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第 83 页/共 103 页
葫芦巴(炒) 三棱(锉,醋浸一宿,各一两) 干姜(炮,一分)上为末。每服二钱,生姜汤或酒调下。
卷之十六 头痛证治
雄黄丸
治八般头风,及眩晕恶心吐逆,诸药不治。
通明雄黄(一两) 川乌头(生去皮尖,一两半)上二味为末,滴水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煨葱白茶清下。即用后药搐鼻。
卷之十六 头痛证治
搐鼻药
荜茇 良姜(各一分) 白芷(一钱) 细辛(半钱)
上为末。每服一小字,先含水一口,分搐鼻内,吐水即止。
卷之十六 头痛证治
大附丸
治元气虚壅上攻,偏正头疼,不可忍。
大附子(炮去皮脐,一枚)上为末,葱汁糊丸,绿豆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茶清下。一法,以川乌头炮去皮尖为末,用韭叶自然汁和丸,治风虚痰涎头疼。
卷之十六 头痛证治
如圣饼子
治气厥上盛下虚,痰饮风寒伏留阳经,偏正头疼,痛连脑巅,吐逆恶心,目瞑耳聋。常服清头目,消风痰,暖胃气。
川乌头(生去皮) 天南星 干姜(各一两) 甘草 川芎(各二两) 天麻 防风 半夏(洗去滑,各半两)
上为末,汤浸蒸饼和丸,鸡头大,捻作饼子,晒干。每服五饼,同荆芥三五穗细嚼,茶、酒任下;熟水亦得,不拘时候。
卷之十六
眼叙论
夫眼者,五脏之精明,一生之至宝,如天之有日月,其可不保护之?然骨之精为瞳子,属肾;筋之精为黑眼,属肝;血之精为络果,属心;气之精为白眼,属肺;肉之精为约束,属脾,裹撷筋骨血气之精,与脉并为系,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六淫外伤,五脏内郁,饮食房室,远视悲泣,抄写雕镂,刺绣博奕,不避烟尘,刺血发汗,皆能病目。故方论有五轮八廓、内外障等,各各不同,尤当分其所因,及脏腑阴阳,不可混滥。如目决其面者,为兑 ,属少阳;近鼻上为外 ,属太阳;下为内 ,属阳明。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此三阳病,不可混也。睛色赤,病在心;色白,病在肺;色青,病在肝;色黑,病在肾;色黄,病在脾;色不可名者,病在胃中。此五脏三阳病,不可混也。仍叙三因于后。
卷之十六
三因证治
病者喜怒不节,忧思兼并,致脏气不平,郁而生涎,随气上厥,逢脑之虚,侵淫眼系,荫注于目,轻则昏涩,重则障翳,眵泪努肉,白膜漫睛,皆内所因;或数冒风寒,不避暑湿,邪中于项,乘虚循系以入于脑,故生外翳,翳论中所谓青风、绿风、紫风、黑风、赤风、白风、白翳、黄翳等,随八风所中,变生诸证,皆外所因;或嗜欲不节,饮酒无时,生食五辛,熟啖炙爆,驰骋田猎,冒涉烟尘,劳动外精,丧明之本,所谓恣一时之游佚,为百岁之固愆,皆不内外因。治之各有方。
卷之十六 三因证治
《千金》神曲丸
明目,百岁可读细书。常服益眼力。
神曲(四两) 磁石(二两, ,醋淬七次) 光明砂(一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梧子大。米饮服五丸,食前日三服。
卷之十六 三因证治
羌活散
治风毒瓦斯上攻,眼目昏涩,翳膜生疮;及偏正头疼,目小黑花累累者。
羌活 川芎 天麻 旋复花 青皮 天南星(炮) 本(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薄荷七叶,煎七分,食后服。一法,入牵牛末二两,以生姜汁煮糊丸,如梧子大,酒任下二三十丸。
卷之十六 三因证治
白蒺藜散
治肾脏风毒上攻,眼目赤肿,热泪昏涩, 肉攀睛。
白蒺藜(炒去角) 防风 甘草(生) 僵蚕(去丝觜,各一两,直者) 南星(一两半,黑豆二合、青盐半两水煮透,取出焙秤,不用盐豆) 甘菊花(三两,生)上为末。每服二钱,煎甘草汤下,食后服。忌炙爆。
卷之十六 三因证治
洗肝散
治肝热,赤脉贯睛涩痛,冲风泪下。兼治热血攻心。
白蒺藜(一两半) 防风 羌活(各半两) 马牙硝(二两) 甘草(一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食后服。
卷之十六 三因证治
椒红丸
明目,暖水脏,补虚方。久服驻颜,缩小便。
川椒(取红,四两) 巴戟(去心) 金铃子(锉炒) 茴香(炒) 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上为末,山药三两为末,酒煮糊,搜为丸,梧子大。空心盐汤下三五十丸。
卷之十六 三因证治
煮肝散
治眼赤。有耳痒证,则用四生散,入羊子肝煮。甚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