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医案合刻 - 第 6 页/共 11 页

疟已四月,传入三阴,缠绵不已,用搜络法。   三甲煎加蒸于术 党参 青蒿 归身 牡蛎 炙草 姜 枣足冷肢麻,面有风块,又恶风脉沉细。前方滞而少通,宜与当归四逆汤。   本方去枣加附子 生姜三疟四载,寒轻热重,呕逆腰痛。此腰痛疟系少阴也。宜治少阴兼理少阳。   鹿角霜 杜仲 续断 半夏 生鳖甲 生姜冲脉为病,治宜镇逆。   炒熟地 紫石英 坎 鹿角胶 杞子 金铃子 肉桂 小茴香 生杜仲粉 菟饼 沉香屑木火旺令,肝木乘阳气之浮,直冲清道,血遂上溢,脉左部弦急,宜从肝治。   炒熟地 生左牡蛎 沙参 料豆衣 侧柏叶 山药 鸭肝经闭半年,腹肿未消,脾虚,肝乘中焦,营气失职,经何由而至。今又客邪侵肺,咳嗽间作,宜兼理之。   当归 白薇 丹参 丹皮 川贝 桔梗 楂炭 生麦芽食随痰出,噎时颇痛,用镇降方。   灵磁石 代赭石 海浮石 月石研细。   旋复花 夜合花 枇杷叶 蜜煎成调入前药末。   复诊。   鸡谷袋 戌腹粮(漂炒) 月石加油和蜜调服。   疝气时作痛胀。   六味丸加柴胡梢 独活 肉桂 吴茱萸脉数,肌肉消烁,痰咯不和,有虚损之象,先进清补之剂。   北沙参 淡菜 甜杏仁 川贝 白扁豆 青盐陈皮 水梨汁心肾不交,无寐,阴不制阳,阳强易动,与坎离交媾法。   熟地 龟板 牡蛎 建莲肉 酸枣仁 茯神 远志 黄柏痰哮有年。   六味加杏仁霜 川贝 橘红 蛤蚧素患精虚遗泄,今春始发潮热,半夜方止。初则扪之而热,后则热及骨髓矣。此系肾虚,复感冬寒,以感轻,故发亦不甚耳。   炒熟地 桂枝 生牡蛎 龙骨 茯神 白芍 煨姜 炙草 淮小麦 南枣肉左胁掣痛,筋脉不舒,络虚气攻所致。   旋复花汤加当归 苏梗汁 沉香汁额上胀,鼻息不通,牙关颊车开阖不利。此乃足阳明交会之地,据述喉肿之后起。宜从阳明治,而开阖不利,是挟风使然。   葛根 犀角 生地 丹皮 杏仁 桔梗 连翘 山栀 白芷 苍耳食之吐,因于不运,非尽由肝也。姑与消补方。   焦术 枳实皮 木香汁 砂仁 鸡内金 炒归身 沉香汁 红曲 陈皮 茯苓 炒芝麻食不足,则气滞而支,两胁胀斯作矣。议两调之。   旋复花汤加鸡谷袋(末) 沉香(末) 红曲(末) 麦芽(末) 焦滞 橘络 藕粉(研) 楂炭汤泛丸。   交夏至后腹胀,一阴生而肝邪为患也。当与当归四逆汤。   本方加杞子炭 小茴香 去枣额颡着寒则嚏,清涕随流,咳甚,五心灼热。此卫阳虚而肝火炽也。仿东垣法应之。   生 防风 桂枝 炙草 石决明 细生地 小川连 元参 川石斛 南花粉 地骨皮 丹皮 苏梗汁阴寒凝聚成瘕,上攻为痛,右脉虚软,即真阳式微之征,非辛温通阳弗效也。   淡附子 吴茱萸 归身炭 炮姜 大茴香 法半夏 炙草 茯苓素有饮邪,阳不交阴,故目不瞑。   法半夏 秫米 生术 茯苓 枣仁寒热胁痛,腹结瘕形,肝脾同治。   六味加柴胡梢 蒸于术 炙鳖甲 楂炭 白芍湿胜则肿,如何服五味,肿而热痛,奈何以鹿胶助热。   