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医案合刻 - 第 5 页/共 11 页
人参 白术 当归 枸杞子 茯苓 甘草 白芍 天麻 嫩钩藤 菊花炭桂圆汁丸,午后服三钱。另早服虎潜丸四钱。
质瘦脉弱,交夏天暖真气发泄,心热口渴,头痛胁疼,食下如噎,右耳气闭,少聪,语言北沙参 天冬 麦冬 麻仁 杏仁 桑叶 蜜水炒橘红川石斛煮汁泛丸。
筋胀肤疼,发作有年,左胁有形,不痛为瘕,肝气久郁血虚,生热生风,不受辛热之药,以肝木内寄相火,只宜和血熄风,柔筋缓痛。
生首乌 归须 胡麻 丹皮 黑山栀 桑叶 嫩钩藤丸方桑寄生 阿胶 钩藤 丹皮 大生地 当归 天冬 白芍 黑芝麻 柏子仁炼蜜丸。
情怀挹郁,肝气不舒,患乳生痈脓溃,血液大耗,气蒸上逆咳嗽,左胁内痛,不能转侧。盖肝络少血内养,左右升降不利,清润治嗽无益。
炒桃仁 当归 茯神 丹皮 阿胶 柏子仁时令温邪内迫,经水不应期至,淋淋不断,二便不通,唇舌俱白,不喜冷冻饮料,神呆恍惚,言属危脱之象。拟用仲景救逆法,以扼其危。
人参 龙骨 制附子 炙草 桂枝 牡蛎 蜀漆 南枣肉经停两月,恰值嗔怒,阳气升降失和,血随气行冲任,脉络不固,遂为崩漏。且血凝成,非血热宜凉,从来血脱,必须益气,但冲任奇经在下焦,又非东垣归、 、升、柴升举诸法所宜。须固摄奇脉之药,乃能按经循络耳。
人参 茯苓 乌 骨 鲍鱼 茜草震灵丹冲服。
再诊 昨拟震灵丹通摄,咸苦入阴,加人参见效。但头痛身热,是血大去,阴气不主内守,阳孤失偶泛越。景岳云:阳因阴而离散,宜从阴以收散亡之阳。两仪煎加龟甲、秋石主之,人参 熟地 茯神 龟板 紫石英 桑螵蛸 当归酒客中虚聚湿,口鼻吸受秽浊不正之气,初病头胀胸痞,身痛微汗,不解秽湿,在募原内蒸奈不分气血,从热消导,清热攻下,邪混血分成斑,冒入膻中,神昏谵妄,内闭脏腑,外象肢冷大汗,势已危笃,仍以病根源秽邪,逼迫心胞络,论神气少清,翼其回生。
至宝丹四分,金汁一杯,石菖蒲汁一匙,研细和匀,炖温服。
卷二
咳失音,脉右部向内极微而涩,水竭金枯之象。姑变法治之。
炒熟地 麦冬 川贝 败叫子 海参 梨汁 紫菀 蝉衣加鸡子清一个,囫囵煎。
另方 猪肺一个煮烂,俟卧后将醒,不可开口说话,取肺及桐城秋石少许,食之即睡。
失血咳嗽盗汗,从阴虚治。
黄 北沙参 炒枣仁 麦冬 北小麦 生牡蛎 南枣胃寒不能食。
河车一具,重汤煮,收入菟丝饼末四两,焙燥为末。
鹿角胶(四两) 蛤蚧(一对) 制附子(一两) 补骨脂(二两) 制白术(斤半) 南枣(半煎膏丸。
腹满发黄,恶寒舌白,多食即胀。
陈香橼挖去盖,入砂仁二钱,仍用盖合上,用水和东壁土 ,存性取出,去泥研末,即将东壁土一撮,煎汤送下一钱,用糠火煨。
牙龈肿痛,左尺弦搏之象稍缓,水中之火渐戢。
大补阴丸加犀角 藕汁 生牡蛎 人中白 骨碎补 丹皮(炒炭) 芦根敷药石膏 廉珠 人中白 金丝草灰 土贝 青黛 生赤小豆研末。
酒湿侵络。肩 酸麻,留着不去,肺受其伤,痰中亦带血矣。络脉既伤,郁而成热,清补不可废也。
细生地 地骨皮 料豆衣 白扁豆 丝瓜筋 炒黑新绛 米仁 柿饼灰气急脉数久咳,内热盗汗,用虚损法。
生精羊肉(一两,煎汤去油) 黄 (蜜水炙) 土炒当归 炙鳖甲 制白术 北沙参 淡天冬 怀山药鼓舞胃气。
炒松黄鳝 参条 炒香焦术 梨汁 白荷花露 南枣 大麦仁丸方黄鳝(六两) 淡菜(六两) 五味(一两) 党参(二两) 莲肉(二两) 山药(二两) 麦冬(二两) 玉竹(二两) 米仁(二两) 梨膏(四两)为末,黄精二两,南枣二两,去皮核,同梨膏捣丸。
