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锦囊秘录 - 第 16 页/共 253 页

黄连 黄柏 当归 赤芍药 杏仁上用乳汁浸一宿晒干,为极细末,用生地黄汁调一字,频频点眼,更用荆芥煎汤,温时洗净。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眼闭症胎赤眼血眼(胎症。)   辟尘膏   治尘埃入目,揩成肿热,作痛啼哭。   上以油烟细墨,新汲并水浓磨,入玄明粉半钱,和匀为膏,用笔点目内四五次。忌酒热物。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脑冷脑热(儿科)   有脑浆水溜从鼻孔中出,日久不瘥,气息甚恶者,此脑冷也。若脑枕骨疼,闭目不开,或太阳穴寒痛,攒眉啼哭,两目赤肿者,此脑热也。然脑由于髓,髓由于精,况上病治下,脑冷者,温补其精血;脑热者,清其头目,凉其肝胆,所谓寒者温之,温之者补之也。热者凉之,凉之者泻之也。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脑冷脑热(儿科)   神仙二妙散   治小儿脑冷。   硫黄 黄丹(炒) 川白芷(各等分)   为细末,用少许,吹鼻中十余次,即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脑冷脑热(儿科)   透顶散   治小儿脑热。   川芎末 薄荷末 朴硝(各等分)   研匀,用少许吹鼻中。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不尿(胎症)   初生不尿者,因在胎之时,母食糟酒等毒,热气入胎,是以生下肚腹膨胀,脐肾皆肿。如脐四旁色见青黑及口撮者,皆死候也。如止不尿而不饮乳者,可与道塞行窍。   更有二便不通,腹胀欲绝者,此因窍塞气凝,宜令母含温水,吸儿六心并及脐下,以红赤为度,须臾自通,此疏壅导塞之验也。然小肠为心之府,水气窦行,随气而利。心气若壅,小便小通;心气若冷,小便洒晰;心气若寒,小便多旋;心气若热,小便艰泄;心气积热,小便必先赤而后白。又肾主水,而膀胱为腑,水满膀胱,则通泄于小肠。小肠又上应于心,盖阴不可无阳,水不可无火,水火既济,则上下相交荣卫流行,水道得所。若心肾不调,故内外关格,而水道塞,传送失常,而水道滑热则不通,冷则不禁。若七日之内而肾缩者,亦初生受寒所致也。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不尿(胎症)   葱乳汤   治不尿,用大葱白二三茎,每茎切作四片,用乳汁半小盏,同煎片时,分作四次服,即通。如不饮乳者,服之即饮乳。   一方   治小便秘涩。   赤茯苓 麦门冬 灯心 车前子 水煎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不尿(胎症)   掩脐法   治婴孩大小便不通,用莲根葱白一茎,去土,生姜一块,淡豆豉二十一粒,盐一小匙,同研烂作饼,烘热掩脐,用帛扎定,良久气透自通,不通再用一饼。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不尿(胎症)   导小赤散   治小儿心经内虚,邪热相乘,烦躁闷乱,传流下部,小便赤涩淋闭,肝下病痛。   生地黄 木通 甘草(一方加黄芩)竹叶为引,水煎温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大便秘塞(儿科)   夫五味之精华而清者,乃养五脏,五味之糟粕而浊者,乃归大肠。有数日不便,腹胀闷痛,胸痞欲呕,咽燥秘塞,热气烦灼者,此热邪聚内,津液中干,大肠枯涩而气滞也。当即下之,否则内热久郁,气不行而滞不化,必变风侯矣。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大便秘塞(儿科)   葱蜜汤   治婴孩虚秘,用葱白三茎,水煎去葱,入炒阿胶及生蜜溶化,食前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大便秘塞(儿科)   甘枳汤   治婴孩虚秘。   甘草 枳壳(各一钱) 水煎,食前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大便秘塞(儿科)   三黄犀角散   治脏腑热秘。   犀角屑 大黄(酒蒸) 钩藤 栀子仁 甘草 黄芩(各等分) 为末,热汤调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