大豆卷 海桐皮 川萆 宣木瓜 川通草 白麻骨 米仁 茯神脘中常痛,病起于劳倦伤中,用建中法极合,当即以此加减。   桂枝 当归 肉桂 橘饼 炙草 煨姜 南枣手足指痒,肝乘脾虚而风动,以脾主四肢故也。   于术 茯苓 半夏 橘红 石决明 丹皮 川斛 料豆衣 木瓜 甘菊 桑叶气升呕逆,此属下焦根本不固,急宜填补。   贞元饮加紫石英 肉桂 杞子 炒焦菟饼 淡吴萸 牛膝肠中攻动则痛,下痢更甚,明系肝邪为患。曾服补中益气升阳之剂而反剧,则升之无益可知矣。宜从风动飧泄一条,比例治之。   制白术 炒黑秦皮 炒焦菟丝饼 蕲艾叶 牡蛎 炒黑骨碎补阳虚挟湿,左足时木。治宜养阴通阳,佐以疏肝活络,可收全功。   贞元饮加制附子 肉桂 杞子 白芍 鹿筋 新绛 生于术 茯苓 远志炭 橘红 沉香汁痢渐减,口干夜热。   鲜荷叶 生菟丝 炒枯砂糖 鲜稻叶 黄蜡 怀山药先用炒枯熟地四钱,泡汤煎药,俟药冷,蜡浮水面去之,再温服。   足筋不舒,为湿邪所阻。以致络脉壅滞。今发疮。即是湿邪疏泄处。   熟地 阿胶 桑叶 黑芝麻 当归 真血余 石决明 甘菊 木瓜 丝瓜络 新绛 牛筋人乳粉 牛酥 白麻骨用猪脊髓、阿胶烊化和丸。   食入窒塞且响,少腹微痛,切脉肝部不和,用温通厥阴治。   九香虫 戌腹粮 楂炭 炒红曲 苏梗 炒谷芽 沉香 炒麦芽生山药煮浆和丸,饭后服二钱。   喉痒痛未愈,下体有漏,时梦泄。   炒熟地 麦冬 线胶 黄明胶 地骨皮 人中白 山药 湘莲鳖一个,泥涂 存性研末,生鸡子清和丸。   每至新凉,阳微饮逆,气喘不得卧,宜摄阴通阳。   附桂八味加蛤蚧 杏仁 橘红炼蜜丸。   脾肾虚损,肝阳扰动,调停二者之间,治肝为要。   生地 龟板 知母 黄柏 白术 雄猪肚 牡蛎 川连 苦参吐血后,痰时带红,是肺病。姑整肃手经,再议填补,用仲醇法。   生地 地骨皮 枇杷叶 川斛 川贝 巴杏 扁豆 桑叶 梨汁由不得汗,肿从面起,其为风水显然。水不得泄,由肺气郁遏,不得外达,并不得下行而为小便,故遂直走肠间而便溏,所谓不得横,遍转为竖穷,正合卢氏之说也。不从此参究病情,再以寒滑之品,欲从前阴驱之,罔顾其利,斯亦左矣。   桂枝 白术 羌活 防风 川芎 独活 桔梗 姜皮 椒目 赤豆脉左关弦,全是肝火为患,仿喻氏清燥救肺法。   枇杷叶 桑叶 生地 丹皮 霍斛 料豆衣 地骨皮 青蔗汁心中嘈杂如饥,此肝火上炎所致。   炒熟地 淡天冬 川连 牡蛎 料豆衣 淮小麦 炙草 南枣肉诊脉三五不调,短而微数,按之不鼓,真阳式微,气不下潜,虚里振动,宜于温补中佐以镇摄。   熟地 杞子 萸肉 杜仲 紫石英 河车 坎 鹿角胶 菟丝饼 鹿茸 枣仁 茯神山药 建莲 远志 补骨脂肝邪偶有所触则发,遇寒遇郁,或饥饱不时,尤易扰动,见于两胁肝部也。口涌甜水,脾滞也,木乘土,用建中法。   桂枝木 当归 橘饼皮 煨姜 炙草 香附 橘络 南枣先天禀赋不充,故填补未能,即应南翁辅以益胃运脾之法,先后天同治,亦周密矣。当仍其方,略为增损,以消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