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纲目 - 第 307 页/共 379 页
作
人中黄方
以竹筒两头留节,一节中作一窍,内甘草于中,仍以竹木钉塞其窍,置大粪缸内浸一月,取出晒干,用治瘟毒。(用此药一味,入补药带表,同煎服之。)〔《活》〕冬应寒而反大温,抑之则实邪在肾,宜葳蕤汤。(方见风湿。)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四时伤寒不同
多眠多汗脉浮为风温
阳脉浮滑,阴脉濡弱,更遇于风,变为风温。(论见大法。)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禁,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螈。若火熏之,一逆而引日,再逆促命期。(经云:伤寒发汗已,则身凉。若发汗已,身灼热者,非伤寒,乃风温也。)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四时伤寒不同
风温续法
〔《活》〕风温者,脉尺寸俱浮,头疼身热,常自汗出,体重,其息必喘,四肢不收,嘿嘿但欲眠,治在少阴、厥阴。不可发汗,发即谵言独语,内烦躁不得卧。若惊痫,目乱无精,如此死者,医杀之耳。
风温忌发汗,宜葳蕤汤。身灼热者,知母干葛汤。如渴甚者,栝蒌根汤。脉沉,身重,汗出者,汉防己汤。
葳蕤汤
治风温,兼疗冬温及春月中风,伤寒,发热,头眩痛,喉咽干,舌强,胸内疼痞,腰背强。
葛根(半两)葳蕤(三分)石膏(一两,杵碎)白芷(半两)麻黄(用沸汤泡,半两)羌活(去芦,一两)川芎(三钱)甘草(炙,半两)杏仁(去皮、尖,双仁者半两)青木香(一钱)上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半钟,日三四服。
知母干葛汤
治风温,身体灼热甚者。
知母(三钱)葛根(八钱)石膏(六钱)甘草黄芩木香升麻(各一钱)葳蕤(三钱)南星(二钱,生)人参川芎(各一钱)麻黄(去节)防风杏仁羌活(各二钱)上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钟,去渣服。
防己汤
治风温,脉浮、身重、汗出。(一方无人参)防己(四钱)甘草黄(各一两)生姜(二两)白术(三两)人参(一两)上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煮取一中盏,去渣,饮讫,仍坐被中,汗出如虫行,或被卧取汗出。
(许学士云:风温误汗,用防己黄汤救之。)〔海〕治风温。《活人》本方葳蕤汤,以有麻黄不敢用,宜白术汤主之。(方见前太阳病发热续法。)若头眩汗出,筋惕肉者,加牡蛎。若腰背强硬者,加羌活。若舌干发渴者,加人参。若身灼热甚者,加知母。若身体重多汗者,加黄。若内伤冷者,不加。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四时伤寒不同
一身尽痛为湿
痛而发黄为中湿,痛不得转侧为风湿。《活人》又以身痛脉沉为中湿,脉浮为风湿,亦通。治法见太阳病体痛门。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四时伤寒不同
身反张为
有汗为柔,无汗为刚。(治法见柔门。)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妇人伤寒
热入血室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东垣云:妄见妄闻,夜梦亡人,皆肝木火盛而为邪也,刺期门。与此义同。)许学士云:有妇人患热入血室证,医者不识,用补血调气药,延养数日,遂成血结胸。或劝用前药。予曰:小柴胡已迟,不可行也。无已,则有一焉,刺期门穴斯可矣。予不能针,请善针者治之,如言而愈。或问曰:热入血室,何谓而成结胸也?予曰:邪气传入经络,与正气相搏,上下流行,或遇经水适来适断,邪气乘虚而入血室,血为邪迫,上入肝经,肝受邪则谵语而见鬼,复入膻中,则血结于胸也。何以言之?妇人平居,水当养于木,血当善于肝。方未受孕,则下行之以为月水;既妊,则中蓄之以养胎;及已产,则上壅之以为乳,皆此血也。今邪气蓄血,并归肝经,聚于膻中,结于乳下,故手触之则痛,非汤剂可及,故当刺期门也。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夜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活人》云:小柴胡和之。犯胃气谓下之,犯上二焦谓发汗也。)〔《衍》〕有一妇人,温病已十二日,诊之,其脉六七至而涩,寸稍大,尺稍小,发寒热,颊赤口干,不了了,耳聋。问之,病数日经水乃行,此属少阳热入血室也。若治不对病,则必死。乃按其证与小柴胡汤,服之二日,又与小柴胡汤加桂、干姜一日,寒热遂止。又云:我脐下急痛。又与抵当丸微利,脐下痛痊,身渐凉,脉渐匀,尚不了了。仍复与小柴胡汤。次日又云:我但胸中热躁,口鼻干。又少与调胃承气汤,不得利。次日又云:心下痛。又与大陷胸丸半服,利三行。次日,虚烦不乐,时亦有所见,时复狂言。虽知其尚有燥屎,以其极虚,不敢攻之。遂与竹叶汤,去其烦热。其夜大便自通,至晓两次,中有燥屎数枚,而狂言虚烦尽解。但咳嗽唾,此肺虚也,恐乘虚而成肺痿。遂与小柴胡去人参、大枣、生姜,加干姜、五味子汤。一日咳减,二日而病悉愈。以上皆用张仲景方。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妇人伤寒
热入血室续法
〔云〕妇人伤寒中风,治法与男子无异,惟热入血室、妊娠伤寒则不同也。宜以四物安养胎血,佐以汗下之药治之。
妇人伤寒中风,自汗头痛,项背强,发热恶寒,脉浮而缓。恐热入血室,故倍加芍药,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一两半)赤芍药(三两半)生姜(一两半)大枣(六枚)上锉细,每服五钱,水煎。
妇人伤寒,脉浮而紧,头痛身热,恶寒无汗,发汗后恐热入血室,宜
麻黄加生地黄汤
麻黄(二两半)桂枝(一两半)甘草(半两)生地黄(一两)杏仁(二十五个,去皮尖)上咀,每服五钱,水煎。
〔《活》〕妇人伤寒,经脉方来初断,寒热如疟,狂言见鬼,宜用
干姜柴胡汤
柴胡(四两)栝蒌根桂枝(一两半)牡蛎(一两)干姜甘草(炙。各一两)上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渣温服。初服微烦,再服汗出而愈。
〔罗〕
小柴胡加地黄汤
治妇人室女伤寒发热,经水适来适断,昼日明了,夜则谵语,如见鬼神。亦治产后恶露方来,忽间断欲死。
柴胡(一两二钱半)人参黄芩甘草(炙)半夏(汤洗,七次)生地(各七钱)上为粗末,生姜三片,枣二枚,同煎。
〔云〕妇人伤寒,身热,脉长而弦,属阳明、少阳。往来寒热,夜躁昼宁,如见鬼状,经水适断,热入血室。不实满者,小柴胡加牡丹皮主之,大实满者,桃仁承气主之。
小柴胡加牡丹皮汤
柴胡(二两)黄芩(七钱半)人参(二两)半夏(六钱)大枣(三枚)甘草生姜(各七钱半)牡丹皮(二两)上锉细,每服一两,生姜同煎。
桃仁承气汤(方见蓄血。)妇人伤寒,头痛脉浮,医反下之,邪气乘虚而传于里,经水闭而不行,心下结硬,口燥舌干,寒热往来,狂言如见鬼状,脉沉而数者,当下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