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第 52 页/共 103 页

凡外所因,必自经络传入脏腑,须以脉证推其所因,随经调之,则尽善矣。假如伤寒在太阴经,当用四逆汤;少阴经,当用附子麻黄汤;厥阴经,当用理中汤。若在太阳经,还用麻黄汤;阳明经,养胃汤;少阳经,小柴胡汤。风暑湿亦然。风则桂枝汤,暑则香薷饮、五苓散,湿则苓术汤、渗湿汤,皆可于诸门随证检用,不复繁引。   卷之十一   霍乱内因证治   诸大喜伤心,则气散;大怒伤肝,则气激;忧伤肺,则气聚;思伤脾,则气结;恐伤肾,则气却;惊伤胆,则气乱。脏气既郁,聚结涎饮,痞隔不通,遂致满闷,随其胜复,必作吐利,当从外所因治之。   卷之十一 霍乱内因证治   七气汤   治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气郁发,致五脏互相刑克,阴阳反戾,挥霍变乱,吐利交作,寒热眩晕,痞满咽塞。   半夏(汤洗,五两) 浓朴(姜制) 桂心(各三两) 茯苓 白芍药(各四两) 紫苏叶 橘皮(各二两) 人参(一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七片,枣一个,煎七分,去滓,空腹服。   卷之十一 霍乱内因证治   胃气丸   治忧思过度,脾肺气闭,聚结涎饮,留滞肠胃,气郁于阴,凝寒于阳,阴阳反戾,吐利交作,四肢厥冷,头目眩晕,或复发热。兼治老人胃寒,大便反秘;妊娠恶阻,全不纳食。   硫黄(不拘多少,猪脏内缚两头,以米泔、酒、童子小便各一碗,煮干一半取出洗断秽气,控干秤,十两) 半夏(汤洗去滑秤,五两) 白茯苓 人参(各一两) 石膏(一分, ,一法同硫黄煮)上为末,生姜自然汁释炊饼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空腹米汤入少生姜汁下。   卷之十一 霍乱内因证治   真珠散   治喜怒不常,忧思兼并,致脏气郁结,留积涎饮,胸腹满闷,或复 痛,憎寒发热,吐利交作。   附子(一个,一生一炮,各去皮脐) 半夏(汤二十一次洗去滑,一两半) 滑石 成炼钟乳(各半两) 辰砂(三分,别研)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二盏,姜七片,藿香两三叶,蜜半匙,煎七分,食前冷服。小便不利,加木通、茅根煎。   卷之十一   不内外因证治   诸饱食脍炙,恣飧乳酪,水陆珍品,脯醢杂淆,快饮寒浆,强进旨酒,耽纵情欲不节,以胃为五脏海,因脾气以营运,胃既 胀,脾脏停凝,脏气不行,必致郁发,遂成吐利,当从不内外因治之。   卷之十一 不内外因证治   红丸子   治脾胃虚冷,饮食不节,宿食留饮,聚癖肠胃,或因气不调,冲冒寒湿,忽作霍乱,吐利并作,心腹绞痛,肠胃缠刺,疲 不胜。   蓬术(锉) 三棱(锉,各二两,同以米醋煮一伏时) 胡椒(一两) 青皮(三两,炒) 阿魏(一分)   上为末,醋化阿魏,入陈米粉为糊丸,如梧子大,矾朱为衣。每服一百丸至二百丸,煎生姜甘草汤下。   卷之十一 不内外因证治   胡椒汤   治霍乱吐利为佳。   胡椒(七粒) 绿豆(三七粒)   上为末。煎木瓜汤调下。   诃子散    治老幼霍乱吐利,一服取效。(方见九痛门)   卷之十一   霍乱凡例   转筋者,以阳明养宗筋,属胃与大肠,令暴下暴吐,津液顿亡,外伤四气,内积七情,饮食甜腻,攻闭诸脉,枯削于筋,宗筋失养,必致挛急,甚则卵缩舌卷,为难治。   卷之十一 霍乱凡例   木瓜汤   治霍乱吐下不已,举体转筋,入腹则闷绝。   木瓜干(一两) 吴茱萸(半两,汤七次) 茴香(一分) 甘草(炙,一钱)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三片,紫苏十叶,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烦渴者,以阴阳反戾,清浊相干,清气干浊,水与谷并,小便秘涩,既走津液,肾必枯燥,引水自救,烦渴必矣。   卷之十一 霍乱凡例   茯苓泽泻汤   治霍乱吐利后,烦渴欲饮水。   茯苓(八两) 泽泻(四两) 甘草(炙,二两) 桂心(二两) 白术(三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姜三片,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一方有小麦五两。   卷之十一 霍乱凡例   水浸丹   治伏暑伤冷,冷热不调,霍乱吐利,口干烦渴。   黄丹(一两一分,炒) 巴豆(二十五个,去皮心)上同研匀,用黄蜡熔作汁和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丸,以水浸少顷,别以新汲水吞下,不以时候。   干霍乱者,忽然心腹胀满,绞刺痛疼,蛊毒烦冤,欲吐不吐,欲利不利,状若神灵所附,顷刻之间,便致闷绝。亦涉三因,或脏虚,或肠胃素实,故吐利不行。