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纲目 - 第 302 页/共 379 页
黑膏方
疗温毒发斑。
生地(半斤,切碎)好豉(一升)上二味,猪肤二斤,合一处煎,令三分减一,绞去渣,用雄黄、麝香如豆大为末,同药再煎服之。其毒便从皮中出者则愈。忌芜荑。
葛根橘皮汤
疗冬温未即病,至春被积寒所折,不得发,至夏得热,其寒解,冬温始发,肌中斑烂瘾疹如锦纹,而咳,心闷,但呕吐有清汁,宜服此汤即止。
葛根橘皮杏仁(去皮,麸炒)知母黄芩麻黄(去节,汤泡)甘草(炙。各半两)上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温服。
热病发,与时气发并同。夫病患或未发汗,或已经发汗,而热毒不散,表虚里实,热毒乘虚出于皮肤,所以发疮瘾疹如锦绞,俗名谓之麸疮,《素问》谓之疹。大抵发,不可用表药,盖表虚里实,若发其汗,重令开泄,更增烂也,宜用玄参升麻汤、大青四物汤、猪胆鸡子汤选用之。
玄参升麻汤
治伤寒发汗吐下后,毒瓦斯不能散,表虚里实,发热于外,故身发如锦纹,甚则烦躁谵语。兼治喉闭肿痛。
玄参升麻甘草(炙。各半两)上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热服。
大青四物汤
治伤寒热病十日以上,发汗及吐利后,热不除,身上斑出。
大青(一两)阿胶甘草(各一钱半)豆豉(二合)上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旋入胶再煎,令溶服。
猪胆鸡子汤
治五六日斑出。
猪胆(三合)鸡子(一枚)苦酒(三合)上三味,合煎三沸,强人尽服,瘦人煎六七沸服之。
阳毒升麻汤治出面。(方见阳毒。)〔海〕
消毒饮子
治。
黍粘子(六钱)荆芥防风(各二钱)甘草(一钱)上咀,水煎服。
阴症发,出胸背又出手足,亦稀少而微红者,若作热症,投之凉药,大误矣。此无根失守之火聚于胸中,上独熏肺,传于皮肤而为斑点,但如蚊蚋蚤虱咬形状,而非锦纹也,宜调中温胃,加茴香、芍药,以大建中、阴毒升麻鳖甲汤之类,其斑自退,可谓治本而不治标也。(海藏云:阳明发斑亦有红点如斑出于皮毛之间者,宜白虎、泻心等药,当审之。)大建中汤(方见治恶寒门。)阴毒升麻鳖甲汤治阴斑。(方见阴毒。)侯国华病伤寒四五日,身微斑,渴欲饮,诊之沉弦欲绝,厥阴脉也。服温药数日不已,又以姜、附等药,觉阳微回脉生,因渴私饮水一杯,脉复退,又见头不举,目不开,问之则犯阳易。若只与烧散,则寒而不济矣。遂更用吴茱萸汤一大服,调烧散连进二服,出大汗两昼夜而愈。
〔丹〕发似伤寒者,痰热之病发于外,汗以散之,下之非理。
卷之三十二伤寒部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欲眠目不闭声嗄为狐惑为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或因伤寒而变成斯病。其状默默欲眠,目牵不得闭,卧起不安。虫蚀于喉咽为惑,蚀于阴肛为狐。不欲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方见痞。)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散熏之。用雄黄一味为末,取二瓦合之,烧向肛熏之。
《脉经》云:病患或从呼吸上蚀其咽喉,或从下焦蚀其肛阴,蚀上为惑,蚀下为狐。狐惑病者,猪苓散主之。(方未考究。)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一本,皆有“黄”字。)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豆当归散主之。(方见下血。)
卷之三十二伤寒部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狐惑续法
一妇人狐惑声嗄,多眠,目不闭,恶闻食臭,不省人事,半月后又手足拘强,脉数而微细。先与竹沥、姜汁一盏服之,忽胸中有汗,腹鸣,即目闭省人事,遂用参、术、归、陈入竹沥、姜汁饮之,五六帖而愈。
〔《活》〕狐惑伤寒与湿皆虫证,初得状如伤寒,或因伤寒变成此疾。大抵伤寒腹内热,食少,肠胃空虚,三虫行作求食,蚀人五脏及下部,为虫病。其候齿无色,舌上尽白,甚者唇黑有疮,四肢沉重,忽忽喜眠,虫蚀其肛,烂见五脏则死。当数看其上下唇,上唇有疮,虫蚀其脏,下唇有疮,虫蚀其肛,杀人甚急,多因下痢而得,治桃仁汤、黄连犀角汤、雄黄锐散主之。
治
桃仁汤
生艾桃仁(去皮尖,炒,双仁不用)槐花子(碎。各一两)大枣(十五个,去核)上水二盏,煎至一盏半,分三服。
黄连犀角汤
治伤寒及诸病之后,内有出下部者。
黄连(半两)犀角(一两)乌梅(七个)没药(一分)上水二大盏半,煎至一盏半,分三服。
雄黄锐散
治下部疮。
雄黄苦参青葙子黄连(各二分)桃仁(去皮尖,一分)上为散,以生艾捣汁为丸,如枣核大。绵裹纳下部,扁竹叶汁更佳。冬月无艾,只用散裹纳亦得。
卷之三十二伤寒部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百合病
百合病论曰:百合病者,谓无经络,百脉一宗,悉致病也。人常默默然,意欲食不能食,意欲卧不能卧,意欲行不能行,或有时闻食臭,或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即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虽似和,其人脉微数,每溺时辄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时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体症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其症治之。(《活人》云:此名百合伤寒,多因伤寒虚劳大病之后不平复,变成奇疾也。)百合病发汗后,宜服
百合知母汤
百合(七枚,劈)知母(三两,切)上先将百合水洗浸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又将井水二盏,另煎知母取一盏,去渣,和百合一盏同煎,取一盏半,分温再服。
百合病下后者,宜用
滑石代赭汤
百合(七个,劈)滑石(三两,碎,绵裹)代赭石(如弹大,一枚,绵裹)上先将百合水洗净,浸一宿,当白沫出,去水,更以井水二升,煎取一盏,去渣,另用水二升,煎滑石、代赭石,取一升,去渣,后合和同煎,取一升半,分温服。
百合病吐后,宜用
百合鸡子汤
百合(七枚,劈)鸡子黄(一枚)上先将百合水浸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井水二升,煎取一盏,去渣,纳鸡子黄搅匀,煎五分,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