服药后,血止而口中之热亦去,亦稍见效矣。而食不加增,脓亦未除。询其所得之证,则自齿中出血之日始,则非一日矣。使投六七剂,而即扫除痼疾,恐扁仓亦谢不敏也。今姑用王良诡遇之法以试之何如。
炒熟地 龟板 骨碎补 黄柏 生牡蛎 人中白 旱莲草 夏枯草 犀角 芦根 野菊根红曲 黄鳝 蒸白术 楂炭 小赤豆郁结伤肝,肝火上侵肺络,故痰中见血。治从肺肝两经清理。
阿胶 白芨末 鸡子清 白棉纸灰 炒黑侧柏 料豆衣 炒柿饼气下陷,肛门似坠,下鲜血,用补中升阳法。
四君子汤加升麻 柴胡 砂仁 木香 鲫鱼末(用矾五分入腹中,缝好,泥涂,煨存性)血症屡发,于滋养中寓堵截法。
炒熟地 麦冬 北沙参 川斛 女贞子 料豆衣 茜草 侧柏 白芨 牡蛎 藕节灰汗泄太过,津伤口燥,究竟邪未得清,咳犹未除。夫邪在手经,本非重症,止宜以轻剂调之足矣。
枇杷叶 南沙参 杏仁 川贝母 霍石斛 南花粉 玉竹 水梨皮真阴亏损,火炎为患,用滋降方。
熟地 河车 龟板 石决明 川斛 犀角 廉珠 黄柏 人中白 莲须 淡天冬 丹皮炭黑山栀 金樱子 芡实 夏枯草煎膏和丸。
耳内流脓,昔人谓之肾疳,用六味丸加味治。今用其法,兼清少阳。
六味丸加桑螵蛸 黄甘菊 山栀 石决明 桑叶 黄柏(盐水炒)猪脊髓、芡实、粥为丸。
诊脉左涩滞,右弦滑,饮邪为患。肝郁不舒,若以燥药治水则阴阳,以滋药养肝则饮滞,皆非策也。议用加减当归四逆,以养肝而利水,健脾运痰。
蒸于术 霞天曲 酸枣仁 茯神木 半夏 橘红 石决明 辰砂 砂仁 沉香淡菜胶丸。
痰喘而见血燥,药难于进矣,变法治之。
淡菜 霞天曲 青盐陈皮 川贝 生蛤壳 蛤蚧藕粉和丸。
脉小微数,真阴不足,今既见血,旋复咳嗽,久烁肺金,不能无虑。温燥不可进,姑从金水二藏治之。
炒熟地 麦冬 料豆衣 北沙参 霍石斛 山药 藕丸方鳗鲤丸加獭肝 人中白 熟地 川贝 全鳖 侧柏叶 女贞子(旱莲草汁蒸晒)用十大功劳六斤,淡菜八两,红枣四两,煎膏丸。
诊脉,右部虚软无力,左足内踝肿渐大,此足三阴经脉所行之处,藏真亏损何疑。议用峻补方。
六味丸加河车 杜仲 菟丝子 川续断 五味子 麦冬 牛筋 鹿筋 黄柏用黄牛骨髓、羊骨髓、猪脊髓、精羊肉煎汤。入淡菜同熬膏丸。
休息痢已久,但其为痢也,与寻常之痢有异。其始先下浊水,后则下燥粪,所谓浊水燥粪,皆微带红色,水与粪各行,全不混入。故其燥愈甚,而水竟独行其事也。夫渣滓之下,由于大肠,先从小肠而下,小肠属火府为丙,大肠属津液,属金为燥,火性急速,故水速于下。
金性燥,故粪结且硬也。治宜益脾阴以润大肠之燥,并缓火性,使勿速下,庶与病机有裨。
生甘草 红曲 料豆衣 鸭血 茯苓 琥珀屑猪大肠煮烂和丸,夜服威喜丸。
脉左弦,右关上半主胃,亦见弦象,合之于左部,则血之下也。因乎肝火,而胃脘之病,亦因之而起。治在肝胃。
生白芍 炙草 沉香汁 藕节灰 苏梗汁 金柑皮 荆芥炭 楂炭 炒黑石耳子 炒黑荷蒂脉右尺举按少力,左关弦,肝火易动,动则主疏泄,精泄不固,有自来矣。右尺主肾中之阳制于术 菟丝饼 麦冬 川斛 远志炭 沙蒺藜 杜仲 巴戟肉 黄甘菊 丹皮炭 米久咳鼻衄,内热口渴。
炒熟地 麦冬 料豆衣 丹皮 犀角 花粉 青蒿子 淡菜 山药 莲肉藕汁和丸。
梦泄先伤其阴,故足跟肿痛,更兼下痢口渴,是真阴再竭矣。据述微恶寒,仲圣以此属少阴病,则从厥少治,又何疑?烧黑鹿角霜 生菟丝子 炒黑骨碎补 炒松牛筋 金毛狗脊 没石子 木瓜据述,吐血在二月至六月方止,血止发热,如火后渐止。今又发热,推测病情,尚是伏暑,失血后,邪乘虚入营分,久而复发,竟有热入血室之意。仲圣阳明篇原有此条,正可援其例鲜地骨皮 桑根白皮 青蒿汁 水梨汁 蝉衣 芦根 生甘草加三甲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