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锦囊秘录 - 第 22 页/共 253 页

治卒中恶,客忤诸痫急惊。   安息香一两五钱(为末,用无灰酒,飞过滤去沙石,约取一两,慢火熬成膏,入药) 琥珀(研) 雄黄(研、水飞) 生玳瑁屑 朱砂(各一两)   银箔(五十片,研) 龙脑 蜃香(二钱五分) 生乌犀角(一两) 牛黄(五钱,研)   金箔(五十片,一半为衣一半为药)   用生犀玳瑁为极细末,匀入余药,将安息香膏,重汤溶化,搜和为剂,如干加蜜为丸,芡实大、参汤化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解颅鹤膝(儿科)   解颅者,头缝开解而颅不合也。书曰:母虚羸瘦,父虚解颅。是由禀气不足,先天肾元大亏,肾主脑髓,肾亏则脑气不足,故颅解开。然人无脑髓,犹树无根,不过千日,则成废人。有以父精不足则解颅,眼白睛多为论者,有以属母之血虚热多而论者,其候多愁少喜,目白睛多,而 白色。若成于病后者,尤凶,宜久服地黄丸,外用封囟法可也。亦有因怀胎五月,忽被大风大雨雷电惊胎,以致颅骨开解者。然是症,若至年长不合,必至骨中蒸热,肉干皮黑,肢体柴瘦,骨节皆露,如鹤之脚,名为鹤膝,又名鹤节。大宜调补天元,以图万一。   小儿鹤膝,因禀受肾虚血气不充,以致肌肉瘦削,形如鹤膝,外色不变,膝内作痛,屈伸艰难。若 肿色赤而作脓者,为外因可治。若肿硬色白不作脓者,是属本性难疗。属外因者,以荆防为主,佐以益气养荣。属本性者,以六味加鹿茸补其精血,仍须调补脾胃,以助化生之源。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囟肿(儿科)   囟填者,囟门肿起也。脾主肌肉。若乳哺不常,饥饱无度,或寒或热,乘于脾家,致使脏腑不调,其气上冲,为之填胀,囟突而高,如物堆垛,毛发短黄,骨蒸自汗矣。   更有风热伤肝,木郁思达,所以令肿者。更有肺热生风,肺主皮毛,亦令囟肿毛焦者。更有胎中受热所致者,然寒气上冲而肿者,牢靳坚硬,热气上冲而肿者,柔软红色。更有外因覆护过暖,阳气不得外出,亦令赤肿。寒者温之,热者凉之,外用封囟散可也。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囟陷(儿科)   囟陷者,有因脏腑有热,多饮水浆致成泻痢,久则气血弱,不能上充髓脑,故下陷如坑,此乃胃虚脾弱之极,宜急扶元。若与枕骨并陷者,百难救一。亦有父精有损,母血虚衰,禀元不足,是以形容枯瘦,阴阳两亏,无时温壮而囟陷者。有因蓄热不除,渐至身羸发落,脚缩手拳,皮焦鹤膝,血绝筋衰而囟陷者。宜各随症调治。枕陷尤重于囟陷,不独小儿也。盖耳后方圆二寸,皆属于肾,陷则肾元败矣。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囟陷(儿科)   调元散   治禀受不足,颅囱开解,肌肉消瘦,齿语行迟。   山药(一钱) 人参 白茯苓 茯神 白术 白芍 当归 黄 (蜜炙) 熟地黄(各五分) 川芎 甘草(炙,各六分) 石菖蒲(四分) 姜 枣 水煎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囟陷(儿科)   人参地黄丸   治婴孩颅囟开解。此乃肾气不成,肾主骨髓,脑为髓海,肾气不盛,所以脑水不足,故不合。   人参(二钱) 熟地黄(四钱) 鹿茸酒 山药 白茯苓 牡丹皮 山茱萸(去核,各三钱)   为末,蜜丸,芡实大,参汤调化,食远服,神效。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囟陷(儿科)   庄氏方   治解颅。   山茵陈 车前子 百合(各五钱) 为末,乌牛乳汁调,涂足心及头缝开处,帛裹,三日一换。   又方   驴头骨不拘多少,烧灰研细,以清油调敷头缝中。   一方   用狗头骨、炙黄,为末,鸡子清调涂。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囟陷(儿科)   全生汤   治感热囟门忽肿。   天麻 蝉脱 防风 羌活 远志肉(各五分) 甘草(一分) 川芎 桔梗(各四分)   牛蒡子(炒,三分) 灯心水煎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囟陷(儿科)   婴宁汤   治吐泻后,感寒囟陷。   人参(五分) 附子(制,三分) 木通 茯苓(各七分) 升麻(煨,三分)   川芎 枣仁(炒,各四分) 甘草(炙,一分) 姜水煎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囟陷(儿科)   乌附膏   治囟陷。   棉川乌(生用) 雄黄(二钱) 附子(生用,五钱) 各为末,用生葱连根叶打成膏,空心贴囟上。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鹅口(胎症)   鹅口者,乃胎热蕴蓄心脾,上蒸于口,舌上遍生白屑,如鹅之口。更有小儿舌下有膜,如石榴子样,连于舌根,令儿言语不发不转,可摘破之。若血出无害。不止,烧发灰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