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锦囊秘录 - 第 17 页/共 253 页

啼哭无声(胎症)   声音者,虽出于肺,实根于肾。凡儿初生,声清响亮,神怡睡稳者,此禀赋充实,心肾不亏,水火既济者也。若发声不出,郁郁而为,呃呃而作,上下气不相乘者,此胎气不足,虽日投药饵,然根本已萎,无大益耳。惟有热伤风感而音哑者,非关胎元,亦宜急治,久则金水并伤,子母俱困矣。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咽瘀症(胎症)   咽瘀者,是因产际艰难,生下浴迟,以致胃寒,瘀而咽下,其候四肢寒 ,啼声不出,面脸青紫,舌上白苔,牙关紧急,手足牵拘,频哕多啼者是也。宜用淡豆豉、生姜、葱头之类,温胃疏解为主。若日久不痊,乳噎不下,手足时搐者,死。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鬼胎(胎症)   鬼胎者,因父精不足,母气衰弱,护养不调,神虚气怯,有七八月而生,或过十月而产,所言鬼者,即胎气怯弱。荣卫不充,萎削猥亵,禀赋不足,恒多夭死谓耳。岂言纳鬼气而成胎耶!间有形虽不足,筋骨坚强者,得善乳哺,亦有成人。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口麋七星疮(胎症附马牙)   满口生疮者,是名口麋。若白细点子,生于上 者,名七星疮也。总不外乎心。   肺、胃三经之蕴热,随所经而清利之。间有泄泻,脾元衰弱,不能按纳下焦阴火,是以土乘为口疮麋烂者,不可误投凉剂,宜用六君子理中汤之类。   小儿生下啼哭不乳,宜看牙龈之上,有白点如粞大者,名为马牙,急以银针挑去,即血出不妨。磨京墨浓搽,间日再看,再生再挑即安,否则脾元中气败绝,面青口撮而死。   一方   治口麋。   青黛(二钱) 芒硝(一钱) 为末,用少许敷口中,吐咽俱宜。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口麋七星疮(胎症附马牙)   大连翘饮   治三焦积热,二便不利,眼目赤肿,胎毒口疮,重舌木舌,咽痛疮疡蕴热等症。   连翘 瞿麦穗 滑石 牛蒡子 车前子 木通 防风 山栀子 黄芩 荆芥穗 川当归 柴胡 赤芍 甘草 蝉蜕 竹叶(十片) 灯心(十茎) 水煎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口麋七星疮(胎症附马牙)   五福化毒丹   治胎热蕴毒,胎毒口疮。   玄参 桔梗(各五分) 人参 青黛(各一分) 赤茯苓(一分) 甘草(二分)   马牙硝 为末,另研马牙硝二分,麝香三厘,和匀前药,蜜丸,薄荷汤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斗睛(胎症)   斗睛者,因失误筑打,触着头面额角,兼或倒扑,令儿肝中惊风,遂使两目斗睛。   或太阳受寒,筋寒则挛,故两 牵引进急,为睛斗也。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斗睛(胎症)   牛黄膏   治被惊斗睛诸症。   牛黄(五厘) 白附子(炮) 桂枝(去皮) 全蝎(去毒) 川芎藿香叶 白芷 辰砂(水飞各一分) 麝香(少许)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锁肚症(胎症)   为末,蜜丸芡实大,薄荷煎汤,食后化服。   锁肚者,由儿在胎中,母食诸热,令儿热毒壅盛于内,结于肛门闭而不通。若至三日不通,急令其母温水漱口,汲儿前后六心,并及脐下,红赤为度。如再不通,必是肛门内合,当用对象透之,金钗为上,玉簪次之,须刺入二寸许。次将苏合香丸,纳入孔中,内用蜜丸,轻粉五分,温水化服,以粪出为快。若腹肚膨胀,不能乳食,作呻吟声,至于一匕,难可生矣。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乳(儿科)   乳者,有因寒热不调,停留胸膈,结聚成痰者;有因过冷过饱者;有哺后即乳,乃成食癖等症者;亦有胃溢多次,导虚胃气者。然久 不已,则神困气怯,渐虚成痫。总由乳母起居不调,乳哺不节所致,宜分寒热虚实以调之。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乳(儿科)   盐豉丸   治婴孩 乳不止。   盐豉七粒,口内含去皮,腻粉一钱,为末,丸如黍米大,每服三丸或五丸,藿香叶煎汤,食前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护持调治诸法(儿科)   凡儿在胎,口有秽恶。若生下速乘,啼声未出,用棉包指,拭去口中恶汁。若一作啼声,恶即入腹,伏之于心。若遇天行时气,则热乘心,出而为斑,伏之于胃,出为疮疹;伏之于肝,则出水泡;伏之在肺,则出脓泡。一或感冒,其毒随发,故有用甘草、朱砂、牛黄,以下胎毒。然不若初生拭云秽汁,尤为有益无损也。   初诞之时,有于头额之前,发际中间灸之,益取其能截风路也。故诸风笃症,昏迷沉绝,药力所不及者,于此灼艾,每有扶危之功。更有百会一穴,在项中旋毛之间,陷者是穴。若惊痫等候。灸之亦济危困,然书曰夫灸者,本因河洛地土多寒,故儿生三日,灸囟以防惊。有东南湿土多温,新生芽儿无病,万万勿宜逆灸。   凡浴时,须调和汤水,探看冷热。若不得所,令儿水惊,况冬久浴则伤风,夏久浴则伤热,其浴时当护儿背,盖风寒皆自此而入,成痫、成风。然浴水而煮以金银丹砂虎头骨之类,则除惊痫客忤;煮以铜铁等器,则辟恶气;煮以李楮桃根、黄连,则不生疮丹毒;煮以麦门冬子、荆芥、铅锡,则安心气。至第三日,用桃、柳、梅、桑、槐树等根,煎汤沼之,亦除恶气疮毒之患,兼辟不祥。   凡小儿平常无病,忌服药饵,否则遇疾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