烧醋淬,研,八钱)上将巴豆末并墨再研匀,和入砂子麝香,陈米粥和丸如绿豆大,捻褊。一岁儿一丸,三二岁二三丸,五岁以上五六丸,煎薄荷汤放冷送下。不得化破,更量虚实加减,并食后服。(虚人先以益黄散实脾,后以此方下之,下后补肺。)嗽而吐水或青绿水者,百祥丸下之。(方见痘门。)嗽而吐痰涎乳食者,白饼子下之。(方见积门。)〔丹〕小儿痰嗽,必用吐法,(详见喘条。)〔世〕白附丸治咳嗽有痰。(方见脾主湿门。)   胜金方   治小儿咳嗽。蜂房二两,净洗,去蜂粪及泥土,以火烧为灰,每服一字,饭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