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医案合刻 - 第 4 页/共 11 页
阿胶 鲜生地 川连 鸡子黄 知母雨淋冲阳受伤,热水洗浴,迫其冷湿深入,与水谷之气互蒸,而肌肉发黄,陈无择云:谷疸生谷芽 半夏 广皮白 柴胡 黄芩 川连 人参 枳实 姜汁经云:谋虑在肝,决断在胆,操持思虑,五志阳气,有升无降,肝脉循环,绕乎阴器,气逆拂乱,不可疏泄之权,似疝如淋病象。其实内系肝脏,但治淋、治疝,不越子和辛香流气,即从丹溪分消泄热。今形脉已衰当以虚论,肝病三法,曰辛,曰酸、曰甘缓。经云:食酸令人癃,小便不爽,大忌酸味。
当归 茴香 穿山甲 枸杞子 沙蒺藜凡当脐动气,脐腹结瘕,肌肉濡动,眩晕羞明。昔贤都主下焦精血之损,二气不得摄纳,则变乱火风,如混蒙之象,泄气温燥攻病,是虚其虚也。温养有情之属为宜。
紫河车 肉苁蓉 当归 青盐 茯芩 胡桃 黄柏 小茴香 柏子仁 紫石英暑风入肺为瘅疟,金匮为阳气独发。嘉言云:体中阴液素虚,所伏热气,日久混入血分,阴虚阳冒,上焦清气皆蒙,胃阳失和,不纳易痞,究竟伏邪未去。凡苦辛疏泄,皆属禁例。夫上实下虚,有客邪留着,镇降不应,仿徐之才轻可去实之例,分别气血,以宣之,以逐之。
犀角 连翘 元参 通草 竹叶 荷叶十年前小产血崩,损伤未复,家政操持,形神俱不能清静,上年交秋,带下淋浊,不特脂液告竭,奇经与诸络亦无血存留。气冲犯胃,脘膈刺痛,胁肋高突,更兼下焦寒冷,腰围如带拘束,两足麻木,践地痿软,二便窒塞不爽。五液枯涸,至阳不交阴,见痛用沉香大谬。
凡血液枯槁,大忌香燥,姑以血肉参和人参。若春和温煦,草木借以滋生。
人参 甘枸杞 归身 肉苁蓉 小茴香 沙蒺藜 黑芝麻 羊内肾诊脉尺垂,据述冲气上冲,肝脉必搏大无偏,视面色赤亮,肌肉瘦削,乃肾精肝血内耗,阴不和阳,致冲任不主把持,固摄壮水,正谓助阴抑阳。然久损不复,当与味浓质静,或血肉有情,填实精隧。考古海藏与可久辈,咸遵是制。内损精血,务宜绝欲静养,使其加餐壮胃,所谓精生于谷也。且肝肾久伤,累及八脉,阴伤渐干及阳,岂一法网罗者。
闺中室女,忽然神志时惑,遂月事不来,正《内经》谓二阳之病发心脾也。盖气逆血菀,经纬紊乱,日加郁痹,焉得聪明。清旷情怀,致病草木药饵,都属无情,所以不易奏功。议以上清心窍以通神,下调奇脉以通经。
琥珀末(五钱) 丹参(一两)鲜石菖蒲捣汁法丸,辰砂为衣。
回生丹为小丸,早服一钱。另以大黑豆一两,炒赤,置竹篮盖内,以无灰酒淋热豆,取天癸从未至,肉瘦色悴,咳呛着枕更甚,暮夜内外皆热,天明汗出势减,痰或粘或稀,咽中总不爽利,此先天最薄,真阴不旺,弗勤针指,务要安闲怡悦,俾经来热除。不然,俗云干血劳。
复脉汤去姜、桂。
男子结疝,在《内经》则曰冲任为病。子和统论疏肝,今疝未愈,脐右复高突硬起,乃由疝渐至瘕聚肠覃之属。夫肠覃者,寒气客于大肠,与胃气相搏,大肠与肺表里,传送肺气,寒则气凝不行,清气散而浊气结为瘕。迁延日久,如怀胎妊,按之坚,推之移,气病而血不病穿山甲 椒目 桂枝 川楝子 小茴香 茯苓 麝香 白芥子冒暑远行,热气由口鼻吸入,先犯上中,分走营卫,故为寒热疟疾。当淡泊饮食滋味,清疏胃气,投剂或以凉解芳香,或以甘寒生津,皆可疗治。奈何发散不效。复肆行滋补,致肺气壅闭,胃中凝滞,自上及下,一身气机不通,变成肿胀,矫其非而欲与攻逐。无如病久形消,又虑正气之垂寂,不得已用保和丸,缓疏中焦,渐渐升降得宣,六腑转达,腑气先通,经脉之气无有不通者矣。
卷一
保和丸
女科肝病为多,产后必病及八脉,即如少腹瘕聚,冲气攻心,必呕吐。逆上则喉间闭寒水半年不来,越日常有寒热。凡下焦多属血病,症属气聚,瘕为血痹。病在冲脉,阴维阳维混混施治,焉得入奇经。
延胡索 川楝子 蓬术 桃仁 生鳖甲 地鳖虫 麝香 楂炭脉缓按之濡弱,谷少不食,浓味运化最迟。饮食不适,即欲痛泻,肤腠麻木,骨软筋痛。且遇暴风骤冷,体中更觉不安,上年肠红,入夏方愈,种种脉症,是气弱阳微,脾胃少于运化,湿郁生痰,致气机不能灵动,法当健阳佐运,即治痰驱湿之本。
人参 于术 茯苓 半夏 陈皮 益智仁 木瓜 天麻 生姜 大枣女子四十九天癸当止,谓阳明脉衰,冲脉力怯,不能招集诸络之血,聚于血海,按月经行。
此向老皆然。今秋热致伤,客邪不重,已见带淋,肌麻血阻,内伤之势已露。况所患甚于腰腹,是必脏阴内损,及于八脉,有形之血既去,无形之气掀旋,诸窍百骸,攻迫肆症,即身中之阳气独行,不得真阴眷恋耳。熟地、五味,滋收固不甚谬,然不入奇经,法当介用潜阳。咸味下引,酸味内收,或佐微苦微润。盖肝恶刚喜凉,肾恶燥喜暖,古人之制然矣。
盐水炒阿胶 茯苓 山萸肉炭 盐水炒鳖甲 知母 女贞子 盐水炒旱莲草 天冬 盐水炒黄柏幼稚惊痫,古人有阳痫之分,据述自幼至今,不论寒暑,寐必汗泄,乃藏真不固,阳不内根据,致内风灼筋牵强,冒窍神迷。且时时神馁恐惧,治在肝肾,用包举大气,内安肝肾。
熟地 石菖蒲 龙骨 五味子 远地 茯苓 琐阳 黄柏 萸肉紫河车膏丸。
惊则动肝,肝气上逆,忧则伤肺,肺气失降,升降失司,中焦不运,气聚成形,风扰鸣泄。
仲景论上升吐蛔,下坠狐惑,都从胃虚起见,风木相侮,阳土日困,食减便溏有诸。由惊忧偏逆致病,因病失治,延虚最难奏效。用药不过生化克制之理,培其受侮,平其冲扰,补阳明以宣府,泄厥阴以平逆,如是而已。至于拔病根,在乎居恒颐养,当医药外求之。
人参 干姜 川椒 川楝子 茯苓 桂枝 白芍 乌梅产育颇多,冲任先伤,其咳嗽失血,呕吐涎沫,都是下元不摄,冲气上逆所致。况晨刻必泻纳下元散失之真,固之摄之,尤虑弗及。若见血见嗽,用滋清沉降,非内热肺咳,奚益于病。徒使迁延胃败。遂至废食,岂不危哉?盐水炒补骨脂 石壳莲肉 熟地炭 炒黄山药 覆盆子 五味子 芡实再诊前方服二剂泻止,今去补骨脂、覆盆子,加青花龙骨。
三诊 自前方固摄之后,五六日精神颇觉向安,但寒在四肢背部,热在心前腹中,即《内经》阳虚外寒,阴虚内热之旨。然产后气虚,必自阴分伤及阳位。张景岳云:气因精而虚者,当补精以化气。况产后八脉空虚,填补方中,必佐以收拾奇经之散亡也。
熟地炭 龙骨 湘莲 紫石英 五味子 人参 芡实 茯神丸方砂仁拌炒熟地 芡实 桑螵蛸 五味子 紫河车 茯苓 人参 远志 沙苑蒺藜山药浆丸。
诊脉右弦左濡,久痔注血,致纳食不易运化,此脾营先伤,胃阳继困,府气不能宣畅,大便不爽,温补未能通调,府气疏滞,更损脾胃生阳东垣每以治土,必先达木,不宜过投燥剂。
仿古治中汤法,佐以疏肝解郁。
人参 青皮 陈皮 木瓜 黑槐米 益智仁 楂肉 茯苓 黑地榆水泛丸。
诊脉百至,左小涩结,右部弦大,绿高年中焦,清阳已微,浊阴渐阻,致脘中窒塞日盛不能纳,下焦阴液枯槁,肠中气痹,溺少便涩。虞花溪云:噎膈反胃,阴枯阳结为多,衰老之象,最难调理。诚情志偏胜无形之伤也。若夫痰气瘀血积聚,亦有是病,有形有象,即易为力矣。惟无形致伤,以有形之药饵施治,鲜有奏效。当以阴阳二气推求,在上为阳,在下为阴,通则流通,守则呆钝。古人成法,宜遵其言,居恒颐养,不在药饵中矣。议宣通之味以翼小效。
大半夏汤加枳实、姜汁、川连。
脉右弦左濡,秋凉宿饮上泛,咳呛入夜,着枕欲寐,气冲胃脘,心悸震动,必欲起坐。
仲景阳涤饮,与世俗仅以肺药疏降迥异,用小青龙减麻辛法。
桂枝 五味子 干姜 茯苓 白芍 炙草 半夏丸方八味去附。加沉香。
频因小产,奇脉不固,经来甚多,经过带下,早震大便溏滑,纳谷日少,时觉心悸震动,始养血滋腻,即脘闷不思纳谷,此皆自下焦损伤,渐及中焦,致脾胃不能转运。近日拟用王荆公妙香散,宣通补中,仍兼顾下,虽似相投,然于调和经带,其力未专,再议两去分治,中鹿角霜 淡骨脂 青盐 炒黑小茴香 紫石英 禹余粮 当归 茯苓用雄羊肾蒸熟捣丸,人参汤下。
男子血淋成块,尿出痛。医治一年妄效。夫淋属肝经,郁火湿热皆有是病,患少壮情欲勉强,必致败精凝窍,精腐变于,理固有诸。用虎杖散法,服五六日痛减血少,晨溺尚有血丝,此随窍中有未尽之败浊,宜通不宜涩。
人中白 琥珀 沉香 白牵牛 川柏韭菜汁丸。
产育致虚,病情多歧,不能缕分。思产后八脉皆空,损伤非在一脏一腑,所以诸恙并起,稍涉情志不适,药饵便少功效。沉痼宿恙,骤难奏功,阅病原,再诊脉,知内因虚损,小效病复,实由于此。姑拟迩日再急,在腹胀洞泄,胁腹 痛,冀得少缓一二,为进商之步。
人参 鹿茸 茯苓 舶茴香 紫石英 补骨脂另用禹余粮、赤石脂等分,糯米煮糊为丸,煎前方送廿丸。
香港脚古称南地,多因湿热,医用苦辛宣通开气,渗湿久进,病未祛除,而血液反耗。心热气冲,目黄呕涎,烦躁头痛昏厥,四肢筋纵掣痉,大便艰涩。显然肝血衰涸,内风掀越,此风乃阳气之化,非外来八风,同例而治。分经辨治,病在肝藏,扰动胃络,由气分湿热延中,血中枯燥,静摄小安,焦烦必甚。盖内伤情怀,草木难解,斯为沉痼。
石决明 豆皮 天冬 生地 茺蔚子 阿胶丸方生地 白芍 天冬 桂圆肉 丹参 杞子 阿胶 麦冬 知母 茺蔚子 豆皮乌骨鸡煮烂杵丸。
暑属阴邪,一种湿温秽浊之气,胶结于三焦,故苔灰边白,气喘脘结,周身痛难转侧,小溲窒涩而痛。老年情气已衰,恐有内闭外脱之变。
鲜石菖蒲 浓朴 茯苓皮 橘红 白蔻仁 杏仁另服苏合香丸。
病久反复,精气损伤,遂成虚怯。据说脐下闪闪升触,逆干咳嗽,兼痰多咽痹,明明元海无问医便投草木汤液,恐难久持。
鲜紫河车胶 秋石拌人参 云茯神盐水炒紫衣胡桃肉。
经云:脾气散精,上输于肺,地气上升也,肺主治节,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天气下降也。
和畅,至晨夕嘈杂,食少无味,下脘如纳粗物,病久胃汁枯,四肢无力,显然脾病。右胁少腹作痛,升降有声,寅卯病进,午后病退,是清阳之气闭结。若仍勤劳家政,深秋关格是虑香附 延胡索 黑山栀 归身 柏子霜 桂圆肉诸动属阳,烦劳则损气。肝司藏血,拂郁则血菀于上,午后则气并于血。升降混淆为厥,脉来浮数,退而细涩,面黄唇白,热势稍轻,神昏如故,胸膈隐痛,必非停滞,谅有瘀聚所致。目 舌缩,为肾水竭绝之征,螈 不止,乃肝虚风动之象,病名暴厥。赵养葵所谓薄厥煎厥之类,开心窍不应,勉以蒲黄散去瘀舒郁,续进滋养,天一之水,以翼风宁火熄。
卷一
蒲黄散
情志郁勃,气逆多升,络血上冒,连次小产,冲任已怯,心嘈震悸,目珠痛,头胀,肝胆厥天冬、石决明。经来后期两旬,牙宣吐血,防其倒经,议养肝阴,兼通冲脉。
生地 天冬 枸杞子 牛膝 茯苓 白芍 阿胶 桂圆肉 丹参 茯神乌骨鸡煮烂为丸。
烦劳气泄,阳升巅顶,瞳神必胀,容色夺,目眶变,呼吸似乎下陷,若热气升,舌本必麻,即痰气阻咽。天暖风和必逸,乃血气因劳致虚。有藉乎天气之煦涵,《内经》云:劳者温之。取味甘气平,以补其阴阳血气。然痰气宿恙,勿以腻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